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一套】.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1640923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一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一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一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一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一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一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一套】.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一套】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诘责(ji) 佃农(tin) 要塞(s) 澎湃(pi)B炽热(ch) 解剖学(pu) 冥思遐想(mng) 镌刻(jn)C畸形(q) 匿名信(n) 荻港(d) 翘首(qio)D妯娌(zhu) 一绺绺(l) 藏污纳垢(u) 屏息(bn)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多读文学作品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们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B山上鸟语花香,各种树木鳞次栉比;湖上波光粼粼,大小游船来来往往。C事情似乎到此就戛然而止了,可是许多人还在追问着

2、结局。D为了在科技比赛中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同学处心积虑,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航空模型。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保护并了解“社戏”这种传统艺术,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B我们是否能弘扬传统文化,关键在于各级部门的重视C社戏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中国作家鲁迅的作品D社戏中有个聪明机智的人物双喜,文中对他有许多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5、下列对各句所用修辞手法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2)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3)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4)我一直到今天对日常

3、生活要求不高,对吃喝从不计较,难道同我小时候的这一些经历没有关系吗?A比喻 引用 描写 比较B拟人 描写 比喻 反语C拟人 比喻 描写 反问D比喻 反语 比喻 反问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建设书香型校园,鼓励学生们读经典的书。一所学校可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能为我们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真正的教育一定是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的教育,阅读则可以启迪智慧。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知识、扩展视野,更能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启迪。有了书,我们可以同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汲取智慧,受益终身。ABCD7、根据课文内容默写。此中有真意,_。(陶渊明饮酒)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_,学

4、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角声满天秋色里,_。(李贺雁门太守行)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春望一诗融情于景,“_,_”将对国家败亡的悲痛融入景物描写之中,甚至面对令人赏心悦目的春景也只是感时伤世。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5、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忽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注)陶冶:愉快高兴

6、的样子。枲(x):大麻的雄株,只开雄花,不结果实,称“臬麻”。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渔人甚异之(_)(2)欣然规往(_)(3)麻枲之属(_)(4)所享者惟薪米鱼肉(_)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B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C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D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4甲乙两文都描写了百姓们的安居乐业。依据选文回答问题。(1)甲文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_?(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7、(2)乙文中_一句可以看出杨氏答应了要定居穴中,山之穴中人与桃花源中人的相同点是_答出三点即可)三、现代文阅读。(30分)1、小满小满节气,在每年5月20日至22日之间,24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5月20日22时36分。寒来暑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其关注点不在气,而在物。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是最“接地气”的节气。农谚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的说法。此时,小麦度过一冬的休眠期后,经过返青拔节,抽穗开花,亟需薰风暖熟,虽然仍是一片

8、青绿,但有着一股蓄势待发的劲头。麦穗已经抽齐,麦粒鼓着腮帮一般,泛出一层透明的绿色。等到这晶莹的嫩绿变为黄绿,麦子也即将成熟了。农谚又云“小满未满,还有危险”。小麦成长的最后阶段灌浆期十分关键,籽粒才刚刚盈实,若碰到灾难天气或病虫害,麦粒未经过充分的乳熟期,小麦的品质便会大打折扣。在南方地区,小满还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说法,反映了这时南方降雨增多的气候特点。确实,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此时,南方的早稻早已抽穗,农人除了给早稻增肥,还要忙着栽插中稻。“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农人们将培育好的秧苗按间隔,齐整地栽插在地里。

9、若是高度机械化的地区,就采取机器种植了。但最重要的,是“水”。若小满雨水不丰,稻田田坎干裂,就无法栽插水稻:若雨水过丰,栽插好的稻苗便经不住大雨的袭击,秧苗轻则东倒西歪,重则被雨滴打伤。南方的小满节气,充满了对水的期许。小满,是麦子的秋,是水稻的夏。按中国传统科学理论,四月小满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也是最潮湿闷热的时节。这时万物生长最为繁茂,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最旺盛。正因为如此,人体在小满时消耗的营养物质最多,所以需要及时补充,才能使身体、五脏六腑不至于有所伤耗。这时,可以多吃一些清热、暖胃、温补的食品。因为空气潮湿,小满节气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的高发期,人们要预防湿邪入侵,多吃一些有化

10、湿通淤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等,忌食辛辣甘肥、生湿助湿的食物。1本文围绕“小满”这一节气,说明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2文章多次引用农谚进行说明,请概括说说这样写的作用。3科学性是说明文的生命。请结合下面语句中的加点词语做简要分析。(1)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5月20日22时36分。(2)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4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请从你知道的节气中任选一个加以介绍。2、漫啜秋光浓似酒叶静(1)独自走出去,我发现秋天最摄人魂魄之处,当在于那空明的秋光。(2)一个秋晚,我独

11、自走在山路上,太阳在西山岗上跳荡,欲落未落,从树林的空隙间透出来的亮光,格外惹眼,像闪光灯突然打开,要把松林和果林定格在一幅未命名的油画中。秋林在沉静中打发黄叶归去,满目是金色的眩光。听到的是秋天沉实的脚步声,鼻尖前弥漫着浓浓的秋香:成熟的草木的香味,果实的香味,菊花的芬芳,就连蝴蝶的翅上也凝满素馨。秋天的灵魂,全在于一个“清”字。(3)一个背着草捆的老人,沿着斜坡慢慢走下山来,我不知道他那捆草的用途,却从那微青微黄的草色上,看见了秋天的成色。也许每个人的心里都在积蓄着寒风到来之前的温暖:收获一只瓜,割取一把草,团起一筐落叶尽管燃烧和取暖已经不需要柴草和落木,但在乡下,草和农民,秸秆和季节,乃

12、至谷壳和收成,都贮满秋天的深切情怀。柴扉遮掩着的,是古典的诗意与现代的失落感。(4)秋光入目,如浓浓的琼浆入口,令人陶醉。天地原来只是一只巨大的海碗,盛着清冽的酒醴,任你啜饮。山鸟彼此鸣和,这种俚俗的语言已经跟被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差无几了;蝉声渐弱,像一支摇篮曲的余音,终于隐没在昏暝的光影中。银杏树上,显露出缀满白果的枝串,松鼠从这枝腾跳到那枝,褐狐一般的身影,似乎已在空中划出了线条。果实的光芒是我第一次看见的,就像我第一次目睹画家画柿子、石榴,满纸上只有线条,那种温柔的曲线,是旋律,是思路,是时光的足迹。(5)老人继续缓缓地走下山去,背上庞大的草捆越来越像一座山。刚才还有些微青的草色

13、现在一点也看不见了,全是金黄。田野在他面前铺展开来,成为一块画板,老人也许就是一团墨,一滴巨大的浓墨。一个身影在秋天能够成为一滴墨,这是他自己所不知道的。(6)一条小河在我脚边歇息着,清清潭水似乎不溢不漫,总是那么含蓄地保持着它的素养。野生的猕猴桃攀枝扯蔓,坠下的椭圆形果实散发出童年嗅惯的香味。这是一种自己能酿出酒香的野果,它用熟透的浆液,用时间混合着耐心来发酵,用布袋似的容器,盛放着原生态的精华。祖父曾告诉我,所有的果子最后都要落掉,只有僵桃留在树上,那是一些风吹不动的犟种。我从祖父坟前走过,慢慢领悟了这句话的含义。(7)祖父在世时,有年秋天歉收,补种荞麦。那年秋天,荞麦大丰收,祖父沉醉在红

14、杆绿叶的麦地里,捋下几粒籽实放到嘴里嚼,嚼出满嘴白粉。而后开始收割,再大捆地背着麦棵子回去,我看见祖父的背影一如眼前背草老人的形象。(8)秋天的分量,只有他们用肩背称量得出来。(9)秋天的浓度,只有他们用呼吸测试得出来。(选文有删改)1文章第(2)段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漫啜秋光”?请简要概括。2文章除了写祖父,为什么还侧重描写背草捆儿的老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按要求赏析句子。(1)蝉声渐弱,像一支摇篮曲的余音,终于隐没在昏暝的光影中。(从修辞角度)(2)祖父曾告诉我,所有的果子最后都要落掉,只有僵桃留在树上,那是一些风吹不动的犟种。(赏析加点词语)4结合全文说说最后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四、写作题(40分)幸福的感觉并不难以把握,春天上学路上与一朵无名小花的邂逅是幸福,晚饭后与父母牵手散步是幸福,给困难中的朋友送去一声鼓励也会收获幸福请以“幸福原来这么简单”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个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