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 一幅名画的诞生 3教案 沪教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1637698 上传时间:2022-07-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下册 一幅名画的诞生 3教案 沪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 一幅名画的诞生 3教案 沪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 一幅名画的诞生 3教案 沪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 一幅名画的诞生 3教案 沪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 一幅名画的诞生 3教案 沪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下册 一幅名画的诞生 3教案 沪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 一幅名画的诞生 3教案 沪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下册 一幅名画的诞生 3教案 沪教版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1.(媒体: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音乐伏尔加河纤夫曲)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油画,再来听听一段音乐,从画面和音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大家所说的这一切被俄罗斯画家列宾画成了一幅名画, (媒体出示第2节:这是俄罗斯画家列宾的成名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1)齐读。 (2)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a)(板书课题:31、一幅名画的诞生) b)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1、请大家打开书本,轻声读课文,把文章读通顺、读流利,试着填一填。 (媒体出示: 读读课文,填一填:1868年夏天,在涅瓦河畔,一队_的纤夫给列宾留下了

2、_的印象。/于是,他_次来到伏尔加河,与纤夫们_,并_地观察,_地工作,用了_年时间,终于创作了名画_。) (1)交流。 (2)全班齐读。 2、列宾创作了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因为 (媒体出示:这情景给列宾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1)抽读(读出“难以磨灭”)。 (2)板书:难以磨灭 三、学习课文1、过渡:“这情景”到底指哪些情景呢?请同学们读读第1-第4节,用直线划划有关的句子。 (1)交流“这情景”的相关句子。 (2)学生读句(第1节和第4节。)。 (3)(媒体超链接,出示这两节内容。) (4)小结:课文由远到近,向我们描述了纤夫拉纤的情景,我们先来看远处,纤夫拉纤时的情景。 2、学习第

3、1节。(1)(媒体出示第1节)引读:在辽阔的伏尔加河上,有一艘货船,因为没有风,帆没有张起来(男生读、女声读) (2)远处的伏尔加河上,一队纤夫是怎样拉货船的呢?谁来说一说? (媒体出示填空:岸上,一队穿着破烂的纤夫,_沉重的步子,_着黄沙,_河岸_。他们大多身子_,都在_,因为船上载着沉重的货物。) a)抓重点词体会。 b)小结: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 (板书:动作) 描写,作者向我们刻画了一队辛苦的纤夫。 d)引读:岸上,一队穿着破烂的纤夫,迈着沉重的步子,踏着黄沙,沿着河岸一步一步向前走。他们大多身子前倾,都在拼命使劲,因为船上载着沉重的货物。 e)这情景真让人感动,谁再来有感情地描绘一下远

4、处纤夫拉纤的情景?(媒体:背诵第1节) 3、学习课文第4节。 (1)当纤夫越走越近,船也越来越近的时候,列宾突然发现 (媒体出示第4节) (2)读。 (3)你是怎样理解“肮脏”和“褴褛”的? 联系上下文理解: 有些人的裤子破了,就赤裸着大腿,拖着破布片往前走“褴褛”。 他们的衬衣呀,简直认不出是蓝布做的“肮脏”。 多种形式读这两句齐读,想从“肮脏”“褴褛”中感受到了什么?(教师可做简单的背景资料的介绍,帮助学生理解纤夫的贫穷。) (4)小结:对啊!我们从纤夫的穿着中(板书:穿着)感受到了他们的贫穷,那么我们又从他们的神态中又体会到了什么呢?你能抓关键词说说吗? a)(阴沉沉、凝重苦难、痛苦)

5、b)读这句。 c)齐读第4节。 d)总结板书:文章的第1、第4节从动作、衣着和神态(板书:神态)描写了远处和近处的纤夫拉纤的情景。 (5)课文中还有没有描写纤夫的语句? a)(媒体:第6节) b)指导读。 c)(媒体:列宾走进纤夫的生活,仔细地观察到他们的身体_,他们的眼睛和脸_,他们的手_。) d)总结:这是列宾走到纤夫们的生活,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所观察到的。 (6)(媒体:在远处的伏尔加河上,列宾看见_。 近些了,列宾发现_。 当列宾走进纤夫们的生活,他观察到_。 这些情景,给列宾留下了_的印象。) a)抽说。 b)配乐引读。(音乐) 让我们随着他们的号子声再次走进他们的世界。 在远处的伏尔

6、加河上,列宾看见一队穿着破烂的纤夫,迈着沉重的步子,踏着黄沙,沿着河岸一步一步向前走。他们大多身子前倾,都在拼命使劲,因为船上载着沉重的货物。近些了,列宾发现为什么他们这样肮脏,这样褴褛呀!有些人的裤子破了,就赤裸着大腿,拖着破布片往前走;他们的衬衣呀,简直认不出是蓝布做的每个人的脸都是阴沉沉的,流淌着亮晶晶的汗水;在乱蓬蓬的头发下面,流露出凝重的神情。当列宾走进纤夫们的生活,他观察到那些蕴藏着无穷力量的身体,长久地注视着那些善良的眼睛和脸,抚摸那些铁铸般粗壮的手这些情景,给列宾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四、指导写作 1、过渡小结:列宾通过仔细地观察,将纤夫们的外貌、动作、神态刻画得栩栩如生,

7、如果同学们也能仔细观察,运用外貌、动作、神态描写,相信你们能用文字将纤夫描绘得惟妙惟肖。 2、(媒体出示局部图),请学生准备,可以用文章中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描述。 (媒体出示:走近了,我看见_。) 3、交流,适当点评(从外貌、神态、动作)。 4、小结: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精彩的画面,只要你用心观察,用文字记录下来,你也能将他们永远铭刻在心。 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一幅名画的诞生 4教案 沪教版教学目标:1. 学会并理解本课新词:诞生、纤夫、肮脏、褴褛等词。2. 读词品句,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培养学生运用课文语言的能力。背诵第4小节。3.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列宾对底

8、层人民的深切同情之心,进而对一幅名画的诞生产生敬意。教学重点:名画是如何诞生的。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1. 教学“诞”。(同学们,我们要认认真真地读书,端端正正地写字,看老师写“诞”字-诞生一般指伟大人物的出生。但本文是指名画的作成。)2. 读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第31课,大家一齐读课题。)3. 检查预习。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现在检查一下生词,谁来读? 课件出示生词(肮脏、纤夫)个别认读、齐读二、讲解1、2小节。1. 读画面内容。看,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名画,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对着幻灯片一个一个介绍。)问:那这幅名画的内容及其作者在哪几个小节? (在第

9、1、2小节。)读画面内容,圈出动词,齐读。2. 理解“纤夫”:纤-拉船用的绳子。以背纤拉船为生的人。 3. 讲画的作者。(从第二小节中你明白了什么?-出示课件:(是的,列宾是俄国19世纪末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三、讲37小节。1. 点名读3、4、5小节。其他同学思考这三个小节讲什么内容。(14分钟) (学生概括 板书:看到纤夫) A. 讲句子:“这情景给列宾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看到纤夫后给列宾留下了印象吗?谁能读那一句-生读,再读。“难以磨灭”是什么意思?不容易消失。指印象极为深刻)B. 讲句子:“天哪,为什么他们这样肮脏、这样褴褛呀!”(“这情景”又是指什么情景呢?大家划出来。指导朗

10、读。理解:肮脏-不干净。褴褛-形容衣服破烂。 指导读下面的句子。) C. 讨论: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想,说出来。(他们的生活十在太艰辛了。) D. 朗读4、5小节。是的,这些情景给作家带来了创作的源泉,和着音乐,我们再次捧起书,读读4、5小节好吗?注意读出自己的体会? 2. 点名读第6小节。其他同学思考这一节讲什么内容。 (学生概括 板书:观察纤夫) A. 指名读:“他仔细地观察着那些蕴藏着无穷力量的身体,长久地注视着那些善良的眼睛和脸,抚摸那些铁铸般粗壮的手”指导读出:无穷力量、善良、粗壮。 请一名学生再读,同学们观察课件。 全班齐读课件。 B. 练习说话。(读出了感情。是的,劳动人民的生

11、活是苦难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更好地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作家几次来观察?(三次)大家想象一下,列宾来看纤夫,他会听到什么?他会看到什么?)出示:列宾与纤夫生活在一起,他看到 ,听到 。 C. 列宾勤奋地工作,他画了什么?再读。强调:许多、厚厚地。 D. 是的,素描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大量作画为作品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 学习第7小节。根据这些素描,列宾是怎样做的?齐读。 A. 理解:“顽强”-坚强。 B. 提问。列宾共用了多少年完成这幅名画的?(五年)是的,这幅画的诞生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先是看到纤夫,再是观察纤夫,后是顽强作画,终于画了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 C. 成为名画的原因。再回到

12、上课初始,我们讲了:“诞生”指人出生,但是一般指伟大人物的出生。同样,画的诞生,一般指名画的作成。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之所以成为名画。书上也有个句子讲了它成为名画的原因。找一找。读。 D. 小结:是的,成为名画是因为作品中饱含着艺术家坚持不懈的精神。 成为名画是因为作品中描绘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 成为名画是因为作品中歌颂了劳动人民的伟大力量。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幅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让我们记住它的作者-列宾。 四、背诵拓展。 1. 练习背诵第四小节。 2.这一小节对你写作有何好处呢? 3. 作业:请模仿此小节的写作方法,试着描述课文后面说写双通道中的画面。 画面人物介绍:最前一组共四人,领头的名

13、叫冈宁,原来是个神父,是一个俄罗斯农民长者或智者的典型,他表情温顺,性格坚韧,头包着破布,他忍受着肉体与精神的痛苦,是这些纤夫形象中的悲剧性主角。右边的一个是身材魁梧的憨直的农民汉子,头发蓬乱,胡子浓密,似乎在低低地向冈宁絮叨着什么。他后面是一个细长的瘦子,头戴麦秆帽,叼着一只土烟斗,这个瘦子的左侧,则是一个躬背弯腰的纤夫,他原来是个水手,叫伊卡尔。汗水已把他的上衣腐蚀得百孔干疮。中间一组也是四个人:穿一身粉红色破衫裤的少年名叫拉里卡。这个少年是初加入这支行列,不甘心受剥削,要反抗。拉里卡后面的,是一个受尽风霜之苦的秃顶老汉,他皮肤助黑, 脸色阴沉,一边斜倚在纤索上,一边在打开自己的烟袋,想偷闲抽口烟来缓解一下自己的苦闷。少年右边是个羸弱有病的纤夫, 他步履艰难,全身虚弱,正在用袖口棕汗。在拉里卡与老汉之间,露出了另一个纤夫的脑袋顶,此人看样子是个挞靼人。最后一组三人,走在前面的是个退役军人,白色的衬衫外面加了一件坎肩,帽子压得很低;背后一个皮肤黝黑流浪的希腊人。最后一个人只见到了他的低垂的头顶,此人似乎走得更加吃力,他正在往一个小坡上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