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人民版分课汇编必修2专题四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1636924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人民版分课汇编必修2专题四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2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人民版分课汇编必修2专题四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2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人民版分课汇编必修2专题四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2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人民版分课汇编必修2专题四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2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人民版分课汇编必修2专题四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人民版分课汇编必修2专题四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人民版分课汇编必修2专题四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二专题四: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每课名题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共0分)1(2012年1月临沂市期末26题)1881年12月花图新报载:“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达吴淞,长三十余里,接连海底电线。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于同治十三午,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长三十六里。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后因台湾有事,力筹防御,电线公司请于闽督光绪七年,将造电之物料,运至台湾。自台湾府城直达大高(地名),约百里,皆电报局学生经办,无西人襄助。”从上述史料中,可得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有线电报进入近代中国最早是在上海 中国最初架设电报线时主要依赖外国中国自主创办的有线

2、电报最早出现在台湾 台湾架设电报线最早是出于军事目的A B C D【答案】A【点拨】【结束】2(2011年10月陕师大附中月考10题)李鸿章是中国近代铁路建设事业的开创者,被曾誉为“中国铁路元勋”,被张之洞称为“铁路总裁”。铁路建设是第二次现代化浪潮期间各国的中心任务。西方列强不断地要求中国建设铁路,并试图建设通达中国边疆地区的铁路线。近代以来,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促进了人口流动和信息的交流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 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A B C D【答案】A【点拨】近代列强不断在中国掠夺修建铁路的权利,其目的就是加强

3、对中国的控制,因此铁路的修建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第项不正确。其他各项符合所学,故选A。【结束】3新华网公布“西方镜头下的1850年中国”29幅图,再现了中国当时的社会场景。下列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A贵族乘火车出行 B传统纺织缝纫场景 C军队在训练拉弓射箭 D官员按等级就座【答案】A【点拨】【结束】4(2011年10月陕师大附中月考9题)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打破列强垄断局面的交通行业是(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轮船运输 D航空运输【答案】C【点拨】根据所学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打破外轮垄断中国航运业的积极

4、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的权利。据此本题选C项。【结束】5(2011年11月泰安市期中12题)下表是上海研究资料记载的1889年和1926年上海外白渡桥通行的交通工具的变化情况(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该表反映了近代上海年份人力车马车轿子马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188969845449110000019261460000034591943764172922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 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传统的交通工具仍占有重要的地位A B C D【答案】B【点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汽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属于第二次工业革

5、命的产物,”和所学史实中国近代发展的民族工业是以轻工业为主,而像汽车工业等重工业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外国资本主义国家手中。【结束】6(2011年12月安徽省城名校联考25题)2011年腾讯历史频道推出转型中国1864-1949系列原创策划。策划以年份为单位,逐一梳理近代史关键命题。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1920年年度事件的是( )A.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破裂 B.中国出现首个电报机房C.无线电台开始引入中国 D.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答案】D【点拨】题干四个选项所出现的时间分别为1927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故答案为D。【结束

6、】7(2011年10月陕师大附中月考9题)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打破列强垄断局面的交通行业是(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轮船运输 D航空运输【答案】C【点拨】根据所学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打破外轮垄断中国航运业的积极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的权利。据此本题选C项。【结束】8(2012年1月宁波市期末8题)有轨电车初入上海之时,上海人都说电车乘不得,偶一不慎,就要触电,电车公司即在车旁标着“大众可座、稳快价廉”字样,以资号召,且妇女可出三等车资而坐头等座位。此后,上海市民逐渐接受了方便而价廉的电车。这段材料说

7、明A有轨电车最早进入上海 B妇女社会地位十分低下C广告推动出行方式变化 D传统交通工具遭到抛弃【答案】C【点拨】【结束】9(2011年12月湖南四市九校21题)“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该诗歌吟咏的新事物是: A电话 B电报C邮寄信件 D电子邮件【答案】B【点拨】考察通讯工具的进步。关键信息是:“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即可判断。【结束】10(2012年1月延吉市一模22题)我们在欢庆青藏铁路通车的

8、同时也不能忘了光绪六年(1880年)岁末,刘铭传力请修筑铁路李鸿章立足中外,比较支持刘的倡议,但更多的人“群相哗骇”,责骂刘铭传与李鸿章“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而且宣言:“铁路之行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洋务派虽冲破阻力“毅然兴办”,但步履之艰可以体味。步履之艰的原因有哪些 中国人自建铁路遭到落后势力的强烈反对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投资兴建铁路并控制了中国的铁路兴建权洋务派内部矛盾重重地主阶级洋务派拒绝引进西方生产技术A B C D【答案】D【点拨】【结束】11(2012年1月三明市期末9题)下图是电视剧闯关东朱开山(义和团失败,朱开山走上闯关东之路,在广袤荒凉的土地上和妻子儿女们

9、白手起家,一路拼搏,最后一举成为哈尔滨重工业富商)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据此,对晚清的经济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A.新旧交通工具并存,体现了晚清社会受工业文明的冲击B.中国民族工业一定程度推动近代人民的出行生活新变化C.近代列强的侵略加剧中国社会的贫穷落后D.在近代社会转型中,中国社会经济以民族经济占主导地位【答案】D【点拨】【结束】12(2011年11月枣庄三校期中12题)下图为“上海吴淞”铁路。1876年由怡和洋行承建,该铁路于1877年被中国政府购得后捣毁。对此你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A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B清统治者思想愚昧保守,不能顺应世界发展潮

10、流C清政府推行“铁路国有”政策,维护中国铁路路权D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答案】B【点拨】【结束】13(2011年12月衡阳市六校联考24题)1881年12月花图新报载:“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达吴淞,长三十余里,接连海底电线。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于同治十三年,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长三十六里。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后因台湾有事,力筹防御,电线公司请于闽督光绪七年,将造电之物料,运至台湾。自台湾府城直达大高(地名),约百里,皆电报局学生经办,无西人襄助。”从上述史料中,可得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有线电报进入近代中国最早是在上海 中国最初架设电

11、报线时主要依赖外国 中国自主创办的有线电报最早出现在台湾 台湾架设电报线最早是出于军事目的A B C D【答案】A【点拨】本题考查了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根据材料可得出各项说法都正确。“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达吴淞”反映第项有线电报进入近代中国最早是在上海;“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反映第项中国最初架设电报线时主要依赖外国;“后因台湾有事光绪七年,将造电之物料,运至台湾。自台湾府城直达大高(地名),约百里,皆电报局学生经办,无西人襄助”反映项中国自主创办的有线电报最早出现在台湾,台湾架设电报线最早是出于军事目的。【结束】14(2012年1月龙岩市质检11题)19世纪70年代,英国人主办的

12、北华捷报曾评论“对于中国官员来说,铁路意味着胡作非为,意味着废除长期受尊重的习惯和传统、骚乱和毁灭”。这说明A封建思想阻碍近代化 B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冲击C封建官员借机中饱私囊 D国人意识麻木不仁【答案】A【点拨】【结束】15(2011年10月东营市评估25题)清朝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这是在描写( )A电话 B汽车 C电报 D火车【答案】D【点拨】【结束】16(2011年12月潍坊三县联考12题)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 “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干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

13、中行。”“洋楼更比蜃楼好,准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 A西方物质文明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 B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 D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对报,电话,电灯,洋楼的赞美,说明了科技被国人接纳。故选B。没有彻底改变,排除A;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中国的文明没有体现,排除C。【结束】17(2011年10月陕师大附中月考10题)李鸿章是中国近代铁路建设事业的开创者,被曾誉为“中国铁路元勋”,被张之洞称为“铁路总裁”。铁路建设是第二次现代化浪潮期间各国的中心任务。西方列强不断地要求中国建设铁路,并试图建设通达中国边疆地区的铁路线。近代以来,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促进了人口流动和信息的交流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 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A B C D【答案】A【点拨】近代列强不断在中国掠夺修建铁路的权利,其目的就是加强对中国的控制,因此铁路的修建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第项不正确。其他各项符合所学,故选A。【结束】18(2011年12月许昌市四校联考26题)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