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作业.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1635618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观生态学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景观生态学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景观生态学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景观生态学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景观生态学作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景观生态学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生态学作业.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景观生态学论文作业浅析华中师范大学景观与格局院 系:经济学院专 业:法学经济学交叉班班 级:0904学生姓名:程宇学 号:2009210887 2010年6月15日浅析华中师范大学景观与格局 大家都知道,景观包括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而两者都在形成景观结构时起都着决定性的作用。现在我就本校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跨度上分析一下华中师范大学的景观与格局。事实上,景观生态学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对现有情况的分析,更加重要的是对景观建设的指导,也就是对原有的景观的改造使之更符合景观生态学的一般原理。一、学校区位简介就学校而言,华中师范大学大位于武汉市洪山区,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 ,占地面积2000多亩,

2、是中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北邻广埠屯闹市,东靠卓刀泉路,南望南湖,俨然置身于纷纷扰扰的闹市 但是仍然不乏浓厚的学习氛围。从城市来看,武汉区位优势突出,地处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位置, 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而华中师范大学又位于“心脏”的“心脏”的位置,地价等等因素决定了华中师范大学的景观不会和位于郊区的其他学校一样。二、景观生态学视角以及格局分析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对象,从整体综合的观点研究其空间格局、过程及其与人类社会之间相互作用,进而探讨景观优化利用的原理和途径。对空间格局与过程相互关系研究是其主要特色和理论核心之一。我们把校园景观的空间单元

3、分为斑块、廓道、基底三类,提供了描述景观空间镶嵌状的广泛途径,而且便于其它学科对景观的研究。基底表现为空间范围最广大的景观元素,具有决定景观功能的基本作用。廓道是区别于周围基的线状元素,其功能依自身方向和镶嵌状可以强化或阻滞景观的生态过程。斑块是与周围基有明显差别的非线状景观元素,功能主要包括岛屿形栖地的提供,尤其当其空间范围较大时更为突出。景观元素的这种分类体系便于描述景观空间结构、分析景观格局与过程的相互关联,并应用相应成果于景观规划和设计等实践活动中。而此处所介绍的华中师范大学 ,基底为桂子山。斑块有居民区,各大教学楼,体育馆等等,廊道有绿化带,以桂中路为代表的道路等等。这三者的合理布局

4、在我们学校是很明显的,因为学校总体上是位于桂子山上,这就决定了不可能想别的处于郊区的平原的学校一样平整规则,而斑块的分布也受到山地的地形的束缚,从新的图书馆的建设需要进行大量的挖土运土的工作就可以看的出来。从另一个方面说,桂子山植被覆盖率很高,这对于营造良好的教学生活环境起了很大作用,植被斑块的作用不容忽视,它对于景观整体的效果甚至有决定性的效果,从笔者到中南民族大学的商学部参观的结果来看,新植的树木的确无法营造那种幽静的美,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校身处闹市却任然不受闹市影响的很大原因。景观格局,一般是指其空间格局,是指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元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形式。它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体现,又是各种生

5、态过程不同尺度上作用的结果。我现在所说的就是斑块的性质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邻环境产生的影响。华师的景观格局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山地的地形的,然而在斑块的种类上略显不足。从一个侧面上说就是缺少水域的点缀。仅仅在图书馆的门口有个喷水池,但是人工的喷水池不能很好的融入当地的生态环境之中。从喷水池里面的出现的大量水藻就可以看出水质是很差的,人工的水池水质无法保证。所以营造一个生态自给的人工湖是很有必要的,这将会使对华师景观的一个提升。然而显得有点局促狭小的华师仿佛没有地方可以营造这样一个湖泊。虽然我们南望南湖,但是毕竟距离南湖有相当的距离,所以如果能够将南湖纳入学校的范围形成一个整体,则会是华师整

6、体景观层次的一次大提升。或许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也许这只是个美好的愿望,但是将南湖纳入囊中确是很好很理想化的一个办法。分析完了景观的现状,现在就来分析一下我校的景观的历史景观的变迁需要有人为地参与设计,华中师范大学伫立在桂子山头的历史就证明了人类的合理的作为可以使得景观生态更加合理和谐。华中师范大学,又被人们称为“桂园”。每到金秋时节,遍布校园的桂花树就会绽放点点繁花,散发出清新淡雅而又沁人心脾的花香。遍布校园的桂花,现在已经成为学校的标志和品牌。 时间回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当时,学校刚搬迁到桂子山上。那时的桂子山,由于地处偏远,遍地野草丛生、杂树密布,被人们戏称为“鬼子山”。在这样一个地

7、方建设大学校园,无疑是对华中师范大学开拓者的一大考验。为了让“桂子山”名副其实,更是为了有一个环境舒适的校园,从1952年开始,学校发动教职员工日夜开荒,在山上遍植桂树和其他树种。2004年,学校又从四川等地引进日香桂、玉桂、佛顶珠等12种新品桂树苗,丰富了桂子山上的“桂树家族”。 如今的桂子山上,聚齐了中国桂花的四大品类。学校现有桂花大树2万多株,多数有30年以上的树龄;引进栽种桂树苗1万余株,品种30多个,数量与规模在全国高校独一无二。 桂子山人热爱自己的“校花”,也热爱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为保护数百处珍贵树木,学校多次修改建设规划和设计方案;以桂树为重点,学校为一批古树、大树实行定人定责挂

8、牌特护。 占地2000多亩的华中师范大学,面积为全国师范类大学之首,绿化覆盖率却高达92%。从这历史不难看出,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的桂子山人的不断努力,才造就了如今绿树成荫的菁菁校园。学校里的桂树种类和数量繁多,构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便利的师生的教学和生活。这正是景观在人类的合理规划下向良性发展的一个很好的例子。从人文这个角度来看,作为一所百年学府,华中师范大学的校园环境处处彰显人文特色。 恽代英广场,采用了方形雕塑和圆形喷泉的传统设计方式,场边立起了一座恽代英的汉白玉全身塑像,以纪念这位革命先驱。 博雅,是“华师精神”的精华所在;博雅广场,则是这种精神的实物载体。在20000多平方米的大草坪中,

9、摆放了一块由著名历史学家、老校长章开沅先生亲笔题写的“博雅”石雕。师生们更能体会到“博雅忠诚、刚毅朴实”的真实内涵。 景观 生态的设计中融入对历史的思考,融入对前人的追思,还有更加重要的是学校的一种精神,将华师精神展现在景观之中,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就景观生态学而言,我们建议学校园林绿化以植物造景为主,将文化融入自然环境,多建成了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以育人需要为先导,突出景点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景观。 三 小结从现状与历史的分析再到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华师的校园景观文化显得那么古朴而又优美,虽然我们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但是从宏观的角度看,华师的景观还是相当不错的,这是每个师生的骄傲,也在鞭策我们继续在建设更加美好的校园的道路上走下去。希望华师的明天会更好作为桂子山上的主人。 参考文献 李建新:景观生态学实践与评述,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