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陵台讲解词.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1635267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陵台讲解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陵台讲解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三陵台讲解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三陵台讲解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三陵台讲解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陵台讲解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陵台讲解词.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陵台讲解词(定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您来到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称为梁园七台八景之一的豫东名胜三陵台。三陵台,位于商丘市梁园区王楼乡宋大庄西北、古宋河南岸,距商丘古城9公里。三陵台是西周宋国戴、武、宣三公的王陵因三座王陵东西并峙,故名“三陵台”。同时也是中原姓氏的发源地,宋、戴、武、宣、牛、皇甫等20多个姓氏发源于此。每年的二月二和九月九,广场上都举行隆重的古庙会,古庙会由来已久,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庙会文化由远古时期的祭祀活动发展而来,其内容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图腾和祖先的崇拜或纪念,并成为社会文化的一种方式和组成部分。庙会期间,周边十里八乡的人们云集在这里

2、,唱台戏祭祖、来陵台烧香,祈求平安吉祥,五谷丰登。充分体现商丘纯朴的民风和豫东古老的乡土风情。 可以说三陵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蕴丰厚。当你来到这里,一扇尘封已久的历史之门将为你打开,拂去蛛丝尘埃,一个囊括2700多年历史的长卷,将会展现在你的面前。 近年来梁园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工作。特别是黄河故道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把黄河故道生态文化旅游区作为文化产业园区进行打造。区委下发了关于成立商丘市梁园区黄河故道绿色休闲经济区建设工作委员会的通知,区委书记孟庆勇同志担任委员会书记、区委副书记、区长陶青松同志任委员会主任,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来领导梁园区黄河故道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建设。 我们

3、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和工作任务,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成立了梁园区黄河故道文化生态旅游产业管理委员会,负责园区内的建设资金筹集和市场化运作。我们还按照商丘梁园区委 商丘梁园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若干意见要求区财政设立“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专户,专项资金每年列入预算,用于园区中旅游项目规划、宣传促销、行业政策性奖励和重大会节活动等。还明确了各责任单位工作目标,成员单位由区委宣传部、区财政局、区发改委等20多个部门组成,并建立协调小组联席会议制度,负责领导、协调和督促园区建设工作,各责任单位明确分工的同时,共同参与园区规划编制、要素配置、基础建设等重大决策事项的审定。研究制订了园区的

4、相关扶持优惠政策;做好入园项目的备案审批工作、园区用地的有关报批手续办理工作以及园区建设资金协调解决问题等等。 现在我们面前这座古朴典雅的大门门阕,是按秦汉风格用青石建造而成的。“三陵台”是由全国书法协会副主席刘炳森题写。“ ”是由国家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题写。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两侧石雕神兽,神兽极富灵性的,它们有着不为人知的神奇力量,一直是三界诸神喜爱的宠物,寻常人一生也难得一见。神兽的出现能给世人招来幸福,化解戾气,因此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单角神兽为天禄,双角神兽为避邪。大家看到神兽皆为狮头、凤翼、虎爪、龙尾,二兽白天可聚世间瑞气,晚上可呈祥和之光。凡来这里旅游拜祖的朋友都要摸一摸它,它可使你一

5、生平安,福禄无穷。下面我们看到的是“三宫殿”它是2007年6月正式开工奠基,2009年全部完工。共投资投资1千多万,主要建设祖殿、钟楼、鼓楼等基础建设。祖殿高16米,宽17.9米,东西长33.6米,整个建筑古朴典雅,气势雄伟,富丽堂皇,流光溢色。 我们脚下的这条路是“神道”沿神道向前130米,便是三座陵墓了。两侧依然是象征着祥和的神兽。神道为什么建成130米哪? 曾几何时,几千年来的封建帝王,把“九五之尊”的观念牢牢地树立在社会民众的心里,大树特树“它”的至上等级权威!一种简单的说法是:中国古代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数中九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以“九”和“五”象征帝王的权

6、威,称之为“九五之尊”。再者,“九”和“五”两个数字在建筑上的使用也是非常符合美学原则的。九加五为十四,而神道长130米,意味仅次于天子。我们看到位于神道两侧有九对石像生,石像生的数量也是按古制诸侯的地位设置的,九对同样意味着仅次于天子,它们依次是狮子、独角兽、骆驼、大象、麒麟、马、云柱、武官、文宦。有的朋友会问,石像生中为什么会有大象、骆驼等不同地域的动物哪?据史料记载,秦汉以后,古人才开始在大型墓冢前设置石像生,自唐朝以后,数量随着时代的变迁也逐渐增加,雕刻艺术也日渐细腻考究。它们也都有各自的寓意,象这对凶猛的狮子,仰天长吼,似震寰宇,以其威风来象征“辟邪”、“压盛”,而骆驼、大象则作为沙

7、漠和热带地区的驮运工具,以此昭示墓主人的封土无疆。 朋友们,眼前这三座陵墓就是三陵台了,三陵台历经2700年的风雨剥蚀仍基本保持了原貌。整个景区占地770亩,三座陵墓高出地表16米,东西长270米、南北宽110米。(因我们商丘位于黄河下游,经常遭黄河水冲积,这里的地表已比汉代提高了12米左右。) 我们看到整个墓区布满了枝繁叶茂的古柏。据统计,台上及周围有古柏420多棵,品种有圆柏、龙柏、侧柏,经林业专家考证鉴定,树龄在1800年至1850年左右,为保护这些极其珍贵的树木,现在已对它们进行卫星定位、编号挂牌,我们可以看到棵棵古柏,有的如擎天巨伞,有的如夫妻连理,有的如龙腾,有的似凤舞,千姿百态、

8、形象各异,苍劲挺拔、遮天蔽日,即使在烈日炎炎的夏季,也会给你带来丝丝凉意。那么,这三座西周时期的王陵,葬的都是谁哪?据考证,三座陵墓自西向东依次为宋武公、宋戴公、宋宣公,我们面前的(中间的)为宋戴撝公,西边是他的儿子武公司空、东边是他的孙子宣公力,整个王陵为典型的“携子抱孙”的传统墓葬形式。据史书记载:宋戴公名撝,是宋氏始祖微子启的弟弟微仲衍的第8世孙。公元前799年,宋戴公被周宣王封为周士卿大夫、宋国的第10代国君,在位34年,于公元前766年去世。因他一生仁信爱民、德高望重,深受百姓爱戴。周宣王念其有功于国,就赐谥号“戴”,封戴邑侯,其子孙中有一支便以谥为姓,尊宋戴公为戴姓始祖。据说,宋戴

9、撝公一生勤俭,日夜为国操劳。他去世后世人为其举行国葬,人们长途跋涉,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涌向都城,宋戴公陵墓周围到处是长跪不起的人,场面甚是恢弘。大家跟我来,宋戴公的儿子司空承袭王位后为武公,这就是宋武公的陵墓,武公司空在位18年,去世后葬于宋戴公陵墓的西侧。宋戴公的孙子名力,承袭王位后为宣公,在位19年,去世后葬于宋戴公陵墓的东侧。三陵台为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三位国王的陵墓,其后派生了宋、戴、武、宣、时、穆、仲、牛、宗等20多个姓氏。这些氏族中,人才辈出,代有伟人。2001年9月世界戴氏宗亲会一行70余人,在创会会长戴育仁先生率领下,首次到三陵台寻根拜祖,并举行了隆重的祭祖大典。从那以后,

10、三陵台经常迎来世界各地不同氏族的人前来祭拜。2002年10月,世界著名生物学家、美籍华人牛满江教授携妻女和牛氏宗亲到三陵台谒祖,并题词“牛氏家族,根在商丘”。2004年3月著名印尼华侨宋良浩先生和宋张美玉女士到三陵台拜祖。一炷高香,两行清泪,三牲祭品,寄托了他们对祖辈的敬仰之情。 各位朋友请往东走,我们看到,在宋宣公陵墓前有一棵古柏,这棵古柏树身周长3米多,是三陵台内最古老的一棵柏树。您看树上挂满了红布,这里的民俗称挂袍,树下香炉内清烟袅袅,这是人们祭拜“蟒仙爷”的地方,平时人们常来这里,虔诚礼拜,祈福消灾。那么,“蟒仙爷”是谁哪?据老人讲,过去这里有一条巨蟒,身有多长谁也说不清楚,曾有人在黎

11、明时分看见它,头伸往1里外的古宋河里饮水,而尾巴却盘在三陵台前的宋氏祠堂上。头似篓斗,目若星辰,据说它后来成了仙,白天就隐于这棵最大的柏树上,人们称它为“蟒仙爷”。 说到“蟒仙爷”,这里有很多传说。他最爱为别人做媒,他只要听说谁家的孩子到了婚嫁的年龄,就主动到谁家门上为其做媒。有一天,他听说附近村上有一对青年男女相亲相爱,可女方家的父母是嫌贫爱富的主儿,不准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穷小子,他们整天把女儿锁在家里,不让她和心爱的人见面。“蟒仙爷”听说此事后,就到女子的家中去说服她的父母,不料她的父母什么话也不听,坚决不让女儿嫁给那个穷后生。“蟒仙爷”没有办法说服他们,就在第二天夜里利用自己的法术,把那

12、个女孩从她家里领出来,让她和心爱的人一起远走高飞了。直到现在,相爱的青年男女们来到“蟒仙爷”居住的这棵大柏树下朝拜时,还会用一条红布系上一个小砖头或石子什么的,往树上扔,如果一下子扔到树上不落下来,就证明“蟒仙爷”已经答应在婚姻上给予他们帮助与祝福了。这棵大柏树上飘着的红布条,都是经“蟒仙爷”帮助后组成的幸福婚姻的见证。 还有传说他乐助贫民百姓,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都很贫穷,每逢婚丧嫁娶需用餐具、桌凳,只要求到“蟒仙爷”,是有求必应。头天晚上到此燃上一炷香,给它老人家讲明缘由、说清所需物品数量,天明必定如数摆在台前。年深日久,后来个别人家借后不还或者少还,几次之后,“蟒仙爷”一气之下便不再帮人

13、了,有求也不应了,至今我们这里的老百姓还流传有一句俗语:“给不够数,有蟒仙爷治你”。 斗转星移,岁月沧桑,三陵台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霜雨雪,仍基本保持了原貌。如今,墓区内,各种花草树木应有尽有,飞禽走兽种类繁多,处处鲜花碧草,莺歌燕舞,。大家请随我来,沿着这条用砖铺就的游步道可以环绕陵墓一周,行走在这林荫小道上,可谓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让人叹为观止。 继续往前走,就是宋武公司空的陵墓,请大家注意往脚下看,不难发现此处有很多残存的瓦片,这不是普通的瓦片,而是标准的绳型瓦,是汉瓦。这里原来是西汉梁孝王刘武(就是汉武大帝的叔叔)在此建离宫的遗迹。作为汉高祖刘邦的孙子

14、,文帝的儿子,景帝的同胞兄弟,梁孝王自小享尽荣华富贵,但也为保卫汉室江山立下了卓越战功。平息了吴楚七国之乱后,梁孝王自以为抗击吴楚有功,又深得母亲的宠爱,遂在梁国大兴土木。他以睢阳为中心,依托自然景色,修建了一个很大的花园,称东苑,后人称为梁苑。汉书载:“梁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广睢阳城长十里。”在这个硕大的东苑中,梁孝王建有许多宫室。三陵台就是当时梁苑的七台八景之一。梁苑中的房舍雕龙画凤,金碧辉煌,几乎可以和京师的皇宫媲美。当时就是有名的游览胜地。天下的文人雅士等多次造访这里,如齐人邹阳、公孙诡、羊胜,吴人枚乘、严忌,蜀人司马相如等云集,皆为梁孝王的座上客。并创造了十年兴旺的梁苑文学。枚乘

15、的、邹阳的、羊胜的等都是文品很高的佳作,所以又有文雅之称。后世文人慕名前来,尤其李白写的,成为千古名诗。“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舞影歌声散绿池,空余汴水东流海。”除李白外,唐朝大诗人杜甫、高适、王昌龄、岑参、李贺,宋朝诗人秦观,明朝名士王廷相、李梦阳、侯方域等都曾慕名到梁园游览观光怀古。 好,现在我们大家应该知道,刚才我在大门口提出的问题了吧,也就是西周时期的三座王陵,为什么要建秦汉风格的大门。那么,这里既然是三座王陵,梁孝王刘武为什么要把离宫建到这上面哪?在我们商丘,古时有将房子建在墓冢(棺材)之上的习俗,坟上的房子称为棺上房。它意味着住在棺上房的主人将来会升大官、发大财。刚才说了

16、,文帝时,梁孝王坚守梁国,像一个牢牢的盾牌,为汉代前期发展赢得了和平;景帝时,他又在睢阳阻击吴楚联军达三月之久,为平定叛乱立下了大功。梁孝王觉得,自己为汉帝国立下了不世之功,理应继承王位,统治天下。然而,他最终没能成为皇帝。所以,他就把离宫建到了这三座王陵之上,期盼将来能高人一等,实现称帝的愿望。梁孝王一生享尽荣华富贵,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荣登九五,坐上王位,当上皇帝。生前遗憾来世补,既然在现世无法“圆梦”,梁孝王就打算到另一个世界去完成未竟的心愿建造规模巨大的陵墓,以便死后过过皇帝瘾。于是孝王刘武就在永城芒山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帝王陵墓。梁孝王墓“斩山作廓,穿石为藏”,工程之浩大、结构之独特、布局之对称,都是罕见的。汉梁孝王墓前有庞大的寝园建筑。这些建筑是为祭祀墓主而建的,有专人管理。按照当时的规矩,只有帝王的陵墓才有资格建寝园。梁孝王墓之所以建有寝园,当然是因为他一直忘不了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