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大“三基模式”引导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1634595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农大“三基模式”引导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南农大“三基模式”引导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南农大“三基模式”引导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河南农大“三基模式”引导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河南农大“三基模式”引导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农大“三基模式”引导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农大“三基模式”引导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农大“三基模式”引导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 我要揪错 2009-5-27 10:50:20 来源:【大河网】 阅读:36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形势的变化,党中央相继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等一系列战略目标和任务。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河南农业大学主动承担起着力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现代农业创新创业人才的时代使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形势的变化,党中央相继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等一系列战略目标和任务。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河南农业大学主动承担起着力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现代农业创新创业人才的时代使命。 “以校

2、院两级创业中心和校外创业平台为基地,设立资助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专项基金,引导和鼓励毕业生身怀创业本领走向基层,这种基地+基金+基层的三基模式,使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我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鲜明特色。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日前视察我校时,对我们这种引导和鼓励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做法大加赞扬。”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琼教授自豪地告诉记者。 基地实践打造创新创业真本领“打铁还需自身硬”。河南农业大学围绕不断强化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近年来先后5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优化和修订。优化后的方案更加强调创新创业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为此,该校2002年在全省高校率先

3、成立第一家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其后又进一步拓宽了大学生创业中心建设思路,在各学院建立大学生创业分中心,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平台和基地。该校还把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向校外拓展,积极创新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模式,加强与地方政府、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三圈”实践服务基地:校本部创业中心和各级科研平台是“第一圈”基地;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和学校学科优势分布于各地市的分中心(试验站)、学校科教园区等是“第二圈”基地;结合科技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及校外实习基地建立的合作基地是“第三圈”基地。作为“第一圈”基地核心的大学生创业中心,成立以来先后接纳2800多名学生参加了3

4、00多个项目的规划和市场运作,收效良好。近年来,学校在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和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国家级组织奖和单项奖23项,省级奖83项。2005届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张翰是创业中心的首批受益者,2002年他进入创业中心后,在教师的带领下,边学习、边研究、边创业,有多篇科研论文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2002年获第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银奖,2004年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铜奖。同年8月,他成为由邓小平同志生前全部稿费而设的“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首届获奖者。 校内的国家、省级科研平台也积极吸纳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开发、销售和推广,使学生了解学科前沿、锻炼创新创业实践技能的同时,

5、也带动了一些学生走上就业岗位,牧医工程学院院长康相涛教授“健康营养型产品绿壳蛋”一个项目就带动100多名学生顺利就业。 在“第二圈”基地,学校联合地方政府,创造性地建立了“科技副县长科技副乡长学生志愿者”的行政保障机制,使大学生服务社会、创新创业和就业紧紧融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来。 依托“第三圈”基地,学校引导学生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携手农合”等实践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五个一”社会实践活动体系,即一个科技点播台、一条科技“110”服务热线、一张科技服务网、一批科技副村长,以及送科技下乡。在此基础上,学校又启动了“三士”下乡活动,即博士、硕士、学士随专家教

6、授和科技推广项目捆绑式下乡,学生们依托科技项目投放等形式在基层开展创新创业锻炼,积极参与生产实践,实现了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 该校近年来还在校外产学研基地上建立了30多个学生创新创业平台,构建了校院贯通、校地互通、院地直通的新型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依托实践服务基地和创新创业体系,学生们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锻炼,打造了创新创业的真本领。 基金项目 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阳光式空中菜园”、“无污染生态养猪”、“宠物美容休闲会馆”、“TT战士拓展培训”、“花卉家政服务”这些富有创新思维和科技含量的创业项目,得到河南农业大学专门设立的大学生创业基金的大力支持。该基金的设立是河南农业大学

7、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出台的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九大措施之一,目的是引导和帮助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 20万元的创业基金设立后,许多大学生的创业热情空前高涨,纷纷提出资助申请,首批10个大学生创业项目分别拿到了0.5万元至3万元不等的资助。 园林专业的6名大四学生,创建了郑州市首家花卉家政服务公司“绿色家园”,得到学校资助的3万元基金后,公司的运营状况得到很大改善,生意好的时候一星期就能接到三四个单子。 王伟是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大三学生,他的创业项目“绿色无限”空中菜园获得了学校资助的1万元资金。这个项目就是给爱好园艺的顾客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指导顾客在阳台上、屋内进行无土栽培。王伟

8、说,他们正苦于没有资金,学校的资助真是雪中送炭。他们准备用这笔钱购买原材料、种苗和其他育种设施,下一步就可以推向市场了。 薄伟汝在学校是位名人,2007年专升本入校的她借款4万元办起了美国七彩山鸡养殖场,最初的目的是希望能赚一笔钱以便按时偿还国家助学贷款,并帮助家庭摆脱贫困。一个女大学生的创业举动引起各方关注,媒体竞相报道,一时间薄伟汝被誉为“山鸡女王”。但是在“山鸡女王”的光环下,薄伟汝却一直为扩大规模而犯难,因为山鸡饲养是规模出效益,目前的规模太小导致成本仍维持在高位水平,盈利能力受到制约。当她从学校拿到0.5万元现金时,一直为资金发愁的她脸上终于有了笑意。“这笔钱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6月

9、是山鸡饲养的关键时期,我会抓紧时间采购一些急需的设备,保证鸡苗安全孵化。我不会辜负学校的期望,一定要把创业之路走得更广、更远。”薄伟汝说。 牧医工程学院学生秦志远创办了郑州首家宠物美容文化公司,在创业基金的支持下,他准备发挥专业优势,在全省18个地市开设连锁店,带动本校同专业学生共同创业。4月21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视察该校时,对秦志远结合专业搞创业从而带动同学就业的做法大加赞扬。 据了解,河南农业大学首批投入的大学生创业基金是20万元,在看到基金对学生创业就业起到显著的激励催化作用之后,学校决定今后会将基金规模增加到100万元。 基层创业 成就毕业生青春梦想 在校期间锻炼了过硬的创新创业能

10、力,使河南农业大学的毕业生们更容易接受到基层创业的就业观、成才观教育。学校一方面以基层创业典范教学法、知名校友报告会、企业家课堂等生动鲜活的形式,为毕业生到基层创业就业树立榜样、增强信心,另一方面,将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面服务的“三全理念”贯穿引导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全过程,通过搭建信息平台、实施推介计划、完善联动机制、困难学生帮扶机制和创业就业状况回访机制,当好毕业生的发展后盾。 有了过硬能力,有了强大后援,到基层创业就业在河南农业大学蔚然成风,近年来,该校面向基层创业就业的毕业生占总数的60以上。每年参加选调生考试、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帮扶贫困县计划。录用基层公务员、参加西部志愿计划、“三支一

11、扶”项目、志愿服务贫困县建设等的毕业生数量一直居于河南高校前列。他们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广阔天地中放飞着青春的希望和七彩的梦想。 该校牧医工程学院毕业生秦英林放弃政府机关工作,创办了牧原养殖有限公司,艰苦创业,现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集约化生猪饲养基地,带动乡邻就业致富,成为中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今年,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主持召开政府工作报告基层群众座谈会,秦英林作为13名基层代表的一员,参加了座谈会,成为第一个向温总理建言献策的基层“猪倌”。 毕业于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专业的刘英杰,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服务地点是深山小镇贵州省榕江县朗洞镇。刘英杰深入全镇20

12、个远程教育站点和农户中开展工作调查研究,把猪、牛、羊的圈养技术和种植梨树的技术等制成教材,让养殖和种植农户学习,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技术水平,增加了农民收入。他运用电脑技术,把朗洞的风土人情和部分贫困学生的情况在网上发布,争取外部援助。2005年,刘英杰主动向上级提出申请延长服务期。2006年,刘英杰成为第六届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之一。同年,他参加贵州省公务员考试被分配到其他地方,又主动要求调回朗洞。很多人不理解他要求调回来的原因,他只是淡淡地说:“我愿意为这里的贫困乡亲做一点点有益的事情,愿意扎根这里干点儿事业。” 中国首届十佳大学生村官柳波和刘英杰是同一个专业,2006年任开封市兰考县城关乡

13、老韩陵村党支部书记。为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柳波带领群众干事创业,修路打井,组织专业运输队,成立苗木花卉产业合作社,办起板材加工厂。2007年,老韩陵这个“三类村”被评为开封市“生态文明村”和“畜牧饲养专业村”。2008年月,柳波通过公开选拔,破格获任共青团兰考县委书记。 园艺专业毕业生岳海斌参加了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分配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师部机关的他,主动要求到地处巴楚县境内的农三师48团林业站工作。林业站的田间枣园成为他和同事进行科技创新的乐土,其科研课题荣获“2005年度农三师科技进步一等奖”。随后,他申报的“3000亩优质红枣基地建设”等3个项目通过审批,他本人也被破格提拔为林业站副站长。2008年,48团成立了“新疆四木王果业有限公司”,岳海斌成了公司销售部经理,西部大舞台使他的创业梦想开始找到了海阔天空般的感觉。 “培养现代农业创新创业人才是我校新时期的办学特色。学校两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时,这一办学特色均为获得评估优秀等次添加了权重砝码。秦英林、刘英杰、柳波、岳海斌像他们这样到基层成功创业就业的毕业生,不夸张地说,我们学校还有很多,今后还会更多。”河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程传兴教授一番激情话语,仿佛使我们看到了广阔的原野上那一排排、一行行的参天林木,那正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栋梁和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