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边坡绿化.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1634279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边坡绿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公路边坡绿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公路边坡绿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公路边坡绿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公路边坡绿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路边坡绿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边坡绿化.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路边坡绿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公路通到每家每户。公路是一个线性构造物,往往一条线跨越广大的地域,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环境条件和植物生长条件,绿化植物主要依靠自然给予的条件生长。所以,要根据公路等级,综合分析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等条件,合理确定树种。1乡土树种为主 引种为辅乡土植物经过了上千年的自然选择和人为淘汰,已经适应了当地的自然环境,抗旱性、抗寒性、抗病害和抗污染能力均较强,易于成活,甚至无需管护或少管护,应优先选用。如太原以南(含太原)宜选择白杨、国槐等,太原以北宜选择新疆杨、油松、樟子松等作为主栽品种。对于为了提高绿化标准而从南方引来的树种应慎重,要有一定的引种驯化经验才可考虑,

2、也不宜作为主栽品种。2适地适树栽植同一地区,同一路段,立地条件好的造林地,应选择观赏价值高、生态经济效益好且栽培条件要求严格的树种,立地条件差的造林地,应选择适应性强而观赏价值相对小的树种。(1)山区应栽植与环境相适应并具有防护效能的树种,或选用根系发达,耐旱且能迅速绿化并覆盖的植物品种,以维护与自然环境统一协调一致和以含蓄水分,滞缓地表径流,减轻水土流失,起到固土防塌作用。其次是要注意保护景观,借用山景,顺其自然,不要造作,有条件的地方,可把开山工程暴露的悬崖峭壁,利用攀援植物进行垂直绿化。(2)平原区立地条件好的地区栽植一定数量的具有观赏性、经济性树种。如雪松的塔形,新疆杨的俊秀,垂柳的风

3、韵,油松的苍劲,紫叶李的红,紫薇的花等。这些树种树形美观,载叶时间长,耐修剪,萌芽力强,生长迅速,色彩鲜艳,花叶芳香,花果艳丽,不易感染病虫害,而且这些树种交替配置不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晋南地区,可栽一部分经济性树种如苹果、桃、柿子园等等,春天百花争艳,秋天挂满鲜红的果实,一片丰收的景象,会让人心旷神怡。立地条件差的地区,可选择适应性强而观赏性相对较小的如旱柳、侧柏,或橦柳、柠条等。此时应结合区域统一规划。(3) 盐碱地区在大同、怀仁、清徐等地公路常常经过盐碱土壤地段,应选择耐盐碱树种,如:柽柳、白榆、加杨、小叶杨、旱柳、枸杞等。在某一路段绿化类型、典型设计相同的情况下,如遇面积不大的盐碱

4、地带,可以通过改地适树的方法(通过整地、施肥,甚至客土置换及其他土壤管理等方法),改变造林地的生长条件,仍可选择与该路段主栽树种相同的树种,使林带完整统一。(4)干旱、贫瘠及低凹区山西省约80%地区属山地丘陵干旱、半干旱地区,而太行山区多数为石灰岩干瘠立地,春季旱情又时有发生,因此掌握树种的耐旱耐瘠薄能力,对公路绿化建设至关重要。可供选择的树种有油松、樟子松、侧柏、垂柳、旱柳、刺槐、紫穗槐、臭椿、沙枣、黄刺枚等。对于在地形低凹、易积水的地段,宜选择耐水湿、耐淹性能较强的树种,即水退后生长正常或略见衰弱,树叶有黄落现象,有时树梢枯萎;又遇洪水却生长如旧或长势减弱而不致死亡的树种。如垂柳、旱柳、龙

5、抓柳、榔桑树、紫穗槐、麻栋、枫杨、臭椿、枸杞等。(5) 防风固沙在风沙较大的我省北部,应选择抗风力强,生长快且生长期长,寿命亦长,能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乡土树种,其树冠最好是尖塔形或柱形叶片小的树种。如樟子松、油松、侧柏、杜松、杨、柳、榆、沙枣、沙棘、柠条、臭椿等。(6 )阻滞尘埃、抗污染树木的枝叶可以阻滞空气中的尘埃,相当于一个滤尘器,可以使空气变得清洁,因此种植阻滞尘埃能力强的如榆树、木槿、大叶黄杨、广玉兰、女贞、刺槐、桑树、紫薇等树种对绿色通道的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在工厂附近宜栽植抗性强的臭椿、国槐、榆树、垂柳、白皮松、桧柏、银杏、紫槐、紫穗槐、皂荚、沙枣等树种,以改善人类居住和植物的生

6、长环境。(7) 旅游公路绿化旅游业正成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旅游公路应根据当地气候、立地条件和旅游资源的特点,以美化为主,营造风景林带,配置有观赏价值的果树、常绿树、灌木、花卉、绿树等树种。有条件的地方应植种与景点风景相一致的树种,以反应该地区的主要特征。如大运路洪洞县的景观设计,采用了以古槐树为主,汇集各地万株槐树,这种万槐成林的手法,身临其境便知名扬九州的槐乡到了,使“大槐树”后裔情不自禁地产生追根溯源的幽幽深情。2 景点(观)绿化除继续加大力度搞好加油站、服务区、互通立交、隧道进出口等重点景区绿化外,道路景观应按不同等级和用途的公路采取有助于协调自然环境与城乡景观的设计方法,使道路、建筑、

7、植物与周围自然环境组成一个整体协调的景观。两侧大量的绿色和优美的景观可增强公路的艺术效果,丰富路景,给公路使用者提供舒适、优美的环境,得到美的享受。景观设计首先要从景点(观)所在地整体布局上考虑,不要单一地只考虑某一条路;力求公路景点因路而异,各具特色,形成多样统一的道路景观。如某公路穿越平原山岭,在平原区修建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设计新颖、景型各异、以绿为主、以花添美、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植物景点(观),以供人们亲近自然,享受自然。在山涧区根据山区地形,结合自然环境,乔、灌配置,增加树冠层次,而且枝叶繁茂,色彩丰富。有条件的地方再种一些草坪,筑一道绿篱,使人置身群山怀抱之中,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

8、,渴望幸福生活。在山岗上,若种植一棵高大的迎客松,散置一些山石,使人站高远眺,领略大自然的美和美好的山川,给人以轻松、自由、活泼、积极向上的感觉。3 养护管理“三分种,七分管”,反映了一般绿化工作中管护的重要性。公路绿化因立地条件差,效果要求高,对管理要求更加严格。目前,公路绿化方面普遍存在重建设,轻养管的现象,如民间流传着:头年见绿叶、二年见黄叶、三年不见叶。给国家造成巨大浪费,社会反应强烈。只有加大科学管理力度,勤修剪,常管理,公路绿化才能达到和保持设计效果,起到应有的绿化美化作用。首先应成立相应部门,组织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精干高效的队伍,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实行一年365天,天天有人管,年

9、年有人护。在春季,应在树木根系旺盛活动之前,营养物质尚未由根部向上输送时进行修剪和为了树木的健康,减少病虫害的传播,保持土壤的肥力,需将根部的杂草清除,做到“除早、除小、除了”。在夏季,不同树种、不同栽植年限,其灌溉与排水的要求也应有所区别。如榆叶梅、丁香、紫薇、垂柳、杨树等喜欢湿润的土壤,为保证成活率应适当增加灌溉次数。而樟子松、侧柏等本身具备较强的抗旱能力,在缺水的地区可适当减少灌溉次数。有条件时采用保水剂,效果会更好。一般刚栽植的树木要连续灌水35年,直到开花结实正常,根深叶茂时可不予浇灌。而对玉兰、桧柏、月季等耐水涝能力弱的树种,遇到水涝时,必须及时排水。对盐碱地要“明水大浇”,最好用

10、河水。在冬季,为防严寒多风,在入冬前灌冻水,可适当提高土壤的湿度,保证根系的吸收,供蒸腾消耗,使树木免受冻害和枯梢。由于公路建设的特殊性,路基土壤要求不含腐殖土,但为了改良土质,补充营养,增强土壤肥力,保障植物生长良好,花繁叶茂,还应经常施肥。4 林木病虫害的防控林木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不低于一场林木火灾。因此应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首先应加强植物检疫力度,防患于未然。既要强化对外检疫,也要加强内部检疫,防止林木病虫害扩大。其次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加强虫情监测,建立综合管理系统,使其监测、预测及优化管理融为一体,使决策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有关信息进行综合与分析,从而选

11、择最优防治策略,使综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是营造混交林,在规划时,要把病虫害的自我控制作为和高质高产同等重要的目标,适地适树,选种抗病虫品种,营造混交林,以期将林木病虫害控制在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可以接受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第四是要保护利用现有天敌资源,开发利用生物及仿生制剂,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量。保护好林内益鸟、益虫、益兽等天敌资源,随着林内天敌比例扩大,对林木病虫的控制能力就会增强,当二者比例达到一定量时就会趋于平衡,并自行调节,实现可持续性控制的目的。5 防火与隔离带的设置森林防火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我省每年春季为高

12、温、干旱、大风等高火险期,公路部门除积极主动配合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做好防火预案工作外,还要加强对养护工人的防火安全教育,坚决杜绝在公路两侧烧杂草、树叶等事件的发生,使其不仅是公路的养护者,又是防火巡护者。同时还应加强对沿线群众、司乘人员和旅客的防火安全宣传,严防沿途丢弃火种,造成火灾。防火隔离带的设置是控制火灾发生与蔓延的重要措施之一。公路绿化防火隔离带除县乡、村、农耕路可作天然屏障外,在规划时需考虑设置隔离带,特别是在高压输电线路的交叉处,为避免雷击发生火灾,应留有一定宽度的空间,以作为安全区和防火隔离带。 公路绿化技术是集林业、园林、景观、美学、环保等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它从整体规模上、视觉效果上、树种配置上、景观设计上集中体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如若适地适树的栽植,适时适树的管护就可实现预期的效果。否则,盲目引种,不加管护或者管护工作做不到位,势必造成很大的浪费。因此,我们一定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