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一次课堂教学诊断教案.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1633070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第一次课堂教学诊断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第一次课堂教学诊断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第一次课堂教学诊断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第一次课堂教学诊断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第一次课堂教学诊断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第一次课堂教学诊断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第一次课堂教学诊断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第一次课堂教学诊断教案、反思及导师评课夹竹桃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难点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花影,体味作者的喜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明确学习重点, 1导入: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可对于作者来说,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走进文字,走近夹竹桃,去感悟,去探寻,好吗?2通过昨天的学习,你知道课文哪几自然段是直接描写夹竹桃的。3指名回答(2、4、5)二、

2、实实在在感悟文本,走进夹竹桃(一)学习第2自然段1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课文是从哪一方面来描写夹竹桃的?你有什么感受?边听边圈圈画画。2讨论,交流:(1) 板书花色奇趣(2) 从哪儿感受到了,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读、说、(火与雪:不相容融洽)指名读3让我们边读边想象,体味这奇妙有趣的景象。齐读。(二)学习第4、3自然段1第2自然段描写了夹竹桃的花色,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奇妙有趣。那么第4自然段又写了夹竹桃的什么呢?又感受让我们到什么呢?请大家边读,边圈圈画画。2讨论:写了夹竹桃的韧性。交流句子,出示:(1)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又长出

3、一嘟噜。A谈谈你的体会。师加点。B谁来读出它的韧性来。指名读,齐读。(2)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A这句话主要讲了什么?从哪儿体会到它的韧性?(主要讲了无论是季节的变更,还是气候的变化,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没有哪一天不是迎风开放。)B体味“无不”的作用,没有一天不,每天都这样。C口头填空“在和煦的春风里,我仿佛看见夹竹桃正;在盛夏的暴雨里,我又好像看见夹竹桃正;在深秋的清冷里,夹竹桃还是。多么有韧性的夹竹桃啊!”D指导朗读(3)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A这句话主要讲

4、了什么?从哪儿看出来?(它的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无不一直都这样。B师:字字句句都体现了它的韧性,这一点韧性,任何季节的花都不能与之相比。3让我们就来看看其他花吧。A指名读第3节。B其他花是什么样的?C课文主要写夹竹桃,为什么还要不遗余力地描写院子里的其他花呢?(对比衬托)D让我们来对比读读师:春天,迎春花开了 生:然而,师:夏天, 生:然而师:秋天, 生:然而师:一年三季,花开花落 生:从春天一直到秋天这样一比读,你感受到什么板书:花性可贵4让我们再来感受它的韧性吧。齐读。5选择最喜欢的一句背诵。(三)学习第5自然段1花色是那么奇趣,韧性又是那么可贵,除此之外,夹竹桃

5、还有什么值得留恋和回忆的呢?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的幻想。2默读,思考:(1) 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引起作者的幻想?(2) 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哪些幻想?3讨论交流:(第一个,主要感悟是因为看到花影迷离,闻到花香袭人,所以陶醉了,所以产生了很多幻想;幻想成什么呢?请大家挑喜欢的美美地读读。)4引读,叶影参差,花影迷离,香气袭人,我幻想它是;我幻想它是;我幻想它是5出示写话练习:叶影参差,花影迷离,香气袭人,我幻想它是 ,它居然就是 。 。6小结:月光下的夹竹桃香气袭人,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我”把它幻想成地图,幻想成荇藻,幻想成一幅墨竹让我领略了无限的妙处。齐读。三、走出文本,有所习得1

6、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夹竹桃为什么成为作者最值得留恋,最值得记忆的花朵?2所有这些感受,如果让你用课文中的一个字概括,你准备用哪个字?根据是3是啊,一个“妙”字,写出了夹竹桃的花色奇趣,花性可贵,花影迷离;难怪作者在众多花中对它是情有独钟。读读最后一节,你看,作者已深深地板书(爱)爱上了它! 4作者是这样的爱夹竹桃,你从夹竹桃身上看到了作者怎样的品质呢?(出示作家卡片)他爱上了夹竹桃,却让我们爱上了像夹竹桃一样的他!附板书: 17、夹竹桃 妙 (爱)花色奇趣 花性可贵 花影迷离教学反思夹竹桃是作家季羡林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夹竹桃是我国各地常见的观赏植物,因叶片像竹,花朵如桃而得名。作家以“

7、夹竹桃”为题,不仅表明了写作对象,而且显然对其寄托了某种情思。这篇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的有趣动人,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本文主要的写作特色是运用对比衬托手法突出夹竹桃。课文第三自然段描写“我”家庭院花的品种多,数量多:春天,“首先以后”开得花团锦簇;夏天,“更是满院生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秋天,则有玉簪花、菊花各具风姿。相比之下,院子里各种花争奇斗艳,只有夹竹桃“悄悄地一声不响”;院子里没有哪种花长开不败,只有夹竹桃从春,到夏,到秋,沐和风,抗暴雨,斗清冷,总是迎风吐艳。这样写,起到了对比衬托作用,更加突出了夹竹桃具有可贵的韧性。另外,

8、描写月光下的夹竹桃,笔触细致入微,尤其是“我幻想我幻想我幻想”的排比句式,把夹竹桃引发“我”的幻想写得生动有致,引人遐想不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教学“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和“月光下夹竹桃引起作者幻想”这部分内容,我给学生适度的时间与“文本”对话,诵读、感受、理解、欣赏课文、仿写课文,从而感悟出夹竹桃的“妙”处来。我在操作过程中采用“读、划、议、品、诵、写”等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学习第4自然段的过程中,学生抓住了“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体会到了夹竹桃默默无

9、闻而又顽强地盛开着,一朵又一朵,一嘟噜又一嘟噜,多么可贵的韧性啊!抓住“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体会到了夹竹桃无论是季节的变更,还是气候的变化,它始终如一,没有哪一天不是迎风开放的。抓住“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体会到了夹竹桃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的花可以与之相比。通过与第3自然段的对比读,更让他们体会到了夹竹桃与其他花比起来那点韧性是多么可贵啊!学生通过自己的读、划、品、议从而深深地被夹竹桃的韧性所折服,无不佩服的!这时我让他们任选一句自己喜欢的试着背诵,学

10、生们通过背诵把他们的喜欢、佩服,深情地表达出来了。迁移写作,使学生学会模仿课文进行写作,掌握不同的例文的写作技巧,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在学习了第5自然段后,出示写话练习“叶影参差,花影迷离,香气袭人,我幻想它是 ,它居然就是 。 。”这一写,既进入文本,也走出文本。给足学生练笔的时间,尽情书写他们心里的感受,在名篇、名家的启发下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导师评课 对我的肯定:教师的内心是有追求的,热爱语文,热爱语文课堂,并把自己的这种热爱不仅传递给了听课者,而且传递给了我们的学生。对大家的指导:教师对教材的读是自由的,但教是带上了镣铐的,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要考虑怎样挣脱这枷锁。怎样挣脱是有方法的。把

11、握教材、学生。对教材深刻把握,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带领学生进行学习,怎样让学生解读?那就要把握教材的三个层面:文字层面、文学层面、哲学层面。到达了哲学层面才能更游刃有余地在教材中畅想。哲学层面:不要把教材割裂开来,内容都是有联系的,课堂分析过多,就把联系的内容割裂开了。既然是联系的,应紧紧地捏拢在一起,我们的课堂常常抱怨时间不够,那是割裂的东西太多。教材是紧密联系的,要用联系的眼光来处理教材,每个字、词、句都是有家园的,不能孤立地处理。我们的任务是把拆开来的东西去捏拢,备课要抓住主要的、内在联系的。我们教师在教法上要追求实事求是。我们要承认学生现有的水平,他们的理解能力并不弱,但弱在表达。怎样用文字表达思想才是学生不能掌握的,文章的思想是怎样表露的,是学生真正要学习的。我们的教师要面对全体学生,注重时间,注意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今天的四堂课存在的共同问题是教学手段较单一。语文课堂应注重多种形式的朗读,我们要想方设法地在课堂中读出“花腔”,读出巧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