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复习精要.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1630113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0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诊断学》复习精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诊断学》复习精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诊断学》复习精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诊断学》复习精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诊断学》复习精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诊断学》复习精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断学》复习精要.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诊断学复习精要实验诊断部分一、实验诊断的概念:是指运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技术,对病人得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组织细胞等进行检验,以获得病原体、病理变化及脏器功能状态等资料,从而协助临床进行诊断、观察病情、制定防治措施和判断预后的方法。 三Hb,RBC参考值,临床意义RBC(红细胞计数) Hb (血红蛋白) 成年男性(4.0-5.5)1012/L (120-160)g/L 成年女性(3.5-5.0)1012/L (110-150)g/L 初生儿 (6.0-7.0)1012/L (180190)g/L临床意义: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生理性 病理性:a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造血原料不足

2、b红细胞破坏过多 c失血等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相对性增多:见于大量出汗、连续呕吐、反复腹泻、大面积烧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崩症等。绝对性增多:a继发性 b原发性四WBC计数及分类计数参考值,临床意义 WBC:成人(410)109/L 儿童(512)109/L 新生儿(1520)109/LDC中性杆状核0.010.05,中性分叶核0.500.70,嗜酸粒细胞0.0050.05,嗜碱粒细胞00.01,淋巴细胞0.200.40,单核细胞0.030.08临床意义1白细胞数量的变化:(1)生理变化:年龄、时间、环境、身体状况等(2)病理变化:主要受中性粒细胞等各类细胞数量的影响2中性粒细胞异常

3、增多反应性:急性感染或炎症,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急性溶血、急性失血,急性中毒,恶性肿瘤异常增生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减少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理化损伤,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SLE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血液病及某些恶性肿瘤 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等4. 淋巴细胞1)增多:感染性疾病:病毒、胞内感染。淋巴细胞性恶性疾病。肾移植早期。其他 :免疫性疾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相对增多 :再障、粒细胞减少2)减少: 相对减少 绝对减少(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某些药物、免疫缺陷性疾病等)五核左移、核右移、异体增多、中性粒细胞变性各有何意义核左

4、移:病原体感染、大面积烧伤、机体反应性低下、血液病、恶性肿瘤晚期核右移:骨髓造血异常、应用抗代谢药物、炎症恢复期异体增多:见于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骨髓纤维化等。中性粒细胞变性:见于各种严重感染、中毒、恶性肿瘤急大面积烧伤等,空泡变性尤以败血症最常见。六何谓贫血?RC(课件2第35页)、PW各有何意义?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低于参考值低限,通常称为贫血。七引起止血和凝血障碍的原因(一)血管壁的止血作用 1.血管壁的完整性: 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功能完整和血管内皮细胞之间连接紧密2.血管内皮下层:良好的弹力纤维-保持血管壁的柔

5、韧性;健全的神经纤维-维持血管壁的舒缩性;带负电荷的胶原纤维-启动凝血过程3. 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二)、血小板在止血机能中的作用,包括黏附作用,聚集功能,分泌(释放)功能,促凝血活性,血块收缩功能,维护血管内皮的完整性(三)、凝血因子与凝血过程:血液由流动状态变为凝胶状态称血液凝固。(四)、正常抗凝及纤溶系统:细胞抗凝机制、体液抗凝机制和纤维蛋白溶解系八出血性疾病常用的检查方法,各有何临床意义?(一)、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意义 本实验观察血管壁、血小板的综合止血作用 1.异常提示:毛细血管脆性、通透性 2. 常见于:血管壁结构与功能异常血小板质与量异常(二)、出血时间(BT):意义 1.BT长

6、短主要受血小板因素和血管壁因素的影响 2.BT延长: 血小板明显 50109/L、 血小板功能异常:血小板无力症或药物 影响(如阿斯匹林、潘生丁)、血管壁异常: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综合:血管性假性血友病(VWD)、DIC3BT缩短: 某些严重高凝状态或血栓性疾病 心梗、脑梗、DIC高凝期 (三)、血小板计数意义1血小板减少 生成障碍:再障、白血病、骨纤、放射病 破坏过多: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脾亢 消耗过多:脾肿大,血液被稀释2血小板增多 一过性增多:急性大出血、溶血或脾切除术后 持续性增多骨髓增生性疾病:慢粒、真红、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四)、血块收缩试验(CRT)1主要用于血小板功能测

7、定的初筛试验 2退缩不良见于:a) 血小板功能异常或量(尤其50109/L)b) 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 c) 严重纤维蛋白原或其他凝血因子缺乏 (五)、凝血时间(CT):内源性途径因子测定的初筛试验 延长:1. 因子、严重减少,如血友病 2. 凝血酶原严重减少,如严重肝病,阻塞性黄3. 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如DIC、纤溶亢进、先天性缺乏 缩短:高凝状态,如血栓性疾病 (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与CT意义相同 延长:1. 主要检测内源性途径的凝血因子缺陷如、/血友病甲、乙、丙) 2. 其次检测第二、三阶段因子,如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 3. 严重肝病、DIC. 4. 循环中抗凝物质

8、增多 5普通肝素应用的首选监测指标缩短:高凝状态(脑血栓、心梗、DIC高凝期) (七)、血浆凝血酶原(PT):为外源性途径的筛选试验 延长:1因子II、V、VII、X 单独或联合缺乏2严重纤维蛋白原降低(尤其1g/L时) 3Vit k缺乏症、严重肝病 4纤溶亢进(如DIC后期)5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加,如 SLE 6口服抗凝剂的首选监测指标:INR 2-3缩短:高凝状态(八)、凝血酶凝固时间(TT)主要检测凝血过程第三阶段 1纤维蛋白原质与量异常 2FDP增多,如纤溶亢进 3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如AT-、肝素样物质4异常球蛋白增多,如多发性骨髓瘤(九)、纤维蛋白原定量减少:1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9、 2DIC(消耗过多) 3严重肝病 增高:1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急性炎症、术创伤、恶性肿瘤等 2生理性:部分正常老人,妊娠晚期(十)、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 阳性:1提示血中FDP增多,见于DIC/纤溶亢进 2溶栓治疗后3假阳性:大出血(创伤、手术、咯血、呕血),恶性肿瘤、人工流产等 阴性:1正常人 2原发性纤溶 3DIC晚期九骨髓细胞学检查对哪些疾病有诊断作用?(一)诊断造血系统疾病:1、对各型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典型的缺铁性贫血等具有决定性诊断意义2、对增生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类白血病反应等具有辅助诊断作用(二)诊断其

10、他非造血系统疾病:对某些感染,如疟疾,伤寒等;某些代谢疾病,如戈谢病等;某些骨髓转移瘤等十留取尿液标本应注意什么?1、清洗、清毒:成年女性留尿要避开月经期,且要清洗外阴;男性包茎者要求包皮翻开洗净;留中段尿时先清洗外阴、尿道口,将标本留于消毒试管。2、时间:通常以清晨第一次尿标本最理想;特殊检查则应按实验的要求留取;3、保存 :收集的新鲜尿液最好半小时内送检低温(4)冷藏。 加防腐剂:甲醛:管型 甲苯:蛋白定量 盐酸:肾上腺素,17-O,17-OH检测。十一、尿液增减各有何临床意义1多尿(polyuria)24小时尿量大于2.5l称为多尿。在正常情况下多尿可见于饮水过多或多饮浓茶、咖啡。精神紧

11、张、失眠等情况;也可见于使用利尿剂或静脉输液过多时。病理性多尿常因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和浓缩功能减退,可见于:(1)内分泌病:如尿崩症、糖尿病等。尿崩症时,由于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或肾小管上皮细胞对adh的敏感度降低(肾源性尿崩症),从而使肾小管重吸收水分的能力降低,此种尿比密很低(常小于1.010)。而糖尿病尿量增多为溶质性利尿现象,即尿中含有大量葡萄糖和电解质、尿比密高,借此可与尿崩症区别。(2)肾疾病:慢隆肾炎、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肾髓质纤维化或萎缩,肾小管破坏致使尿浓缩功能减退,均可导致多尿。其特点为昼夜尿量的比例失常,夜尿增多。(3)精神因素:如癔病大量饮水后。(4)药物:如

12、噻嗪类、甘露醇、山梨醇等药物治疗后。2、少尿或无尿可见于:各种原因所致休克、创伤、严重脱水、急性重型肾小球肾炎,各种原因所致肾小管坏死、慢性肾衰竭终末期、各种原因所致尿路梗阻,膀胱尿潴留等。(1)肾前性少尿:各种原因引起的脱水如严重腹泻、呕吐、大面积烧伤引起的血液浓缩。大失血、休克、心功能不全等导致的血压下降、肾血流量减少或肾血管栓塞肾动脉狭窄引起的肾缺血。重症肝病、低蛋白血症引起的全身水肿、有效血容量减低。当严重创伤、感染等应激状态时,可因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协加,使肾小管再吸收增强而引起少尿。(2)肾性少尿:急性肾小球肾炎时,滤过膜受损,肾内小动脉收缩,毛细血管腔变

13、窄、阻塞、滤过率降低而引少尿,此种尿的特性是高渗量性尿各种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由于肾小球滤过率析度减低也出现少尿,但其特征是低渗量性少尿;肾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也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少尿。(3)肾后性少尿:单侧或双侧上尿路梗阻性疾病,尿液积聚在肾盂而不能排出,可见于尿路结石、损伤、肿瘤以及尿路先天畸形和机械性下尿路梗阻职膀胱功能障碍、前列腺肥大症等。3无尿:24小时尿量小于0.11,或在24小时内完全无尿者称为无尿。进一步排不出尿液,称为尿闭,其发生原困与少尿相同。十二、尿液颜色改变有哪些类型,各见于什么情况?尿色异常 (上清液) 尿沉渣尿隐血乳糜试验 革兰染色 尿双胆 临床意义 血尿清亮 RBC + 肾小球性血尿、非肾小球性血尿 Hb红色 + Hb尿,蚕豆病,误输血 脓尿菌尿 可混浊 WBC RBC + + 尿感、尿路结核 乳糜尿 乳白色 + 丝虫病,淋巴管阻塞 胆红素尿 深黄色 + 阻塞性、肝C性黄疸 十三、蛋白尿及尿糖的来源?各有哪些类型?蛋白尿(一)肾小球性蛋白尿(二)肾小管性蛋白尿(三)混全性蛋白尿(四)溢出性蛋白尿(五)偶然性蛋白尿(六)生理性蛋白尿或无症状性蛋白尿:1功能性蛋白尿2体位性蛋白尿糖尿来源:动脉血中的葡萄糖浓度 每秒流经肾小球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