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活物理大课堂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1629607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生活物理大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构建生活物理大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构建生活物理大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构建生活物理大课堂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构建生活物理大课堂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构建生活物理大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生活物理大课堂(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建生活物理大课堂#TRS_AUTOADD_1252560239375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52560239375 P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52560239375 TD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52560239375 DIV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52560239375 LI MARG

2、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最根本的运动规律 ,而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蕴藏着无穷奥秘 ,认识主体在探索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应充满乐趣。这两方面的客观存在与结合是建构初中物理课程的关键 ,也是物理课程设计的起点 ,自然

3、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妙趣横生 ,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讨并认识物理现象 ,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一、自学感知走进生活 ,发现物理实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应用到处都是 ,实验器材也是到处都是:一张纸片、一个杯子、一只铅笔 ,甚至人的手指都可以作为实验器材;一杯水和一个纸片可以验证大气压的存在 ,几个棋子 ,一把尺子可以验证惯性的存在等等。课前 ,结合教学内容 ,让学生广泛的收集实验器材 ,来观察发现物理现象 ,产生疑问 ,并查阅相关资料 ,再对相关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 ,通过初步的感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从而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物理

4、现象 ,培养学生关注物理 ,热爱生活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为实现物理课堂的探讨打好根底。二、研讨探究课堂探究 ,学习物理学生带着在上一节所准备的器材 ,物理现象 ,疑难问题 ,在各小组中探讨、交流、讨论、归纳、总结最后在各组之间展示 ,讨论 ,再归纳总结 ,此时教师再作适当的点拨指导。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1)教学由“单一传授向整合教学转变物理学源于人们的生产实践 ,揭示的是自然规律 ,从生活中获取相关的信息 ,器材 ,加强物理教学与生产 ,生活的联系 ,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也是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物理 ,从生活中学习物理的一条捷径

5、。教师在课堂教学 ,课外作业中都要有机的和其他学科进行整合 ,并从中学习相关生活知识。如:讲“平面镜成像时 ,借助一把刻度尺 ,利用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 ,找到河边的最短距离;讲“电磁的磁极的南北极的表示符号时用South和North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磁极的南、北极 ,实现与英语的统一。在学习“物质的组成时 ,说道分子、原子、原子核实现了与相近学科化学的统一;在讲“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 ,引用了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实现了与语文的统一。整合教学使得物理课堂丰富多彩 ,妙趣横生 ,教师讲的有趣 ,学生学的有味 ,既开阔了视野 ,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学生的思维、综合、归纳能力的

6、培养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教学由教师的“一言堂向情景教学转变在教学中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不断从身边的现象中去发现去学习 ,并也从中受到启示 ,找到相应规律。教师也应从中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现象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如:在讲“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 ,师生一起走一走两人并肩向前走看一看一同学从自己跟前走过 ,在师生共同的游戏玩耍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评价由“一刀切转向分别对待对于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 ,教师一般采取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不会让学生有“吃不饱或“撑着的问题。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一般是高质量、高标准的要求 ,对于差生 ,那么多采取鼓励的方法。平时

7、善于抓住他们的闪光点 ,用“不同的眼光去看他们 ,让他们感到教师的关爱 ,让他们知道教师时时在关注他们的进步 ,聆听他们的脚步声。如:在讲到平安用电时 ,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在你的附近有一根高压线触到了地上 ,你将如何办?大多数学生都是从尽快逃离危险区跑出去 ,这时 ,李旭同学说:“老师 ,应该跳着离开 ,如果跑就会形成跨步电压而触电。他的话使大家茅塞顿开。此时我也用赞赏的目光看着他 ,“李旭同学的表现特别好 ,大家鼓掌。这对他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同时也照顾了差生 ,使差生重新扬起了自信的风帆。2学生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1由逃学、厌学转变为愿学、乐学以往的课堂都是教师讲 ,学生听 ,学生

8、没有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余地 ,只是作为被动的接受者 ,而现在的物理课堂 ,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人。在学完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方向及其与什么因素有关后 ,我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假设没有了摩擦力 ,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学生分组进行剧烈的讨论 ,探究出多种新颖的答案 ,有的说“会拿不起东西。也有的说“如果摩擦力消失 ,运动的车将不能停下。“我们走不了路答复完毕后让他们把设想的各种情况归类:哪些是有义的?哪些是有害的?有害的怎样防止?这样就把原来的“一言堂变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讨论、总结的“多言堂。使原来那些厌学的学生我们的物理课堂当成了学习的乐园。2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为质疑挑战的学习在学习“电磁

9、感应时 ,有位学生对书上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产生质疑: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的现象 ,我认为由我们的实验现象可知“导体必须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才有电流 ,而导体的运动方向如果和磁感线方向平行就不会产生感应电流。学生能找出问题 ,并且敢于质疑“权威的课本 ,本身就是一种很大的进步。独立思考 ,善于质疑 ,使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得以充分调动 ,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3由机械的记忆转向自主探究的体验在课堂探究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不但要注重探究的结果 ,更要从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体验。同时教师也要营造一种师生互动的探究气氛 ,大家才会跃跃欲试。在学习“噪声的产生与传播时 ,有位学生对“液体能传声的实

10、验是这样设计的:找水桶盛些水 ,把响着的闹钟放在水中 ,假设能听到声音 ,说明水能传声。另一个学生说:“我认为这个实验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能听到声音 ,并不能说明声音就是水传播的 ,因为桶底和空气也能传声。二是会把闹钟弄湿而损坏。又有学生提议“用塑料袋把闹钟包起来再放入水中。又有学生说“用细线把闹钟吊起来放在水中 ,这样可以防止闹钟与桶底接触。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一步步以严谨求实的探索态度设计 ,操作实验并得出科学的结论 ,从而体验到自主探究带来的快乐。三、反思拓展发挥学科优势 ,让物理回归生活课后增设一些实践性的课外作业 ,利用学科的物理知识去分析 ,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 ,把学到的知

11、识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从而发挥学科优势 ,让物理回归到生活 ,以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新课标要求在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 ,更注重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有些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和一些实验的步骤要领记得很熟 ,但对概念与概念、规律与规律间的实质和原理没用理解透彻 ,所以在利用起来就感到无从下手来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对于电学规律、公式都记得十分熟悉 ,但因为没有理解好 ,也就会在处理问题时束手无策。因此在物理课堂上 ,就要特别的注重培养学生对根本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多方面鼓励他们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和一些生活现象。如:学了惯性知识后知道了一些农具在掉了头后在地

12、上用力倒几下就可以按上了;学习了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后 ,知道了鸟儿和飞机是怎样飞上蓝天的 ,刮风时树叶满天飞的原因。通过一些实际例子及现象的解释 ,大大提高了学生现象的兴趣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动手动脑小制作 ,小创造课后利用物理兴趣小组 ,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结合相关知识及经验进行创造创作 ,提高他们的动手制作和创新能力 ,并在展示课中表达出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学完电动机后 ,我们兴趣小组的学生制作了一台小电动机 ,在制作时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配合默契:做线圈的做线圈 ,造支架的造支架 ,10分钟的时间一台小电动机就呈现在了大家面前 ,但是支架总是固定不好 ,崔浩同学就找来了一块木板和图钉 ,把支架用图钉固定在木板上使支架固定了。再学科展室中 ,学生作品琳琅满目;土 、照相机、望远镜、潜水镜、变调哨子、太阳灶、阳光分解器、自鸣水壶 ,这些作品无不闪现着学生的智慧和他们的创新动手能力。我们这里的“三模块教学模式的运用 ,给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变化 ,学生由原来的面向前方变成了现在的面对面 ,课堂也由原来的“一言堂变为现在的“多言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也不再只看到优等生 ,也不再把分数作为唯一;原来的捣蛋鬼、淘气大王现在都成了现象的积极分子;学生也不再把分数看成是炫耀自己的光环。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改变 ,使我们的物理教学取得了大幅度的提升。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