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评估卷3-1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1629113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评估卷3-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评估卷3-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评估卷3-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评估卷3-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评估卷3-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评估卷3-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评估卷3-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阶段评估卷(一)一、(2020山东实验中学最后模拟)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情与辞朱光潜一切艺术都是抒情的,都必表现一种心灵上的感触,显著的如喜怒爱恶哀愁等情绪,微妙的如兴奋颓唐忧郁宁静以及种种不易名状的飘来忽去的心境。文学当作一种艺术看,也是如此。不表现任何情致的文字就不算是文学作品。文字有言情说理叙事状物四大功用,在文学的文字中,无论是说理叙事状物,都必须流露一种情致,若不然,那就成为枯燥的没有生趣的日常应用文字,如账簿、图表、数理化教科书之类。不过这种界线也很不容易划清,因为人是有情感的动物,而情感是容易

2、为理、事、物所触动的。许多哲学的,史学的,甚至于科学的著作都带有几分文学性,就是因为这个道理。我们不运用言辞则已,一运用言辞,就难免要表现几分主观的心理倾向,至少也要有一种“理智的信念”,这仍是一种心情。情感无法直接表现于文字,都必借事、理、物烘托出来,这就是说,都必须化成思想。行文的第一步要心中先有一种情致,其次要找出具体的事物可以烘托出这种情致,最后要找出适当的文辞把这内在的情思化合体表达出来。创造也并非无中生有,它必有所本,自然就是艺术所本。艺术根据自然,加以熔铸雕琢,选择安排,结果乃是一种超自然的世界。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全在“自然”之上加这一番“人为”。情是自然,融情于思,达之于辞,才

3、是文学的艺术。在文学的艺术中,情感须经过意象化和文辞化,才算得到表现。浑身都是情感不能保障一个人成为文学家,犹如满山都是大理石不能保障那座山有雕刻,是同样的道理。一个作家如果信赖他的生糙的情感,让它“自然流露”,结果会像一个掘石匠而不能像一个雕刻家。雕刻家的任务是给那块顽石一个完整的形式,一条有灵有肉的生命。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有一句名言:“诗起于在沉静中回味过来的情绪。”在沉静中加过一番回味,情感才由主观的感触变成客观的观照对象,才能受思想的洗炼与润色,思想才能为依稀隐约不易捉摸的情感造出一个完整的可捉摸的形式和生命。这个诗的原理可以应用于一切文学作品。就大概说,文学作品可分为三种,“情尽乎辞”

4、,“情溢乎辞”,或是“辞溢乎情”。心里感觉到口里也就说出十分,那是“情尽乎辞”;心里感觉到十分,口里只说出七八分,那是“情溢乎辞”;心里只感觉到七八分,口里却说出十分,那是“辞溢乎情”。就常识说,“情尽乎辞”也应该是文学的理想。不过,“情溢乎辞”也未尝没有它的好处。语文有它的限度,尽情吐露有时不可能,纵使可能,意味也不能很深永。艺术的作用不在陈述而在暗示,古人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不尽,意味才显得闳深婉约,读者才可自由驰骋想象,举一反三。把所有的话都说尽了,读者的想象就没有发挥的机会,虽然“观止于此”,究竟“不过尔尔”。拿绘画来打比,描写人物,用工笔画法仔细描绘点染,把一切形色都尽量地和

5、盘托出,结果反不如用大笔头画法,寥寥数笔,略现轮廓,更来得生动有趣。画家和画匠的分别就在此。画匠多着笔墨不如画家少着笔墨,这中间妙诀在选择与安排之中能以有限寓无限,抓住精要而排去糟糠。(选自谈美谈文学,有删改)1下列关于“情与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情”无法直接用“辞”来表现,不借助事、理、物是没有办法表现出来的,这意味着“情”最终必须转化为思想。B“情”是一种自然状态,只要将其融合到思想之中,就是文学的艺术;“辞”是用来表达思想情感的,它是思想情感的载体。C文学作品可以依据作者写出来的话是否完全把心里的感觉说尽,大体分为“情尽乎辞”“情溢乎辞”“辞溢乎情”三种。D从常识上讲,情尽

6、乎辞,也就是作者写出来的文字能把心里所有的感觉完全表现出来应该是文学的理想。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文学必须具有抒情性并表现某种心灵上的感触,这种感触可以是明显的或微妙的,甚至可以是难以表达的。B艺术来源于自然,艺术根据自然,经过文学家的熔铸雕琢,选择安排,而不是无中生有地胡乱创造,结果就是一种超自然的世界。C在文学的艺术中,情感须经过意象化和文辞化,才算得到表现,因此一个作家不能仅信赖自己的生糙的情感,让情感“自然流露”。D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有一句名言:“诗起于在沉静中回味过来的情绪。”这句名言表达出来的关于诗的原理可以应用于一切文学作品。3从全文看,下

7、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文学作品中的文字无论是说理叙事状物,都必须流露一种情致,缺少情致的文字,那就成为枯燥的没有生趣的日常应用文字。B许多哲学的,史学的,甚至于科学的著作都带有几分文学性,这是因为人是有情感的动物,而情感又容易为理、事、物所触动。C心里感觉到十分,口里只说出七八分,这种“情溢乎辞”的文学作品的意味更加深永,还可让读者自由驰骋想象,举一反三。D用绘画来比喻文学创作的高明之处在于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在表达某种感情时,文字越多就越86AA啰唆,而语言越简省就越生动有趣。二、(2020大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三愣泰国曾心外面下着毛毛细雨,一个干瘦的病人,头上遮着

8、一张旧报纸,步履蹒跚地推开一间医务所的弹簧门。在案头上看黄帝内经的李医师,抬头一看,见那新来的病人,正在扯那张湿漉漉的报纸,一时觉得,他挂在鼻梁上的那副黑眼镜显得特别大、特别耀眼。“请坐!”“嗯。”“贵姓?”“张亚牛。”“多大岁?”“五十九。”李医师伸出三个指头给他诊脉。片刻,又叫他亮出舌头,然后说:“请把眼镜脱下!”病人似乎没听到。“请把眼镜脱下!”李医师再重复一遍。只见病人那干瘪的右手举到耳边,颤颤巍巍地脱下黑眼镜。李医师不禁一愣,原来他是个“独眼龙”,右边凹陷的眼窝,却不见眼珠子。左边那呆滞的眼睛,只发出直勾勾无神的目光。李医师张开嘴,想再问下去。却见病人举着颤抖的手,把黑眼镜挂回鼻梁上

9、,嘴角搐起一阵凄酸的蠕动。“哪里不舒服?”李医师用惯例问诊道。“没有一处舒服。”“吃得下吗?”他感叹说:“做人真工(辛)苦,过去爱(要)吃无好吃(没得吃),现在有好吃唔(不)敢吃!”病人答话绕着圈子,李医师心里却完全理解他的话意,问:“有消渴病吗?”病人点点头。“服药三天后,再来看一次。”李医师把一张处方交给病人。“多少钱?”“一百铢!”“医生,八十可以吗?”他居然还起价来。李医师不禁又一愣!觉得他当了二三十年医生,从来是医生说多少,病人就给多少,甚至有的慷慨的病人还多给,还没遇上讨价还价的病人。这还是头一遭呀!李医师心里嘀咕着。“可以吗?”李医师不大自然地笑着,点头。病人拿出一张一百铢。李医

10、师还他二十铢。病人高兴地推开弹簧门走了。在细雨中,李医师看着那个佝偻的病人,头上遮着旧报纸,步履蹒跚地挤上了一辆公共汽车。李医师站在门口自忖:“也许他就是个数米而炊的人!”三天后,不见张亚牛再来看病,但是李医师偶然在另一个地方见到了他。那天,李医师驾着轿车,到他三十年前读过的某所华文小学。这所学校已被封闭近半个世纪,最近又即将复办;许多校友和热爱华文的人士,闻讯都赶来捐款。坐在捐款台前,正是那个佝偻且戴着一副黑眼镜的张亚牛。他正在讲述自己一段求学的不幸遭遇:“三十年前,我曾经在这所学校读过两个月书,不幸学校被封。我们组织了华文学习小组,才读不到两个月便来抓人。老师被抓走了,我越墙逃跑时,天黑不

11、见五指,一个铁钩,把我的右眼球钩坏了。”他讲到这里,声音低沉且沙哑,伤心地从耳边脱下那副黑眼镜。在座的人的眼光即刻聚成一串光束,焦点全落在他那没有眼球的凹眼窝里。“读过书的人,那是无法理解没读过书的人的痛苦。我右眼瞎了,是痛苦的事。左眼虽然能看见东西,但不识字,也好像瞎了一样。”也许他讲得很激动,血脉有些亢进,脸上不禁涨红起来。他又脱下眼镜,用手擦去滚动在左边眼里的泪珠。“现在学校要复办,我报名参加学习,当个胡子学生。”在座的人都瞪大眼睛,哑然失笑。“最近,我把一块地皮卖了,想把部分钱捐给学校。”他边说边把放在脚边的皮箱拿上台面来。他那颤抖而干瘪的双手慢慢打开皮箱。呵!是一箱崭新的面值一千铢的

12、纸币。李医师和在座的人都愣住了。看着捐献台上成叠的千铢纸币,李医师低头看着自己手上已经写好的支票,脸上有些泛红,觉得太少了。于是他提起笔来,在数字后面再添上两个零字,又在字旁签了名。(选自微型小说鉴赏辞典,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小说在细节处理方面十分着力,比如张亚牛去医务所时,天正下着毛毛细雨,他是顶着旧报纸遮雨的,可见他的生活困顿和小气吝啬。B小说在情节的安排上颇具匠心,比如开篇写张亚牛“挂在鼻梁上的那副黑眼镜显得特别大、特别耀眼”,为后文挑明他是“独眼龙”埋下伏笔。C小说中的张亚牛虽是一个简单的、平面化的人物形象,当他把“一箱崭新的面值一千铢的纸币”

13、捐献给学校时,却显现出他高大的形象。D小说中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即对张亚牛在医务所看病时的言行颇有贬低之意,对他在华文小学复办捐款时的举动则尽显褒扬之意。E作者借助张亚牛的讲述,笔端触及泰国华文学校的历史和张亚牛在华文学校求学时的遭遇,使小说具备深刻的历史感和现实感。5小说写了李医师的“三愣”,请简要概括“三愣”的内容。答:_ 6文中画线处文字运用了何种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答:_ 7小说塑造了张亚牛和李医师的人物形象,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或综合两个人物,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谈谈小说中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之处。答:_ 答案及解析1【解析】“只要将其融合到思想之中,就是文学的

14、艺术”不合文意,还缺少“达之于辞”这个必备条件,原文是说“融情于思,达之于辞,才是文学的艺术”。【答案】B2【解析】文学只是艺术的一种,艺术“经过文学家的熔铸雕琢”错。【答案】B3【解析】原文中并未根据文字的多少来判定文学作品是否生动,关键是做到以有限寓无限。【答案】D4【解析】A项,“小气吝啬”错误,应是“自奉节俭”。C项,“简单的、平面化的”错误,应是“双重性格”。E项,文中这段主要突出“历史感”,没有涉及“现实感”。【答案】BD5【答案】戴黑眼镜的张亚牛是个“独眼龙”。张亚牛看病开药时竟然讨价还价。张亚牛不惜卖掉一块地皮为华文小学复办捐巨资。6【答案】外貌描写。为下文交代张亚牛求学的不幸

15、遭遇设下伏笔。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表现张亚牛对华文学校复办、59岁的他欲报名复学以及为母校捐款的激动心情。(意思对即可)7【答案】观点一:张亚牛形象塑造的成功之处。小说中突现张亚牛独特的“独眼龙”外貌及奇特行为,形象特征鲜明突出。小说中对张亚牛平时生活的节俭与捐款时的慷慨大方这两方面写得都极其精彩。小说中运用对比、伏笔和外貌、细节、语言、动作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张亚牛的形象。观点二:李医师形象塑造的成功之处。小说中写了李医生的“三愣”,以此突出张亚牛独特的“独眼龙”外貌及奇特行为。小说中通过李医师对张亚牛的观感以及被张亚牛捐巨资的行为所触动,深化了主题。小说中运用重复和心理、细节、语言、动作描写等艺术手法,强化了李医师的形象。观点三:两个人物形象塑造都成功。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陪衬。人物塑造得都很成功,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了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中通过张亚牛前后不同行为的对比,以及张亚牛捐巨资与李医师所捐有限的对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