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有感.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1627686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有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读《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有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读《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有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读《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有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读《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有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有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有感.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有感生在农村的我以前也曾经通过媒体以及自身关注过留守儿童教育缺失这一问题,但是看过郭三玲写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这篇文章,才更加体会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必要性。她在文章中提出的问题非常值得我们所有人深思。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单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有父母单方、祖 父母(或外祖父母)或他人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城乡发展的现实差距、农民的生存理性以及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让更多的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由此在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

2、转型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落差的体现,也是我国发展战略演进与制度转轨的产物。正视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留守儿童问题,洞察其产生的深刻动因,探寻问题的解决路径,对于实现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中可以推断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大概有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有4000多万人。和200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推算的约1980万人的农村留守儿童人数相比,2005年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增长十分迅速,留守儿童占整个农村儿童的28.29%,基本上是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留守儿童。从分布地区上看,我国的农村留

3、守儿童基本上分布在安徽、湖南、河南、四川、广东、江西等地,这六个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总数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52%,超半数(中国教育报)。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集中在中南各省,因为这些省份基本上都是属于劳动力输出型省份,省份本身的就业岗位不能满足过多的就业人口需求,人口流动性太大。从年龄分布来看,农村留守儿童中,学龄前、小学学龄、初中学龄、和大龄四个组在整个农村留守儿童总数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其中,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大约有3000多万人,大部分省份农村的中小学留守儿童人数居多。 二、留守儿童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一)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1、心理关怀缺失,情感发育不良情感

4、缺乏是留守儿童成长中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生活中缺失亲情,致使农村留守儿大多内向、自卑、悲观、孤僻、情感相对冷漠、人际交往能力差,表现为自私任性、蛮横霸道自我控制能力低、以自我为中心。另一方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碰到心理新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碰到不当行为的表现得不到有效制止,极大地影响了他们身心健康发展,致使不少“留守儿童”软弱无助,寂寞空虚、逆反心理严重。孤僻敏感,爱发脾气,情绪异常,难于沟通。对老师同学甚至家人产生隔阂,不同程度上形成了人格扭曲隐患。2、脱离父母监护,安全隐患凸现监护权的缺失,父母疏于照顾,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因年老体弱等多种原因无法认真行使对

5、儿童的监护权,安全保护意识不强,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 几年前,楚天都市报曾刊登过魔爪频频伸向幼女留守子女安全当引起重视,文章报道了随州市曾都区法院少审庭一年开审的48宗案件中,因父母外出打工,幼女遭强奸或猥亵的竟占三分之一。2004年5月26日中国青年报报道,由于父母双双处出打工,四川省富顺县某镇一个13岁的初一女生小英,在事先无人知情的情况下生下了一个孩子,尚未成年的女娃娃竟然当上了母亲! 3、智力发展滞后,学习成绩不佳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也不容乐观,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孩子时刻想念父母,课堂注意力难以集中,听课效率明显低于其他儿童。加上缺乏父母关爱,看到其

6、他儿童成天有父母接送,有父母心自己却形影单只,无人关顾,会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而影响学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的习无人辅导和督促,独立作业能力不强,学习自主性差,大部分“留守子女”学习成绩平平,少数孩子有厌学情绪、甚至有逃学行为。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等级为“优”的比例明显低于其他儿童,而等级为差的比例又明显高于其他儿童。如:河南省某县小学各班主任对学生的操行评分记录成绩 优 良 中 差留守儿童32.1%28.4%21% 18.5%其他儿童66.9%26.1%5.2%1.5%在全校操行得分为“优”的246名儿童中,留守儿童只有26人,占10. 6%,低于其在全校儿童人数中所占的比例(19.8% )

7、。而在全校21名操行得分为“差”的儿童中,留守儿童有15人,占71. 4%,又远远大于这一比例。 4、生活习惯差,身体发育不良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长的教育和管理,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相当一部分学生经常不洗脸、不洗澡、不讲卫生、吃饭不按时作息不按时、生活不规律、营养不良、反抗疾病能力弱等情况,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5、良好道德缺失,行为习惯养成差 由于缺乏家庭的关爱,加之祖辈的溺爱和代监护人的无奈,部分“留守儿童”经常表现出任性、自私、贪婪、固执倔强、我行我素、不尊敬长辈、好逸恶劳等不良品行。上进心、集体荣誉感多有缺失,道德品行、自控能力养成习惯较差,常有违规、违纪,甚至

8、违法行为发生。总之“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社会新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原因分析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这一人群仍在加大,问题更加凸显,因此,我们必须把这些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1、缺乏正常的家庭生活氛围外出打工的农民大多数每年仅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都不家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并缺少联系,缺乏正常的家庭生活氛围,缺少正常的亲子交流与亲情关照孩子性格极易变得内向与孤僻、冷漠。另一方面,由于很多孩子有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父母上采用了隔代抚

9、养这一监护形式,即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担任临时监护人。由于隔代的老人多对孩子溺爱放纵,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无限制态下,缺乏正常的积极的管教与引导,极易导致心理失衡。也有不少监护人出于情面接受留守儿童家长的委托,对待孩子的态度有的迁就放任,有的十分冷淡;有的监护人仅把监任视为受顾行为,漠视孩子交流思想的要求;有的对待孩子粗暴,对孩子的小过失采取谩骂等手段,致使留守儿童缺乏正常的家庭生活氛围和必要的家庭教育氛围。2、家庭亲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不但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而且普遍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学习长期处于无人过问的状态,如山东省临沂市某中学初二(4)班有20名留守学生,一学期内只有

10、一位家长曾打电话到学校询问孩子的情况,导致留守儿童放任自流、辍学厌学、成绩偏差、心理生理发育失衡、德智体发展滞后等等。即便父母只有一方外出打工,由于长期以来受农村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的影响,农村女性大多受教育程度较低,有很大一部分母亲识字不多甚至仍是文盲,其思想观念落后,而处于信息社会的孩子接触各种信息的渠道与途径很多,其知识储备远远高于其母亲,这导致有很大一部分母亲无法辅导子女学习,很难得到子女的信赖,。3、留守家庭缺乏必要的教育和管理能力一般来说,农村中有一定能力和具备相当素质的人更倾向于外出打工或经商,这样,剩下的就只有妇女、儿童、老人。留守家庭多数是老年人,老年人被委以看管孩子的责任,并

11、不意味着他们有相应的能力和知识准备。无论孩子被委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它亲戚照看,被委托者实际上已经担负了被监护人的教育管理责任。但是老年人文盲率远高于青年一代,而且老年人与未成年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代沟,根本无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也很难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学习辅导和思想教育。由于老年人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能力,加上孩子年幼贪玩,缺乏分辨是非的判断能力,往往容易迷失方向,有的沉迷电子游戏、网吧,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有的缺乏自我防范能力与安全意识,甚至几颗糖就会让孩子上当受骗,遭到人身伤害。4、学校和社会关注程度不够面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学校、社会在这方面的责任是显然的。学校除了是专

12、门的教育机构外,还应该是社会的一分子,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多地担当起培养关爱孩子的责任。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和小学由于经费、编制和校舍等因素的限制,往往爱莫能助。另外,社区本来是个熟人社会,在帮助、教育、关爱留守儿童方面,有很多可利用的资源,但是,社区在这方面的行动还是有限的,并没有充分发挥在照顾留守儿童生活与学习方面的作用。5、父母教育价值观和自身行为的影响由于国家对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不再实行包分配的政策,而是通过市场的方式来配置这些新生的劳动力资源双向选择不可能一次成功,毕业之后一时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越来越多。长期以来农民把升学看作是跳出农门、吃上皇粮的两条路子,现在上大学端不到金饭

13、碗了,认为辛辛苦苦书到头来还是要打工,没个稳定的工作,出路还不如一些文化水平低的同龄人,在这种读书无论的影响下,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就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些都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或者通过家庭本身的变化来影响。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几点措施(一)建立留守儿童的教育和保护体系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营造和谐大家庭的氛围满足孩子精神需求,使留守儿童在就学之余也能感受到生活上的温暖。留守子女往往缺乏的并不是物质上的帮助而是家庭亲情的缺失精神上的抚慰对他们来说更是弥足珍贵。针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性,建立关爱扶助制度,由学在校本校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志愿者与留守学生谈心、交流。同

14、时设置“亲情电话”,开设心理教育课程,为学生铺设心理健康绿色通道,多组织留守儿童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二)增强和发挥农村社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作用少年儿童的教育历来是家庭、学校与社区共同的责任。要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区教育和保护体系,可以由村委会、基层学区、学校三家牵头,联合妇联、工会、共青团和派出所,共同构建农村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和保护体制。要开展针对代理父母和监护人的培训,不仅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其它被委托人,即便是孩子的父母也同样缺乏监护人职责意识和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由政府、社区、学校在外出人员较集中的地区共同组织针对代理父母和监护人的培训,有利于留守儿童问题的缓解。 (三)政府应加大宣传和管

15、理力度,明确父母的抚养义务调查材料显示,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子女学业成就的影响就比较大,但是如果有一方在家,则影响相对就要少得多。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是父母的法定义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八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第九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按规定接受义务教育。”第十二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因此,当父母要外出打工时,如果孩子是适龄学生,而又没有相当可靠的人作为监护,必须有一方在家监护孩子的学习与

16、生活,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的存在与完整,这样家长可以跟学校经常保持联系,共同承担起教育责任。另外,如果没有可以承担适龄子女抚养和教育责任的委托监护人,若父母都想外出打工必须带领子女到打工所在地上学,以履行父母的教育职责。(四)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关爱留守儿童 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来抓,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首先,学校应健全和完善寄宿制,在此基础上,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科学的生活引导,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解决他们平时心理上的一些问题。再次,家长学校制度正常化、规范化。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会议形式,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了解留守儿童生活、学习、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制定教育策略。最后,建立定期联系制度。班主任可利用节假日等与学生家长返乡的机会约父母面谈,这样能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