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喻与隐喻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1626736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喻与隐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转喻与隐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转喻与隐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转喻与隐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转喻与隐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转喻与隐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喻与隐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转喻与隐喻之相关概念剖析转喻(Metonymy)是指当甲事物同乙事物不相类似,但有密切关系 时,可以利用这种关系,以乙事物的名称来取代甲事物,这样的一种 修辞手段。转喻的重点不是在“相似”;而是在“联想”。转喻是认知的 一个基本特征,人们利用某事物熟知的或容易感知的方面来代替该事 物整体或其他方面。一般我们都知道,人的大脑不是无限的认知数据 库,对事物认识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一个事物用一个准确的术语或专 有的解释去描述,而是通过大脑的创造性,把自己已有的认识与面临 的新的认识对象结合起来,加以对照,找出公共的特性,用旧有的思 想去解释、认识眼前的新事物,这种用一事物去指称另一相关的事物 就叫做转

2、喻。 凸显原则: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往往更加容易注意到事物的典型 特征,也就是认知心理学中的凸显原则,而转喻就是在认识事物的过 程中主要依赖于这一凸显原则。一个事物、一件事情往往都是复杂的, 具有很多属性,而人在认识的过程中最容易被该物最突出的、明显的、 容易记忆和理解的、留下深刻印象的属性所吸引,即凸显性。立足于 这一突出的特性,我们就会以其为参照点,在该领域内(或同一认知 模式里)激发另一成分。同时也可以说,转喻是一个思维过程和投 射过程,是一种描述事物的修辞方法,就是把抽象的思维概念具体化 的过程,只是这一过程是前一事物对照引出后一事物,从原有的经验 结构、认知思维到语言表达的结果。关

3、联原则:转喻作为一种认知语用现象,其实质上是一种联想认知, 遵循关联原则,也就是要理解转喻就必须依靠语用推理。例如:He is fond of the bottle. 他喜欢喝酒。用 bottle 装酒的瓶子,表示 wine 酒, 二者之间有相关联性,用容器代表了所装的物体。这种例子是相当多 的,如: head 头代指动物的数量,刀剑代指战争等等。这种关联性往 往能帮助我们表述认识的更多的事物,但人的认识又是不断进步和发 展的,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所以就会有从A-B-C的关联渐递 过程。因此我们可以说,转喻具有临时性(对突然间面临的事物即刻 做出解释)、创造性(思维的创造)、转借性(用A的特

4、征指代B)、 开放性(认知领域很广泛)、和多维性(所选择的属性方面)。转喻的类型:以部分代整体,如:The company needs more creative heads.以地点代替机构,如:The White Houses current occupant is Barack Obama.以地点代替事件,如:Watergate冰门事件)changed our politics.以机构代替负责人,如:China and America attended the meeting .以产品出品人代替产品,如:李宁代指“李宁”体育名牌 使用物体代替使用者,如:The buser are on s

5、trike.控制者代替被 控制者,女口: Nixon bombed Hanoi.容器代替物体,女口: Ill have a glass.(再来一杯)。 转喻作为一种语言创新运用的重要方式,它大大的提高了语言现有词汇的使用效率,增加了语言的内涵,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形式,使 语言富有趣味性、审美性、形象性、简洁性和经济性,同时,也扩大 了我们的认识领域,促进了对新事物的有效了解。隐喻是区别于转喻的另一种语用表达方式,又称暗喻,是一种修 辞手段,将两者进彳丁隐藏的比较,表达方法为:A是B,就是把未知 的东西变换成已知的术语进行传播的方式。借助现有的描述符与描述 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描写对象,任何事物在它具

6、有与其他事物的相似 点,可以解释该事物,单独表达这一事物时,就成为隐喻。例如, “轿 车甲虫般地前彳 ”这个隐喻就假定,我们不知道轿车怎么运动,但我 们的确知道甲虫匆匆穿过地面的彳进模样。这个隐喻就是借助于此二 者之间的相似点,把甲虫的特征变换成了轿车的特征。隐喻是由始发 域来认识目标域,但始发域和目标域属于不同的概念域,如: She is a tiger.根据生活经验,我们知道tiger (老虎)具有凶猛、富有野性等特 点,由此来认知she具有老虎这样的性格,“tiger”(老虎)始发域属 于animal (动物)范畴,目标域the”(女人)属于man (人)这一范 畴,这两个范畴之间是平彳

7、关系。隐喻往往选取的是一事物最具有代表性的特点,代表着最高最抽 象的象似性。象似性一般是指存在于语音、词汇、句法层面的象似原 则,例如:de-,dis-表示“低,下,离去。否定”,decline(下 降)decrease(减少),而/di/与汉语里的“低”基本同音又同义。象似 性和任意性是语言性质的两极,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在象 似性和任意性之间,存在一个连续体,就是我们所说的隐喻。一般有 人都认为隐喻是象似性的一个子范畴,属于象似性里的一种,但我认 为,象似性却是隐喻的一个必备条件,因为隐喻通常需要两个事物之 间最明显的性质作为基础,从而用A代表B,象似性就是这二者所选 取的各自某一

8、性质的相似度,相似度越高,则隐喻越形象。隐喻与转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第一、隐喻是一种单项映现,例如我们通常可以说:.He is a pig. 他简直是头猪。(暗指他是一个象猪一般的人,指肮脏,贪吃的人。) 但我们却不能反过来说“猪像他”。转喻映现是可以逆转的,例如前 面我们说过的部分可以代表整体,反过来整体也可以代表部分,如: 他把小明踹到了。(用整体“他”代表踹这个动作的发出部位“脚”)。第二、隐喻是是基于相似性,转喻是基于邻近性。 第三、隐喻在于“喻”,转喻在于“代”,前者在于描述,如: A beautiful girl like a flower. (像花一样美的女子);而后者在于

9、指称, 目标域与源喻有着明显的联系,如: 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 笔要比剑更锋利。(用 pen 笔,代 article 文章):。第四、隐喻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平行域之间的映射,是花月概念界 限的推理过程;转喻是一个域内的映射,两者具有接触或邻近关系。 联系:转喻和隐喻都是基于人的大脑中原有的思维方式和基本经验, 是概念性的、自发的、无意识的认知过程,但也都不是任意的、随意 的,而是有其理据的,都包含概念映射,可以被规约化,都是丰富语 言的重要手段。此外,二者都必须依赖于语用推理,这样才能在语言 表达和理解的时候更加为人们所容易接受。同时,转喻可以帮助诱发 隐喻,有时二者可以共存于一个句子中,如: “sheeps head”(Human head like that of a sheep)指“stupid person”,先是一个隐喻延伸,然后是转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