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 《穷人》教案 北师大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1623552 上传时间:2023-12-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 《穷人》教案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穷人》教案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穷人》教案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穷人》教案 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 《穷人》教案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 《穷人》教案 北师大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册 穷人教案 北师大版教材简析:本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反映了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教学目标:1学会十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搁板、帐子、抱怨、掀起、寡妇、魁梧、倒霉、揍一顿、后脑勺、熬过去。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教学重点难点:课文第二段。理解桑娜内心的矛盾是本课的难点教具准备:电脑课件教学时间:3课时第1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导读第一段教学过程:一、

2、揭示课题,简介作者。书题:穷人简介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民。青年时期就开始创作,长达六十多年。作者无情的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界中的不朽名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听录音,了解课文内容。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中等生)三、再读课文。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默读课文,将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三段。四、讲读第一段。1指导朗读第一段,思考:()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当时气候怎样?(学困生)()桑娜家的生活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中等生)()为什么说小屋“温

3、暖而舒适”?从中可以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优等生)讨论后指名回答:()故事发生在一个冬天的夜晚,当时屋外寒风呼啸,海面上正起着风暴海浪汹涌澎湃。()桑娜家里生活很困难。(在书上划出有关词语)、帆很破了,桑娜仍在火炉旁缝补渔网。、渔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打鱼。、从早忙到晚,只能勉强填饱肚子。、衣着破烂,孩子门没鞋穿,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3)暖和舒适仅仅表现在:(地扫得干净;火没熄;银具闪闪发亮;海风之中,孩子在帐内睡着。桑娜是一位勤劳善良的人。)课件出示1朗读课文2归纳段意:渔夫的妻子桑娜,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焦急的等待着渔夫出海归来。作业:1. 写带有生字的词语。2. 音字组词,

4、读课文。第2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二、三段课文教学过程:一、课文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二、讲读课文第二段。默读课文,思考分层。()默读课文思考:如果把这一段分三层,该怎么分?并说出理由。()桑娜是在什么情况下去探望西蒙的?师总结:在丈夫出海未归,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海浪汹涌澎湃,心中焦急、忧虑时,心中还惦记着生病的邻居,可见桑娜对邻居的关心是真挚的。()课文还有那些地方表现出桑娜对邻居发自内心的关心呢?理解第二层:默读课文,思考:桑娜进门之后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理解第三层:(1)个别读第三层,思考: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时,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的?(中等生)()理解“她的心跳得

5、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句话的意思。()桑娜抱回孩子后为什么又忐忑不安呢?理解“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的意思。出示课件 4归纳段落大意。三、理解第三段课文默读全段,思考分段:()默读课文,思考:如果把这段分成三层,应该怎么分?()讨论分层,并讲出道理。理解第一层:()渔夫终于回归了,这时桑娜的心情怎样?你从那里可以看出来?()指导朗读,进一步理解桑娜的心情。理解第二层:()这层主要讲什么?(学困生)()桑娜说这段话时心情怎样?(中等生)()练习朗读桑娜的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说完这段话“桑娜沉默了”这里的“沉默”

6、表示什么意思?(优秀生)理解第三层:()渔夫听了桑娜的话是怎么表示的?他为什么会这么说?()练习朗读。()理解“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这句话的意思。归纳段落大意。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必做)抄写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选做)第3课时教学内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品质,指导读写。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二、总结课文。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中等生)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桑娜和渔夫有那些特点?举出课文中的具体例子说一说。教师总结:桑娜的特点突出她的勤劳、善良。渔夫的特点是勇敢、坚强、善良。(乐于助人)表现渔夫和桑娜的特点上,课文有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学习?()细致

7、的心理描写。()人物的语言个性鲜明。()用词造句的准确。朗读并体会共用词造句之妙。指导续编:1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令人感动,我们能否按照我们对这两位人物的理解,把穷人这个故事继续编下去呢?该怎样编呢?2编写时还要注意些什么?小组讨论,练习编写。大组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作业:1编穷人,用二、三百字写下来,注意想象要合理。(必做)有感情朗读课文。(选做)板书设计:等待渔夫 桑娜 探望西蒙 勤劳、善良20、穷人 抱回孩子 乐于助人渔夫 侥幸回来 勇敢、坚强 . 能熬过来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老人与海鸥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8、2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教学重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课前准备:1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2、 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七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对于每一单元的导读是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的,他们会明确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什么,也会运用其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都比较明确,有助于他们的自主学习。)二、导入新课和人一样,动物

9、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学生通读全文,看看在预习的基础上还有哪些字词没弄懂的?2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巡视,收集学生学习情况,以便进行指导。3集体交流: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帮忙解决。4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作两部分:三、再读课文,质疑1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别感动?或者哪些地方你有疑问。在文中标注出来。2小组交流。3集体交流学生的疑问。教师注意收集、整理。四、作业:书写生字第二课时一、导入: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

10、受动物与人的真情。二、读思结合,学习1至13自然段1从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勾画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批注。2集体交流:抓住重要段落,进行理解。(1)“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2)“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呢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呢,对海鸥的爱。)(3)“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退色的过时布衣”从老

11、人的外表描写,你能感受什么?(勤俭的老人,却无私地对海鸥的付出,这是源于老人对海鸥的爱。)3再读1至13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指导朗读,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三、学习第二部分1读14-19自然段,思考: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结合课文内容,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自主学习后汇报一下“意想不到的事情”(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肃立不动,我们收遗像时,像炸了营似的扑过来)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因为海鸥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而且很丰富,他们和老人建立的深厚的感情,他们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感到伤心、难过。)2再读课文,在书的空白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感情三、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用一、两句话写一写。(学生可就在书上写,然后集体交流。)四、拓展:交流收集的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深化对本单元主题的认识:人类爱护动物,动物回报以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就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友好相处提出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