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代化的特征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1621195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现代化的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现代化的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现代化的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育现代化的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育现代化的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现代化的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现代化的特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现代化的特征:1、教育的民主性和公平性2、教育的终身性和全时空性3、教育的生产性和社会性4、教育的个性性和创造性5、教育的多样性和差异性6、教育的信息化和创新性7、教育的国际性和开放性8、教育的科学性和法制性 教育现代化内容很广泛,包括教育观念、制度、内容、设备和手段、方法、 管理的现代化,但是教育观念也就是教育思想现代化是关键,是灵魂,因为教育 现代化是靠有现代教育理念的人去贯彻执行的。教育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 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 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

2、的过程。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 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关于教育现代化问题(一)认真研究如何推进各省的教育现代化(二)从满意度测评、干部考评、现代化指标等方面来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三)从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保障教育投入等方面衡量教 育现代化水平(四)从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来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教 育现代化体系对比十七大与十八大的中的“教育”11 月 8 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 锦涛同志在报告中对教育的阐述,很值得教育工作者仔细研读和品味

3、。这里,通过十七大 十八大两份报告中有关教育阐述的对比,来看一看十八大对教育的关注有哪些新变化。 十七大报告中有关教育的论述: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 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 质。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

4、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 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教 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十八大报告中有关教育的论述: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 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 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 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5、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 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 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 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对两份报告进行比较可以发现: 第一,教育地位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到了十八大的报告,这一表述进一步修改 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民族振兴、社会进步,是中国共产党的两大历史 使命,而教育在其中发挥着基石的作用,责任重大。第二,教育优先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在十八大的报

6、告中,调整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 展”。这两个表述方式没有根本性的差异,但体现了传承,表明在今后的五年中,中国共产 党依然要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来考虑。 要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外在的保障机制是促进教育优先发展,内在的发展动 力是改革创新。从近代史上看,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崛起,还有后来德国、美国的 先后崛起,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这些国家均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决策。当今的世 界各国更是如此,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国家重振经济的主要手段。无数的事实和经验告诉我 们,优先发展教育,是国家社会经济前面腾飞的关键。第三,教育要求在十七大的报告中,党对教育的要求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

7、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 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 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到十八大的报告,这样的表述略有变化:“全面贯彻党的 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 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表述上的变化有:第一,从“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调整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 育的根本任务”。这样的调整进一步明确了的教育的任务和目的,有助于一线教育工作者更 好地观察党的教育方针;第二,从“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调整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

8、务”。原来的要求强调教育自身要走向现代化,现在的表述要求 教育必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人民的要求相适应,而且还要率先发展,才能做 好服务工作。第三,从“实施素质教育”,调整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在我们 国家提出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不少点上的经验,但全局性的经验不多。 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体现了党对教育的殷切期望以及对教育的迫切渴望,但这不是一 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在教育体制改革等多方面进行整体性的、综合性的改革。第四,从“办 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调整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社会转型期,人民为教育的期 盼和要求越来越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和当前教

9、育改革的现状之间还是存在很大差距 的。增加“努力”二字,不是降低要求,而是更加务实。第四,教育改革在十七大的报告中,教育改革的关注点是“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 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 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到了十八大的报告,这一关注点已经有了一些变化:“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 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 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 体系。”

10、首先,对教育改革的要求更加宏观、更加综合,从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 制度等的改革,进一步拓展为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其次,对学段的要求体现了递进性。九 年义务教育从原来的“促进均衡”到新五年的“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从原来的“加快普 及”到新五年的“基本普及”;职业教育从原来的“大力发展”到新五年的“加快发展现代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从“提高质量”到注重“内涵式发展”。在十八大的报告中,还对学 前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有了新的要求,这些都是十七大的报告中没有提到的。 第五,教育公平在十七大的报告中,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

11、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 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在前面五年期间,上述很多要 求已经实现或者基本实现,比如说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规范教育收费、保障困难家庭以 及进城务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等等。在十八大的报告中,对教育公平又有了新的要求:“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重点向农村、边缘、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 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这些要求非常明确, 要通过缩小区域、城乡、特殊群体之间的教育差异,给每个学生提供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 让孩子们通过接

12、受教育,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教育公平问题是在十七大的报告中首次写入报告的,在十八大的报告中,又有了深化和发展。 第六,教师队伍在十七大的报告中,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在过去的 五年内,从国家到地方,不同层面都开设了“国培计划”、“名师工程”等一系列教师培训 课程,给广大教师提供了学习、实践、提高的良好平台。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 成效,但与教育现代化的高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学校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就在于教师。一支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质 量的根本保障。这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加大对教师的关心、呵护和培养。在十八大的报告中 继续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显然是在情理之中的。第七,社会力量促进教育多元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在十七大和十八大的报告中,都得到了很 好的体现。十七大报告中指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十八大报告指出“鼓励引导社会 力量兴办教育”,增加的“引导”二字,应该是更加注重社会力量办学的规范化,让其成为 公立教育的有益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