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162074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作者: 蔡生娟一、教学内容及内容分析细胞生活的环境是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的第1节内容,包括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与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四部分内容。该节内容是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的基础,也为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的讲解做好了铺垫。本节内容涉及的概念、原理和生理过程较多,而且抽象、复杂。如体液、内环境、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等概念都非常抽象,难以理解。为了帮助学生学好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在本节的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图表教学法”,充分利用教材插图、设计

2、归纳图、多媒体图像等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习,开展师生互动。二、学生情况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认知特点鲜明,思维活跃,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发展。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策略和技巧更加完善,更关注与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等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如果学习时间跨度大,很多知识可能已经淡忘,应在教学过程中多提示多引导。很多内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需适时使用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内

3、容变得直观生动,便于学生领会。三、教学目标及目标解析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说明内环境稳态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3)情感和态度价值观通过内环境组成间关系的分析建立事物间区别与联系的观点2、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4、目标分析(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尝试建

4、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4)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5)认同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环境四、教学问题诊断: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一些内容:本节课是本章第一节也是本书第一节,所以引言显得至关重要,应联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很快地进入课堂,参与到课堂。体液的概念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所以在这里应及时举一些例子让学生判断。三种细胞外液学生很容易理解和体会,但关键是让他们知道三者之间的转换关系,可以先让学生看书,然后画出关系图,教师也可以用图来表示。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主要了解血浆的化学成分,“讨论”中的题可以有选

5、择的讨论,不必一一讨论,因为学生的知识是渐进的,可以放后面讨论。细胞外液的三个理化性质中渗透压的概念难理解,所以花较多时间,可以与以前学过的细胞失水和吸水想联系,并与生活联系,即生理盐水。其他两个性质可以花少量时间,并结合血浆的化学成分以及化学知识进行讲解。最后内环境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的知识要注意让学生分析,可以结合书本的“思考与讨论”,分析几种成分是如何进入内环境以及一些代谢废物是如何运出体外的,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有所接触,所以学生较容易理解。最后应该对本课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强调重难点,以及布置适当的课后练习让学生对知识及时巩固。五、教具准备:教科书、课程标准、教案、

6、幻灯片、音响媒体六、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2.教学手段:问题式教学,合作式教学七、教学流程课 题必修三 1.1细胞生活的环境课 时1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方法设计意图新章节导入新授: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二、细胞外液的成分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课堂小结学生精练学生精练作业布置出示图片:1、“黑河好八连在哨位站岗”;2、“炼钢厂炼钢炉前工人工作”学生思考他们的体温会变化吗?出示教学目标出示图片:草履虫,多媒体显示问题:讨论1:我们看到的是什么细胞?讨论2:它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它与生活环境有和关系?总结:单细

7、胞生物(如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如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液体环境中。下面我们重点探讨人体内的细胞。多媒体显示:【自主探究一】阅读思考:阅读教材P2-3关于“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这一部分内容,思考:1、 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概念并填写导学案2、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出组织液、血浆、淋巴和组织细胞之间的相互关系。多媒体出示知识点:1、体液定义体液的组成2、补充细胞内液的组成找学生上黑板书写组织液、血浆、淋巴和组织细胞之间的相互关系。出示正确图示并让学生与自己书写的进行对比【合作探究】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我们观看下面

8、一段动画,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视频(多媒体显示)出示静态图:并提问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出示习题连连看【提问】内环境的概念是什么?多媒体出示内环境的概念内涵:1、内环境与细胞外液是同一概念。内环境是相对于外界环境提出,细胞外液是相对于动物和人的细胞内液提出的。2、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但不是说就只有这三种。例如,脑脊液也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3、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属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因而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过渡 那么内环境与外界环境有哪些差别呢?细胞外液有哪些化学成分呢

9、?【自主探究二】资料分析血浆的化学组成。并做P4讨论题【总结】多媒体显示:细胞外液的成分(以血浆为例)【自主探究三】 阅读P5“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这一部分内容并填写导学案相关内容并回答问题:1、 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什么物质的含量有关?3、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自那些物质?2、.HCO-3、HPO2-4可能起什么作用?【总结】。1、渗透压概念: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即溶液渗透压越高。反之亦然。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10、2、酸碱度血浆的pH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 HCO-3、HPO2-4 等离子有关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渗透压,酸碱度,温度是内环境的三种理化性质【总结】:多媒体显示1、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内环境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间的媒介,与体内各系统间发生密不可分的功能联系。【出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图示模型【小结】图片出示。综合知识,本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学习了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中三者之间的关系,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以及外界物质如何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

11、。着重要掌握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中三者之间的关系,外界物质如何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投影完整板书。 1、下列选项,哪些属于外界环境?哪些属于细胞内液?哪些属于内环境?A空气B核液C线粒体基质D土壤E组织液F淋巴G脑脊液H细胞质基质I尿液J消化道(从口腔至肛门)K呼吸道(气管支气管肺泡腔)L口腔M血浆(1)属于外界环境的有(2)属于细胞内液的有(3)属于内环境的有2、人体的内环境是指 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血液2.对内环境的论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指的是人体内的体液 B、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C、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内液 D、内环境指的是组织液血液和淋巴3血浆中水

12、的来源是 A组织液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C淋巴和组织液 D消化道和组织液4下列对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 B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就成为组织液 C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D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5在下列物质中,不是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 D氨基酸7红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 A血浆、体液和体液 B血液、体液和淋巴 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8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 A家兔 B鱼类 C鸟类 D草履虫9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 细胞内液 血浆

13、 淋巴 组织液 消化液A B C D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C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淋巴和组织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血浆中蛋白质较少11关于渗透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体积,而与溶质微粒数目关系不大 B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C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 和Cl-D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1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B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C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一般要通过内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