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充满魅力.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1617874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语文充满魅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让语文充满魅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让语文充满魅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语文充满魅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语文充满魅力.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语文充满魅力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成功的语文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大家所共识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作为语文课程标准的四大理念之一,这是适应时代发展,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是语文教学的历史的必然回归。太阳只有一个,但每天都是新的。如果语文课篇篇有新意,节节有新招,学生便会不由自主地迷恋上语文。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

2、语文的兴趣呢?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谈”。因此,教学中营造氛围,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把思维空间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一个独立思考、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势在必行。1、引导学生“质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心理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有思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教学中,教师要抛弃烦琐的分析,改变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要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3、要为学生质疑提供较充裕的时间,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地、多层次地发现问题。如在学习燕子专列一课时,学生首先对课题提出了质疑,课题指的是什么?通过初读课文,学生知道了燕子专列是一列专门运送燕子的空调列车,学生接着又提出问题“燕子为什么要用专列运送呢?” 学生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读书,学生很快进入课文的情境,感受到政府和人们对燕子的关爱,在解答自己或别人问题的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问题迎刃而解,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同时情感受到陶冶,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2、培养学生“勤思”。教学的原地踏步,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挫伤儿童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儿童对力所能及又要开动脑筋的问题,通过“跳一跳摘

4、到桃子”,一旦有了正确结论时,就会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愉悦。这种情感又反过来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在培养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质疑意识以后,还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读书。教师对学生独立的见解应热情鼓励,对有价值的见解要充分肯定,对学生的发言切忌过早评价或越俎代庖,否则会使学生产生依赖思想,限制学生思维的展开。如在教学称象一课时,我问学生:还有没有更好的称象的办法呢?通过在学习小组内讨论、商量,学生的思路活跃起来了,有的说:称石头太麻烦了,可以让围观的人站上去,然后称一称每个人的体重,再加起来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有的说:做一个大大的跷跷板,让大象站在一头,石头放在另一头,当跷跷板两边平衡时,称一称石头的

5、重量就行了学生的回答独具匠心,精彩至极。兴趣和问题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问题可以激发兴趣,兴趣引导发现问题,只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引导涉猎语文资料,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生活在知识信息时代,对于任何一篇课文的学习,学生都不是零的起点,也不应是零的起点。作者描述的事物,表达的感情,总能唤起他们在生活中似曾相识之感。有限的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教师应该立足课本,放眼课外,引导学生以自主态势在课前广泛涉猎相关的语文资料,分析处理信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拓展语文学习之前的空间。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搜集资料,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多方面让学生学会搜

6、集。如学习长城一课,学生几乎没人去过长城,对长城的感性认识不够。为了弥补这一不足,课前学生通过查阅课外书籍,上网搜索、或看电视、电影等途径去了解长城,搜集长城的资料。有了这样的阅读积累,课堂上再适时进行交流,学生就会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感受到长城的伟大,对修筑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产生敬佩赞美之情。学习这一课后,让学生进行一次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之旅,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中国的文化遗产,这样不仅激发了爱国之情,也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三、拓展延伸,培养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创新教育的一个重点内容。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

7、在,无时不有。语文大师吕叔湘曾经说过,他的成功,得益于课内知识的占30%,而得益于课外知识的占70%。如果我们在利用课堂很好地学习、理解、消化课文的同时,针对性地架设学习和生活的桥梁,或对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加以网罗,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在学习丑小鸭一课后,可及时引进安徒生的其他童话故事,建议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习争吵一文后,建议学生阅读爱的教育这本外国名著;学习草船借箭,引进中国古代名著三国演义。并且利用晨会或语文实践活动时间交流所获,达到资源共享,使学生走近名著,了解名著。又如在综合性学习课灿烂的中华文化中,我首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寻找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

8、伙伴组成学习合作小组,商定方案明确责任。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走进生活之中,通过社会调查、阅读书籍等方式搜集资料追寻祖国的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灿烂。根据所选内容的不同全班分为九个小组,为了让他们有充分的准备时间,所以我提前一周将任务布置给各小组,让他们提前收集有关资料。在这一周中同学们积极热情的准备着,有的从课外书中找来资料,有的从家里带来相关实物:景德镇的瓷器、苏州的刺绣、鲜艳的中国节等等。在此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我来说说”的交流展示会,学生们组织的有条不紊,临下课时,同学们还觉得余兴未尽。本节课上得如此成功,也让我深深体会到: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大教材观、大课堂观,开发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之中,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把学习的触角延伸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让学生在大环境中学习、发展。虽然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并非朝夕之间便可达到的,但只要我们能正视学生的实际,重视培养、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开放教材,拓宽语文学习渠道,创设综合开放的学习环境,增加实践活动机会,打破了语文教学时空和教学内容的封闭,解放了学生的手脚,让学生的思维和个性不再受到禁锢,就能使语文教学真正融入生活之中,充分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展示出语文的魅力,真正让学生爱上语文。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