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池塘边的叫声教案反思大全(篇)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1611423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60.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池塘边的叫声教案反思大全(篇)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2024年池塘边的叫声教案反思大全(篇)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2024年池塘边的叫声教案反思大全(篇)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2024年池塘边的叫声教案反思大全(篇)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2024年池塘边的叫声教案反思大全(篇)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池塘边的叫声教案反思大全(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池塘边的叫声教案反思大全(篇)(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池塘边的叫声教案反思大全(篇) 在教案中,教师可以详细安排每个教学环节的内容和方法。编写教案时如何考虑学生的评价和反馈,以及教师的自我评估?教案范文中的教学活动设计精彩纷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池塘边的叫声教案反思篇一 上完了池塘边的叫声,心里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这是当老师一来很少有的现象。经常都是上完一课后,心里特别的沉重,总觉得自己讲得不好,担心孩子们掌握不牢。而上完这课之后却没有这种感觉,以前教研员也说过,怎样才算一堂好课?那就是上完之后看学生收获多少,看自己是不是上得很轻松,而不是看自己讲了多少。 池塘边的叫声分为两个课时。一直以来我和师傅就在寻找一个上长篇课

2、文的模式。这一次基本上是按照这个模式上的。第一课时导入,熟悉课文,学习生字词,然后写字。第二课时复习生字,理解课文,拓展。因为有了第一课时的基础,孩子们基本上能很流畅读课文,所以在这个基础上理解就容易得多。我先从指导朗读第一段小鱼遇到青蛙开始进入对课文的理解。然后通过小鱼、青蛙的心情,神态引导孩子们读出心中的感受,并在这个过程中采用分组读、分角色读、师生互读,男女生互读等多种形式,大大的提高了孩子们的兴趣。读出了自己心中的感受,拓展环节就水到渠成。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小鱼的好朋友,你会怎样帮助它了解岸上的事?孩子们想象力非常丰富,说得也非常精彩。但是这节课的问题也在这里,当一个孩子说我可以拿个瓶

3、子装上水把小鱼带上岸上时,我的点评不到位,因此这一想法影响了其他的孩子,使得后面回答的孩子都没有跳出这一思维模式。而我想引导孩子们从更多的角度去想也不太成功。这是教学机智的问题,说明我在处理教学突发情况时还需要不断的磨练! 池塘边的叫声教案反思篇二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课后问题。 2识字15个,能正确读、认。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解课文,识字。 教学难点:扮演小青蛙给小鱼讲故事。 教具准备: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放青蛙的叫声。谁知道这是什么声音?青蛙在说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课文录音。 2自读课文,圈出生字。 3互教互认生字。 4指

4、名读生字卡片。塘遇娃岸半洗澡好趴背背讲亲肚。 5游戏:找朋友。 6找出生字的“邻居”读一读。再给生字找朋友。 7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分角色表演课文。 2注意:“好奇”地问,“高兴”地游到青蛙身边说。应怎样读,学生练一练。再表演。 3“青蛙大眼睛转了一下”,“青蛙的大眼睛转了两下”那时什么神态?应怎样表演。 4表演后讨论:小鱼是怎样的孩子?青蛙呢? 5师小结:我们要学习青蛙乐于助人、说到做到、言行一致得好品质。 6编岸上的故事。 (1)自己在下面编一编。 (2)在组内说一说。 (3)选举好的到前面说。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塘遇娃岸半洗澡好趴背背讲亲肚。 池

5、塘遇到娃娃岸上半天洗澡好奇趴在背上背着讲讲亲亲肚皮。 教学回顾: 教学目标:学习写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出示生词指名读:池塘遇到娃娃岸上半天洗澡好奇趴在背上背着讲讲亲亲肚皮。 二学习生字。 1出示要写的字:边叫半洗过连每讲。 2指名读。 3互相说一说生字的结构、笔顺。 4师强调“过、连、边”都带走之儿,先让学生书空走之儿的笔顺,在描红。 5和学生一起讨论“每”的笔顺。 6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写。 7拿出写得比较好的实物投影让学生欣赏。 三巩固复习。 1听写生字。 2组词边()叫()半()每()。 洗()讲()过()连()。 五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写了8个生字,

6、同学们要注意走之儿的写法。 教学回顾: 板书设计: 边叫半洗过连每讲。 池塘边的叫声教案反思篇三 激情,是导求新知的最重要的推动力,是构成学习动机最活跃的成分。为了能有效地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发挥学生蕴藏的学习潜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我十分注意课前激发学生学习情感这一工作。 当铃声想起,班长喊过起立,我精神饱满,笑容可掬地问候学生:“同学们,好好上课!”学生们顺口说到:“老师,您”忙打住舌头,旋即反应过来,说“老师,好好上课!”在师生的相视而笑中,我顺着说:“谢谢同学们,我一定好好上课。”我觉得老师的简单问候不简单,虽只是把“同学们好”的常规问候稍加变动,但效果奇好。一句“同学们好

7、好上课”的问候,其实是向学生提出了上课要求。学生上课应该怎样,具体说来也未必奏效。用“好好上课”四字加以包容,既言简意赅,又让学生自己领会。学生既觉亲切,又易接受。另外,与众不同的问候,迫使学生在段时间内积极思维,迅速做出相应的问候。这一激将,犹如点击了学生思维灵活性的鼠标,使接下去的上课高潮迭起。 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课的开讲,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做到一上课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课前这样一导,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营造了生动、活泼、开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进入一种“乐之者”的美好境界。趁学生学习正浓时,接

8、着出示教学挂图,将其学生带入直观的教学意境,诱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感觉生动有趣,而且扩大了视野。使得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显得丰富多彩,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这时课堂出现了“比、学、赶”的学习状态,争先恐后读课文,使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训练目标落到实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童话这种类型的课文的优点是情节性强,很适合于课本剧表演。所以,当我宣布各小组开始排演课本剧的时候,学生们情绪非常高涨。每一组演完后,师生共同评价,学生读中学,“演”中悟,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大提高。从学生的表演中可以看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已经

9、非常到位了。通过情景表演这一过程,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下充分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又使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张扬个性,体现自我。课程结束后,学生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池塘边的叫声教案反思篇四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 本单元以“朋友”为主题。编选的目的是希望学生从中体会到友情的美好与可贵,培养尊重朋友、爱朋友的美德。本文共有7个自然段,1-6自然段是青蛙和小鱼的对话,而重点就在于此,着重体会青蛙小鱼说话的神情和语气,并知道小鱼离不开水。青蛙能在水里又能在岸上生活的习性。第7自然段点出了池塘边的叫声是青蛙在给小鱼讲故事。本文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富有情趣。青蛙和小鱼的对话亲

10、切、朴实。尤其是很讲究礼貌用语,这是值得小朋友们效仿的交友之道。而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起到使小读者浮想联翩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结合本单元对话的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如何抓重点词读好对话,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通过理解想像“小鱼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看到岸上的事情?”和“青蛙给小鱼讲什么故事”两处发散学生思维和进行想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礼貌热情、乐于助人的美德。 依据:学生已经具备分角色朗读对话的能力,但带有提示语的对话教材中还是第一次出现。因此把指导学生

11、进行如何抓重点词读好对话,理解内容做为本课的知识目标。 另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本文两处空白为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提供了空间。青蛙和小鱼的对话,热情礼貌,是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人文素养的好教材。因此,确立一本课的三维目标。 (三)重、难点: 1、重点及依据:基于本班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对感情、语气占把握欠佳,以及学生已有的合作学习方法,把学习抓提示语引导学生读好对话,理解重点词“如何”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2、难点及依据:学生已经掌握了读、问、议、比的学习方法。带提示语的对话初次出现,本着阅读教学应该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为原则,把抓

12、住提示语读好对话的方法教给学生,理解人物的神情,确立为本课教学难点。 二、教法设计。 为突破教学重点分散难点,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尤其是低年级的课堂教学应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在教学中多处创设了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始终在积极奋发的状态中进行学习。 另外,在学生已有的读、问、议比的学习方法之上,以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抓提示语中的重点词读好对话,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也是本课的教法之一。 三、学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让学生读一读、问一问、议一议、比

13、一比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自由读、练读、指名读、小组读、评读、分角色读表演读、赛读等多种形式在读中进行感悟,激发学生兴趣,发展想像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本单元的主题是“朋友”,本课是第二课主体课文,为使达到单元知识整合的目的,站在一定的知识高度即: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惯,懂得动物的叫声就是动物的语言。设计了让学生先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进行猜一猜的游戏,然后通过动画进行导课,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整体感知。 结合学生年龄以及认知特点,让学生先读读第一课初读课文后都知道些什么?目的是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的感知,培养提炼知识的能力。接下来再读读课文,提出问题,有意识地培

14、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同时将语言材料变成形象感知的事物,从而为合作学习,作好铺垫。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三次对话。 本课的重点部分是三次对话。在利用第一次对话进行方法指导的同时,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学习。通过自由读、小组分角色读、评读、比读、表演读等多种方式揣摸人物的心理、神态,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读中培养语感。力求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如形如影般的自然亲和,体悟人性的光辉,彼此感受、沟通的快乐、感受心灵契合的愉悦。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比赛竞争的意识。 2、课中休息。 在学生读懂三次对话的基础上,对小鱼高兴的心情有了很深的感受,巧妙地把文章的第6自然段与课中休息融为一体。借助文章的自身特点捕捉契机,上鱼利用找朋友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快乐的心情,使整个教学不脱离主体,使三维目标的情感目标推到了实处,使学生体验到青蛙和小鱼是朋友,而不是把朋友的关系强加于学生。借此,巧妙地安排了发散思维的训练。为学生营造一个想像的情境,让学生帮小鱼想想还有什么办法能看到岸上的事情?起来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使课中休息达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3)拓展说话。 在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的教学中,与课文前后照应的特点也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