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胜万善中学2005年下期高2006级中期考试.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1604095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胜万善中学2005年下期高2006级中期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武胜万善中学2005年下期高2006级中期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武胜万善中学2005年下期高2006级中期考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武胜万善中学2005年下期高2006级中期考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武胜万善中学2005年下期高2006级中期考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胜万善中学2005年下期高2006级中期考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胜万善中学2005年下期高2006级中期考试.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胜万善中学2005年下期高2006级中期考试历 史 试 题(第I卷)1、东欧剧变的内部原因主要有经济困难民族矛盾西方“和平演变”战略民主和法制的严重败坏党和政府脱离群众A B C D2、改变苏联国内政治力量对比的重大事件是A、苏共中央全会决定实行多党制 B、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C、“八一九”事件 D、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成立3、关于冷战后的国际形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世界形势明显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B、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不利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C、近年来,国际裁军与军控呈现停滞甚至倒退的趋向D、朝韩两国领导人举行的首脑会晤,推动了朝鲜半岛的缓和进程4、当

2、今世界政治格局呈多极化趋势,根源在于 A、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B、稳定的政局 C、发达的科技和教育 D、强大的军事实力5、世界经合组织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据1996年度报告统计:在29 个经济合作组织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50%是通过知识经济实现的,这说明 知识经济是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性因素知识经济是发达国家的专利知识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又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A、 B、 C、 D、6、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动转,这反映了A、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B、各国经济发展中合作取代了竞争C、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崩溃D、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7、下列

3、有关经济全球化表述正确的是它为全球带来了均衡的利益 它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新一轮扩张新科技革命为其提供了物质基础 跨国公司是推动其发展的主要力量A、 B、 C、 D、8、20世纪末期开始的经济全球化从本质上说是:、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新扩张B、全球范围内资本主义经济的衰退、发展中国家打破发达国家的经济垄断D、多极化的国际格局在经济上的反映9、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指出:“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他们有权过一种与自然和谐的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为此当前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战略应是A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B经济结构调整战略C可持续发展战略D经济全球化战略10、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

4、工业革命相比,最明显的不同是 A、其出现是由于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B、它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它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D、它从科学到技术再到生产的速度大大加快11、以夏朝作为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主要依据是( ) A奴隶主和奴隶两个阶级形成 B开始出现“天下为家”的局面C奴隶制国家机器的建立 D奴隶主占有土地和奴隶12、周初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贵族和功臣的权利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的国家政权13、公元前9世纪,因贪财好利,残酷剥削百姓,而被国人赶跑的国王是 A夏桀 B商纣 C周厉王 D周幽王14、下列成语典故反映的历

5、史史实出现的先后顺序是:楚王问鼎道路以目酒池肉林围魏救赵A B C D15、春秋战国时期位于淮河流域的重要水利工程是A郑国渠 B都江堰 C芍陂 D西门豹渠16、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的相同点在于A、都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 B、都废除了奴隶制度而确立了封建制度C、都壮大了本国进行争霸斗争的实力 D、都改变了所在国家的社会性质17、齐国的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的实行,反应了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D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18、春秋时期,首先在中原称霸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19、我国古代不少学术思想对后人影响

6、很大,下列著名思想家的观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制天命而用之” “罢黜百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舍生取义” A B C D20、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在阶级社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A“兼爱” B“仁政” C“无为” D“法治”21、战国时期,韩非主张“法不阿贵”的积极意义在于 A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 B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C确保法律的公正持平 D消除社会腐败现象22、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主要是由于下列哪一因素决定的A统治阶级的权欲 B封建经济的分散性C地主阶级的要求 D法家思想的启示23、秦始皇之所以被称为“千古一帝”,是因为他: A、确立皇帝制 B、修筑了气势宏伟的万里长城C

7、、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4、西汉监察制度与秦朝相比更为严密,主要表现为A刺史监察地方郡国 B刺史执掌州军政大权 C刺史监察中央官吏 D形成地方三级管理制度25、以下对两汉时期内地与匈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西汉初期,政府与匈奴“和亲”,并进行贸易往来 B汉武帝取得对匈奴战争胜利后,双方争夺重点转移到西部 C汉元帝时期昭君出塞,密切了汉匈关系D东汉后期,窦宪、窦固先后出击,大败北匈奴,解除了威胁26、下列属于秦汉科技成就的是 关于哈雷彗星记录 关于太阳核子的记录 扁鹊是著名的医生 伤寒杂病论 蔡伦改进造纸术A、 B、 C、 D、27、下列关于秦兵马俑的说法正确的

8、是 再现了秦朝时的军容 反映了秦朗繁重的徭役 显示了秦朝高超的造型艺术 反映了秦朝手工业的成就 A B C D28、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的最主要原因是A、北方大量人口的大量南迁 B、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C、一些统治者采取劝课农商的政策 D、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29、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民间得以广泛的传播的社会基础是A、儒家思想引起了人们的反对 B、战乱使人民饱受痛苦C、受当时文学艺术的影响 D、当时统治者的大力提倡30、范缜提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形体存在,精神就存在;形体死亡,精神也就消失,主要是针对佛教宣扬的 A、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 B、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观点C、形神统

9、一、形亡神才灭的观点 D、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观点武胜万善中学2005年上期高2006级第一次月考历 史 试 题(第II卷)班级 姓名 考号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二、材料题(31题13分,32题12分)31、材料一 这些事情(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

10、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到的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所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的发言材料二 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邓小平文选第3卷 材料三 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邓小平文选第3卷

11、请回答:(1) 依据材料,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回答东欧剧变的原因?(4分)指出这一变化的本质?(1分)(2) 据上述材料中“国际形势的变化”指出其变化的原因及当前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4分)(3) 从苏东剧变和多极化格局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教训?(4分)32、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仁篇宣称:“只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摘自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

12、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摘自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也,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1) 三则材料反映了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1分)原因何在?(2分)(2) 材料表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那些努力?(3分)(3) 如何评价秦、汉时期的这种努力?(6分)三、问答题(33题15分,)3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趋势是什么?(2分)各自的表现和影响分别是什么?(8分)简述二者的关系。(5分)34、汉朝时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开始走向世界。结合史实从政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