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及数量关系.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1603180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及数量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及数量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及数量关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及数量关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及数量关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及数量关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及数量关系.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及数量关系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及数量关系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及数量关系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 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

2、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 小数差大数)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植树问题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如果在非封闭线

3、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

4、边长4 C=4a面积=边长边长 S=aa正方体V:体积 =棱长棱长棱长V=aaa表面积=棱长棱长6S表=aa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s=ah圆形S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1)周长=直径=2半径C=r(2)面积=半径半径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及数量关系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及数量关系长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面积=长宽 S=ab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2)体积=长宽高 V=abh三角形s面积

5、 a底 h高面积=底高2 s=ah2三角形高=面积 2底三角形底=面积 2高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 h2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1)长度计量单位及进率:1千米(km)=1公里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dm)1分米=10厘米(cm)1厘米=10毫米(mm)(2)面积计量单位及进率:1平方千米(k)=100公顷(ha)1平方千米=1000000

6、平方米()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d)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c)(3)体积容积计量单位及进率:1立方米(m)=1000立方分米(dm)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cm)1立方分米=1升(L)1立方厘米=1毫升(mL)。(4)质量单位及进率:1吨(T)=1000千克(kg)1千克=1公斤1千克=1000克(g)(5)时间单位及进率:1世纪(Century)=100年(year) 1年=12个月(month)1个月=30天(day)(注:平年2月为28天 闰年2月为29天 1、3、5、7、8、10、12月为31天)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

7、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

8、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1天=24小时(hour) 1小时=60分(minute) 1分=60秒(second)“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