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学片段与反思.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1602411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学片段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学片段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学片段与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学片段与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学片段与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学片段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学片段与反思.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学片段与反思 周敏兰过程回顾:1.新课前,先让学生把12支圆珠笔分给2位同学,可以怎样分?(6,6;2,10;5,7) 2想一想,每种分法如果用比的形式来说,应该怎样说呢?(1:1;1:5;5:7) 3如果想把12支笔按1:3分配给两位学生,猜一猜,各得几支?(3,9)为什么?(学生均顺利回答)反思: 由教师创设情境,通过师生的对话互动,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尤其是教师的这个问题“如果想把12支笔按1:3分配给两位学生,猜一猜,各得几支?”有一定的难度,又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顺利回答,为新课的自主学习作了很好的心理上的准备。量角器的使用反

2、思在本次课的教学中,学生的掌握程度还是可以的,但还有些学生没有能够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经过课后的反思,发现几个问题:1、 量角器的规格存在差异,一些量角器不规范,导致量角是出现偏差。应该要求学生买透明,量角器中心不应该有洞的。2、 量角的过程简单,主要是顶点和中心重合,零刻度和角的一边重合,而另一边的刻度的确定存在一定的难度,主要是内外刻度的确定。3、 对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对角度是否存在影响的问题上,只有很少数的同学提出疑义,对这些学生要通过动手量角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些都是新课教学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以改正。 邱锦林“用乘除两步计算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反思 沈丽娟本人在教

3、学“用乘除两步计算用解决实际问题”时,发现例题中讲的是先用除法算出单位量,再用乘法计算多个单位量的总和一类的实际问题,但在练习中还穿插了先求总数,再把总数平均分的内容。所以,我把这两个内容都选作本节课的新学内容来教,其中第一类放重点。可是教后却发现,学生掌握程度不佳,有混淆现象,而且,学生由于难以理解为什么要先求出单位量,对第一类问题的掌握远远差于第二类,。后来,先课堂作业本中,我发现,它把两类题目分成两教时来设计。我觉得它的设计比较符合低段学生的特点,二年级学生的新授课最好还是学单一的类型较妥,我以后对教材的处理方面须多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不过,两类题目的编排顺序上,我觉得课堂作业本的顺序应

4、交换,先学第二类,再学第一类,因为学生更容易掌握第二类题目。“乘除混合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材P59)的教学后记 沈丽娟本课时教学内容有两个新出现的内容:1、解决乘除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接触此类综合算式。2、运用递等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式子。 本人在教学时,把两个新知识都当作一堂课的教学重点来教,结果发现,学生对于两个内容都一知半解,而且,我在后来的课余时间,补充了多次用递等式计算的式题,学生的掌握情况仍不理想。所以我想,在上这课时内容的时候,我们农村学校还是把两个新知识分成两教时来安排,每课时扎实落实一个重点为好。笔算除法(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时)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两点(1)让学生通过探索

5、、反思、迁移的方法来灵活地进行计算。(2)学会利用估算的办法来判断计算的正确性。我从教材提供的主题图出发,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列出算式2386,再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有关估算的知识来估算一下结果大约是多少?学生估算完,我再抽几个学生来说一说他们是怎样估算的?然后再来讨论怎样进行计算。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商的最高位应该定在哪一位上, 整个教学设计体现了探索中体验(先用被除数的最高位去除以除数,如果它比除数小时,应用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去除以除数,此时商应该写在十位上),反思中提炼(得出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时的除法算理,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思考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促

6、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迁移中应用(根据前面得出的规则,首先会灵活地进行判断商的位数,然后再估计商大约是几,最后会准确地计算商是几,通过这样的三部曲,学生的计算准确度会大大提高)。在练习环节中,我紧紧抓住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了闯关游戏.再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从例题的学习运用到练习中去,有利于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算理.同时,把口算,估算,笔算结合起来,促进它们之间的相互支持,提高笔算正确率.最后两题的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重在考察学生应用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在作业中的计算准确度大大提高了。 袁瑞娣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

7、课后反思教学目标:使学生能根据“速度时间=路程”这一数量关系,掌握该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让学生会解答有关做工、铺路、装配等其他问题的应用题,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实践应用,巩固内化、课堂总结,拓展开放四个环节为学生营造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知识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集体交流积极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之中。最后还能注意到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 但通过本课的教学实践发现还有一些环节及处理方式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完善:(1) 通过运用教学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充分理解同时、两地、相对、

8、相遇的含义。但在自己画线段图上较为欠缺。(2)对于例题的解答还停留在分别求路程再两者相加的基础上,只有一半同学能掌握通过先求速度和乘以时间来求路程。(3)练习的设计还可以更加多样化,多层次,有针对性的使学生学习的新知及时的进行扎实巩固。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单调乏味(4)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是激励学生的语言还可丰富些,以便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邱锦林“商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周敏兰本人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先让学生复习了一下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两条性质的不同之处就是前者叙述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后者叙述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乘以或除以相同的

9、数”。这里的“扩大”与“乘以”,“缩小”与“除以”有什么区别呢?是因为四年级学生在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没有小数、分数的概念吗?但倍数也可以指小数、分数的呀。数学术语应该同统一、严密的。我认为不如把这三种性质都统一说成“同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这样比较适合学生理解。 认识人民币教学有感 章意儿 一(下)年级数学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材安排了四教时,而我却上了八教时,可是学生做起来还是很吃力。这一单元学生不但要认识各种以元、角、分为单位的纸币、硬币以及各面值之间的换算,而且要看懂用小数表示的商品价格,还要计算、找退人民币。我记得这些内容浙教版教材是安排在三(上)年级,现在一(下)年级就出现了,是

10、不是为时过早。因为现在一年级学生六周岁入学,大多数没有买卖商品的经验,让他们怎么在短短的四节课中学会那么多内容呢?既然这么安排,我们应提早提醒学生在生活中接触人民币,让家长有意识地去引导孩子使用人民币,后一单元认识时间也是如此,应让学生提早在生活中认识几时、几时半、几时几分等。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反思今天教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虽说要涉及到进位,但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的方法,又有20以内进位加法的经验,我估计学生掌握今天的内容应该不难。从课堂上反映的情况来看,事实果真如此。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方法,虽说也有错误,但初次接触这一内容,有点错误也在所难免。但从学生的作

11、业批改情况来看,正确率却并不高。细究其原因,问题出在以下两方面:一是部分学生对二十以内的进位加掌握得不够熟练。二十以内的进位加是在上学期教的,近阶段主要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二十以内的进位加接触得较少,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已有些生疏,从而直接导致了错误的产生。由此可见,数学的确是一门前后知识联系性很强的学科,可说是环环紧扣,一环脱落,将直接影响后续内容的学习。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一项基本技能。而二十以内的加减法更是重中之重,必须让每个学生都切实掌握。针对这一情况,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前期知识的复习,做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二是思维能力的欠缺。在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时,我发现,如果学生写出思考的过程,则正确率就比较高。如48+5,要先算8+513,再算13+4053。如果脱离了具体的算式,凭记忆思考过程,学生的运算难度就大。反映出学生的听算能力不够强。针对这一问题,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除视算练习外,还应加强听算练习的强度。 计苏华2007.4.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