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车前陆盆地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1598954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库车前陆盆地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库车前陆盆地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库车前陆盆地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库车前陆盆地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库车前陆盆地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库车前陆盆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库车前陆盆地(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江大学石油地质学课设论文课程名称石油地质学教师姓名 林 小 云组长姓名许志文组员姓名陈小刚 李勇 孟福林 别涵宇专业资源勘查工程班级资工基11201所 在 院 系 地球科学学院日 期 2015年7月5日目录前言3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4第一节、构造特征4第二节、地层发育7第二章 油源条件分析10第一节、生油层、生油坳陷与其评价10第二节、生油凹陷与生油期的确定12第三章 生储盖组合分析17第一节、储层的分布与特征17第二节、油气运移疏导网络分析18第三节、生储盖组合评价19第四章 圈闭有效性分析21第一节、圈闭形成时间分析21第二节、油气运移路线分析23第五章 油气藏形成条件综合评价25第一节

2、、油气成藏规律25第二节、油气分布规律26第三节、油气的有序聚集28第四节、油气资源预测29第五节、结论29参考文献30库车坳陷油气藏形成条件分析前言新生代库车前陆盆地即属于陆内前陆盆地.库车前陆盆地油气资源丰富, 成藏条件优越, 是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具有十分优越的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发育有三叠系、侏罗系两套烃源岩,具有第三系两套巨厚膏盐岩和侏罗系煤系地层分别与其下的砂岩组成的3套区域性储盖组合.目前库车坳陷天然气的资源探明率仅为17. 5%,还处于勘探的初期阶段,可见天然气资源潜力很大.预测库车坳陷在5年之内可以累计探明天然气1000011000亿m3,

3、可成为西气东输工程的可靠资源供应基地.基于此,我们小组选择了库车前陆盆地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本小组成员间分工明确,各自独立完成相应任务并进行交流和探讨.通过收集和整理大量国内外与塔里木库车前陆盆地的相关文献,并结合我们所学的专业相关知识,筛选出课设论文需要的资料来指导完成相应篇章的编写.小组成员分工:孟福林,基地一班20号,完成第一章节与相应参考文献的编写;许志文,基地一班36号,完成封面、目录、前言、第二章节与相应参考文献的编写;李勇,基地二班13号,完成第三章节与相应参考文献的编写;陈小刚,基地一班4号,完成第四章节与相应参考文献的编写;别涵宇,基地一班2号,完成第五章节与相应参考文献的编

4、写.通过本次课设,巩固了我们课堂所学的知识,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于都大量的文献也扩展了我们的视野,在编写的过程中也增进了我们对于论文写作流程与注意事项的了解.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间对于阴暗问题的讨论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于课设内容的理解.本次课程设计,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编写,互相配合,让我们成功的完成了本次课程设计.另外在此还要感谢林小云老师辛勤的教学付出!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库车坳陷是塔里木盆地北缘的一个重要构造单元,位于塔里木盆地与天山造山带的交接部位,其构造和沉积特征具有鲜明的前陆盆地性质.中生界的沉积盖层以广泛的角度不整合叠置在前震旦系古生界变质基底之上.在中生代 ,盆地范围

5、在温宿库车牙哈一线以北,至新生代晚期,盆地的范围扩展到现在塔里木河流域,是一中新生代前陆盆地.图1 库车凹陷区域第一节 区域构造演化和构造格局特征一、构造演化库车前陆盆地的形成演化与南天山造山带的发育密切相关.它们均是在早古生代洋盆与被动大陆边缘陆棚陆坡相沉积建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历了晚古生代南天山洋盆的关闭与褶皱冲断、中生代天山夷平与泛湖发育以与新生代陆内俯冲造山成盆的演化,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1.坳拉槽阶段震旦奥陶纪塔里木运动形成的古塔里木板块在震旦纪开始裂解,在塔里木北部表现为克拉通边缘拉张形成的坳拉槽,沉积了巨厚的震旦奥陶系海相沉积,岩相复杂.奥陶纪末,由于板块北缘的碰撞,坳拉槽封

6、闭.2.克拉通内坳陷阶段志留泥盆纪南天山洋盆的拉张在志留纪时达高峰,这一洋盆从志留纪晚期开始由西往东逐渐消亡,到中泥盆世碰撞闭合.塔里木发生构造反转,由克拉通边缘拉张环境转化为克拉通内盆地,前石炭纪地层褶皱并块断隆起,形成塔北隆起和塔中隆起.3.古板块焊合阶段石炭纪早二叠世到晚古生代,内蒙和天山洋的关闭,导致准噶尔陆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与塔里木板块碰撞,南天山地区变质作用与岩浆活动强烈.石炭系与泥盆系与更老地层间的不整合界面,是塔里木盆地和南天山地区重要的不整合之一.库车前陆盆地所在的塔里木古板块的北部与伊犁中天山地块在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碰撞聚合,后经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焊接拼合,形成统一的大陆,并自此

7、时与邻区一起进入陆内构造演化阶段.4.陆内坳陷阶段晚二叠世早第三纪早二叠世末发生的晚海西运动,是本区最强烈的一次构造运动.塔里木板块、伊犁中天山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拼合;南天山结束海侵历史并褶皱冲断成山.沉降中心由晚二叠早三叠世的阿瓦提地区,自中三叠世开始逐渐东移,至侏罗纪,移至拜城阳霞一带.在中生代库车坳陷经历了深陷充填变浅加宽的过程,气候亦经历了从干旱潮湿干旱演化这些因素控制了沉积作用.三叠纪库车坳陷主要发育冲积扇河流湖泊相沉积,形成克拉玛依组和黄山街组暗色泥岩烃源岩.三叠纪晚期至早中侏罗世,发育河流沼泽湖泊相沉积,形成塔里奇克组、阳霞组和克孜勒努组煤层与煤系泥岩.在古近纪拜城以#区有短暂的

8、海侵过程.5.陆内前陆盆地阶段新近纪第四纪在古近纪末,由于受印度板块对青藏板块碰撞的影响,塔里木盆地北部向天山造山带下发生陆内俯冲,天山迅速崛起,在其山前坳陷中形成了巨厚的陆相红色沉积建造.新生代逆冲断裂活动主要发生在山前带,构成了新生代的盆山分界线.上新世以来,天山造山带进入陆内造山时期,形成冰川地貌.在其南侧沉积了厚达4000多米的磨拉石堆积,呈楔状充填,表现为前陆盆地性质.二、构造格局库车前陆盆地是一个与南天山造山带隆升和逆冲推覆密切相关的、共轭的负向构造地貌单元.从变形构造角度和前陆盆地观点,将南天山造山带和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自北而南划分为拉尔墩基底卷入厚皮冲断带、哈尔克山褶皱冲断带、

9、库勒前缘叠瓦冲断带、拜城阳霞前渊坳陷带、塔北前陆斜坡带和塔中前缘隆起带等六个构造单元.图2 库车构造单元划分1. 拉尔墩基底卷入厚皮冲断带该带北部以特克斯河马鞍桥断裂为界与伊犁地块相邻.断裂走向近东西,南盘太古界元古界深变质岩系逆冲于石炭二叠系之上,南界为那拉提山乌瓦门断裂.在以往的造山带研究中常被描述为核部结晶轴.从逆冲推覆构造观点,该带实际上是南天山逆冲推覆构造带的根带部分.大地电磁测量显示,该带具典型活动,带电性特征.2.哈尔克山褶皱冲断带南界为库勒铁力买提达坂断裂,断裂北东东走向,断面北倾,地面倾角较大,往深处变缓.断裂形成于早古生代,长期活动,第三纪以来发展为推覆构造.该带由上志留统

10、陆棚相碳酸盐岩和下志留统陆坡相复理石沉积与石炭系碳酸盐岩组成,等厚直立、不对称倒向南褶皱发育.大地电磁测量结果表明,电性层能够横向对比,表明基底之上的沉积层形成连续的褶皱变形.3.库勒前缘叠瓦冲断带南界为阔克勒沙岭断裂,是南天山造山带向库车前陆盆地逆冲推覆的主滑面.沉积建造由下二叠统陆棚相碳酸盐岩、陆坡相浊流复理石与洋壳蛇绿岩组合构成.库勒前缘叠瓦冲断带沿独山子库车公路表现为铁力买提达坂至山前的逆冲推覆构造,向东变窄.在航磁图上阔克勒沙岭断裂北盘磁性较强,南盘磁性较弱,但并无明显的磁性梯度带;卫星图片上线性特点清晰,沿走向呈舒缓波状延伸.4.塔北古隆起古生代地拜城阳霞前渊坳陷带又称库车坳陷,沉

11、积了巨厚的中、新生界.北部沉积较厚,向南减薄,呈楔状充填,沉积中心由北向南迁移.拜城阳霞坳陷中的新生代前陆楔状沉积并没有受到塔北古隆起的阻挡,而是一直延伸到了塔中隆起的北坡.5.塔北前陆斜坡带塔北斜坡带之下隐伏一古隆起,该古隆起自奥陶纪形成以来,经历了泥盆纪末、早二叠世末以与三叠纪末等三次隆升与剥蚀.侏罗纪以来,随着拜城阳霞坳陷的发展,塔北古隆起整体下沉,由长期发展的正向构造演变为埋藏在白垩系和新生界区域北倾单斜之下的隐伏古隆起.6. 塔中前缘隆起带是一个长期继承发展的古隆起,形成于奥陶纪,发育于志留泥盆纪,作为库车前陆盆地的前缘隆起带,定型于喜马拉雅运动期.晚古生代以后,塔中隆起表现为整体的

12、沉降和隆升.在新生代,仍在不断隆升,但由于周围物源丰富,仍在不断接受沉积.第二节、地层发育情况库车前陆盆地出露中、新生代地层. 根据塔北古隆起南天山地震转换波测深资料 ,库车前陆盆地邻区和层较发育等情况 ,推测坳陷内中生界之下发育有古生代地层.因中新生界沉积巨厚 ,中生界以下岩层地震反射资料品质不好 ,因此中、新生界沉积特征较为重要.一、中生界沉积特征库车前陆盆地中生界为一套连续沉积的、厚度巨大的冲积、湖泊沉积体 ,最大厚度达 4000m以上.其中 ,碎屑岩占绝大部分 ,局部夹薄层状泥灰岩. 三叠纪时山前坳陷地形高差悬殊 ,随着古天山的夷平 ,大量的剥蚀物质堆积在库车坳陷 ,物源粗且丰富 ,沉

13、积速率较大形成超补偿沉积.早三叠世主要沉积粗碎屑物质 ,来自天山的大量粗粒物质快速堆积于山前 ,形成东西向成排、南北向成串的冲积扇 ,总体显示粒度粗 ,以砾、砂级为主. 砂砾岩成分复杂 ,分选差 ,砂泥混合. 中三叠世时 ,塔里木盆地气候温湿 ,雨量充沛 ,水体淡化 ,淡水生物繁茂 ,湖盆水体不断加深 ,灰色、浅灰色砂岩、砾岩、粉砂岩与质纯、厚度大的湖相泥岩与页岩互层 ,局部含砾岩和煤层.侏罗纪时基本继承了三叠纪时的沉积格局 ,经长期剥蚀和准平原化作用 ,古天山已变得低矮平坦 ,与盆地高差大大减少 ,发育数量众多、互相分隔的高地浅湖或沼泽. 早侏罗世早期冲积扇河流 沼泽发育. 早侏罗世晚期至中

14、侏罗世 ,由于地形夷平 ,气候温湿 ,湖泊面积逐渐扩大 ,塔北古隆起也被宽浅湖泊所占据.晚侏罗世本区区域性抬升 ,且气候也逐渐向半干旱转换 ,湖泊淤塞沉积和河流相发育.白垩纪时 ,库车坳陷范围向南扩大.早白垩世 ,由于塔北隆起消失 ,库车坳陷与满加尔坳陷连成一片 ,成为一个统一的冲积、湖相沉积体.晚白垩世库车坳陷继续沉积 ,形成极浅的小型湖盆 ,堆积了一套扇三角洲的粗碎屑沉积.二、新生代沉积特征库车前陆盆地早第三纪陆相红色地层发育 ,下部为灰绿色、棕红色泥岩砂岩与灰色石灰岩 ,上部为褐紫红色砂泥岩、泥质砂岩夹膏泥岩和石膏脉. 在这些红层的夹层内发现古新世和始新世的海相化石 ,说明早第三纪库车前

15、陆盆地北部曾发生过海侵.中新世时 ,前陆盆地北缘的天山造山带迅速隆升 ,地形高差悬殊 ,在山前带为冲积扇 辫状河沉积. 苏维依组沉积时 ,气候干旱 ,降水量少 ,分布有一些零星的咸水湖泊. 其沉积主要为浅棕褐色、棕紫色、棕红色砂质泥岩、粉砂岩和薄层砂岩 ,含石膏或盐岩层.吉迪克组沉积时 ,山前为冲积扇 ,往南变为河流冲积平原. 康村组和库车组沉积时 ,南天山造山带急剧隆升 ,大量的陆源碎屑向盆内倾泻. 此时气候干旱 ,风力增强 ,开始出现沙漠 ,主要为粗碎屑岩、粉砂岩夹薄层泥岩. 上新世末的喜山晚期运动使南天山继续隆升 ,山麓冲积扇发育 ,垂直于山系的梳状河则将大量沉积物搬入盆地 ,形成广泛发育的冲积平原.库车前陆盆地中新生代的沉积不仅反映了南天山造山带的发展 ,也说明了库车前陆盆地在中生代经历了深陷充填、变浅加宽的过程 ,以与气候从干旱潮湿干旱的变化过程. 在新生代山前沉积了巨厚的地层 ,其沉积中心逐渐向南迁移 ,地层厚度向南减薄 ,呈楔状充填 ,一直延伸到塔中隆起北坡.三、典型剖面特征1、新生界新近系:西域组:为灰色砾岩夹砂岩与粉砂岩.厚度约1000m. 库车组:为黄灰色粉砂岩,上部夹砂砾岩,下部夹泥岩.15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