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C卷精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159756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C卷精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C卷精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C卷精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C卷精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C卷精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C卷精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C卷精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 (2017七下河源月考) “它”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它”指的是( )A . 都江堰B . 万里长城C . 隋运河D . 赵州桥2. (2分) (2017七下大庆期末) 学习隋唐史后,你认为最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下列哪句话( )A . 文明初露曙光B . 分裂奔向统一C . 封建国家陷入危机D . 繁荣与开放3. (2分) (2016七下武威期中) 泰安某中学历史兴趣小

2、组的同学们在探究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都是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统治者都注意减轻农民负担都在思想上实行高压政策 都十分注重节俭A . B . C . D . 4. (2分) 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话中的“人”特指( )A . 房玄龄B . 杜如晦C . 魏征D . 姚崇5. (2分) 明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空前加强的突出表现是( ) A . 设殿阁大学士B . 设立三司C . 八股取士D .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6. (2分) 隋唐历史的阶段性特征最准确的应概括为( )A . 繁荣与开放B . 光照四邻C .

3、民族关系的发展D . 对外交流的频繁7. (2分) (2016七下民勤期中) 下列关于唐代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饮茶之风风靡全国B . 人们可以用上青瓷碗白瓷壶C . 农民可以用曲辕犁犁耕,筒车灌溉D . 除夕夜,百姓挂年画,贴“桃符”8. (2分) (2017七下新县期中) 两宋时期是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时期。下列史实反映了该时期民族关系的是( )A . 楚汉之争B . 澶渊之盟C . 赤壁之战D . 淝水之战9. (2分) 1206年,我国土地上并立的政权主要有( ) A . 北宋、辽、夏、金B . 南宋、辽、夏金C . 南宋、西夏、金元D . 南宋、西夏、金、蒙古10. (2

4、分) (2018七下莒县月考) “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出现这种历史现象主要是由于( ) A . 统一文字B . 独尊儒术C . 始设进士科D . 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11. (2分) (2017七下平顶山期中) 唐宋之前,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 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B . 商品经济的发展C . 造纸术的推广D . 印刷技术的革新12. (2分) (2017七下庐江期末) 张三的祖上曾是岳家军的一名将领,当时他们作战的主要对手是( ) A . 契丹军B . 蒙古军C . 金军D

5、 . 元军13. (2分) (2017蜀山模拟) 下列选项中历史朝代与时代特征搭配错误的是( )A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与变革B . 秦汉时期经济重心南移C . 隋唐时期开放、繁荣与革新D . 宋元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14. (2分) (2016七下徐州期中)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说明( )A . 江南地区农民赋税负担沉重B . 南方地区是国家的政治中心C . 当时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D . 江南地区文化繁荣15. (2分) (2017七下济南期末) 费正清在中国的传统与变革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面最能够论

6、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 . 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B .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C . 马可波罗来到都城大都D . 在广州设立十三行16. (2分) 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是( )交子在报纸上看新闻瓦子发电报问候亲人A . B . C . D . 17. (2分) 明朝中期面临的外来威胁主要来自于 ( )A . 沙俄侵略者B . 英国殖民者C . 日本倭寇D . 荷兰殖民者18. (2分) (2016七下深圳期中)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

7、的是( )陈桥兵变 澶渊之盟 靖康之变 郾城大捷 行省制度A . B . C . D . 19. (2分) (2017七下邓州期末) 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A .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B . 呈权与相权的矛盾趋于缓和C . 皇权日益加强D . 相权暂时居于下风20. (2分) “我要去西藏,我要去西藏,仰望雪域两茫茫,随处都是我心灵的牧场。”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1727年清政府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A . 伊犁将军B . 盛京将军C . 西域都护D . 驻藏大臣21. (2分) (2018七下惠城期末)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 清朝积极反抗外来侵略B

8、.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 . 民族政权走向对立与对抗22. (2分) (2016烟台)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之一,下列事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的是( )A . 春秋争霸B . 赤壁之战C . 岳飞抗金D . 清朝设置台湾府23. (2分)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此思想的影响下,清朝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 )A . 君主专制B . 闭关锁国C . 重农抑商D . 对外贸易24. (2分) 明清时,有人恭维皇帝“为世作则”,因古汉语中“则”与“贼”同音而遭斩;有人随便写了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9、也被统治者认为是在讽刺朝廷而被杀。这反映了当时哪一历史现象( ) A . 统治者重视科举制度B . 士受到社会普遍尊重C . 统治者大兴文字狱D . 统治者设立廷杖制度25. (2分) (2017七下东台月考) “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 A . 齐民要术B . 本草纲目C . 天工开物D . 徐霞客游记二、 综合题 (共3题;共65分)26. (25分) (2016八下泰州期末) 歌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材料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材料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

10、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材料三:“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材料四:“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材料五: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民赞扬_的歌谣。(1) 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 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策是什么?(3) 哪一历史事件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请写出该事件基本完成的时间。(4) 请写出“我们当家作主站起来”的时间。(5) 材料五是农

11、民赞扬什么政策的歌谣?该政策有什么积极作用?27. (15分) (2016七下高阳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中期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掠夺奴役人口,危害极大。地方官无力还击,年轻将领戚继光受命到浙东抗倭。此后,戚继光又奉旨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抗倭。材料二:1685年,清军水陆并进,围攻盘踞在雅克萨城的侵略军。侵略军伤亡惨重,战败投降。清军撤走后,侵略军卷土重来,重新占领雅克萨,1686年,清朝再次出兵雅克萨,重创侵略军。以上材料均摘自历史七年级下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 材料一中的“倭患”、材料二中的“侵略”分别是由哪个国家造成的?这反映出明清时期面临的共同危机是什么?(2) 据材

12、料一,二概括,为解决这一危机,明清政府采取的共同举措是什么?这一举措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3) 在蓬莱、浙江都建有戚继光纪念馆;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建有雅克萨之战纪念碑。这些纪念馆、纪念碑建立的意义是什么?28. (25分) (2016七下江津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远远看到新科进士规规矩矩列队走出城门时,便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材料二:顾炎武抨击八股取士:“八股之害等于(秦朝)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秦朝)咸阳之郊所坑者。”材料三:明清时期,考试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重要变化。题目选自四书五经,考生答卷必须按呆板固定的格式来写,所述内容须遵宋朝朱熹四书五经的观点,不能

13、有自己的见解。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 材料一中指的是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创立于何时?(2) 材料二“(秦朝)焚书,和(秦朝)咸阳之郊所坑者”指的是什么?(3) 用材料三中的文字,说出你对材料二观点认同的理由。(4) “明清时期,考试的内容和文体都发生了重要变化。”这里的内容和文体各是什么?(5) 明清统治者这样做是为了什么?明清统治者这样做的影响你认为有哪些?第 1 页 共 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答案:略2、答案:略3、答案:略4、答案:略5、答案:略6、答案:略7、答案:略8、答案:略9、答案:略10、答案:略11、答案:略12、答案:略13、答案:略14、答案:略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