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甘露的秘密》教案 鄂教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1585925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甘露的秘密》教案 鄂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甘露的秘密》教案 鄂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甘露的秘密》教案 鄂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甘露的秘密》教案 鄂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甘露的秘密》教案 鄂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甘露的秘密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思路,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2了解科普文特点,体会科学小品文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风格。 3探索认识文物的规律,树立科学的探索观。 教学重点 抓关键句子,理清文章结构及内容。 教学难点 一懂得认识事物都有一个由现象到本质,再指导现实的过程。 教学安排 1两课时完成,课前由学生收集有关蚜虫的资料,以备交流。 2学生自主探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时用抓重点句的方法进行。 3初步懂得科普文的语言特点。 4课内课外相结合,扩展开拓学生的视野。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作者简介:仇春霖,当代作家,教

2、授。(笔名舸夫等,1930年生,江苏省盐城人。50年代初开始业余创作,既写杂文、寓言,也写科学小品文和文艺理论。出版的寓言集有无花果、猴子刺虎、帆和舵等,一些作品被改编,制成动画片。)二. 题目解说: “甘露”本是一种蚜虫排泄出的颜色发白并含有糖份的排泄物,并不稀罕。而“秘密”则给“甘露”批上了神秘的面纱。题目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揭示事理。 有谁知道古代帝王为了求得长生不老,除了炼制丹药之外,还有那些方法? 请学生自由发言,目的在于检查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应从认识事物的规律入手,科学而灵活地引导 三、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抓关键词句、初步理解课文主

3、要内容。 交流合作:本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发言中极易找到第4自然段这句话:“说起来实在可笑,它不过是一种蚜虫的排泄物。”教师应指导学生,准确而有目的地筛选信息并进行整合,最后概括得出:甘露是一种蚜虫排泄的颜色发白并含有糖分的排泄物。 本文分几个层次来介绍关于“甘露”的知识? 本题目在于训练学生把握本文结构的能力,本文按照关键句“说起来实在可笑,它不过是一种蚜虫的排泄物。”的出现可判定l至3为一部分,同时又按照讲述蚜虫和蚂蚁的关系可把9至ll放在一块,于是文章按以上标准而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讲古代人的对“甘露”的迷信程度;第二部分(48)揭示“甘露”的秘密;第三部分(9一ll)进一步

4、揭示蚂蚁与蚜虫的关系。 四、讨论、探究 “古人”为什么对“甘露”如此神化? 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应文字依据:因为“其凝如脂,其甘如饴”,吃了能使“不寿者八百岁”,是那些想长生不老的封建帝王、贵族豪强们所梦寐以求的珍宝 既然已经交代了“甘露”是蚜虫的排泄物,为什么还要介绍蚜虫的其他有关知识呢? 本题要求学生了解,要想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道“所以然”。本文介绍了蚜虫的数量、种类、生活习性及其吸取、吸收、排泄的生理过程,科学地说明了蚜虫的排泄物的成分,证实了其营养成分,回应了“古人”的“神化”,其“神化”还是有道理的。并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蚂蚁和蚜虫是怎样的关系?他们的这种

5、关系与“甘露的秘密”有何联系? 蚂蚁与蚜虫关系非常亲密,充当蚜虫的卫士、管家、保姆、搬运工等,进一步写蚂蚁与蚜虫的关系是为了获得更全面的有关蚜虫的知识,为“甘露”的形成揭密,更讽刺了古代帝王造“承露盘”的可笑!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大自然生物链的相互关系。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五、交流信息 分组讨论:通过了解课文,我们学到了很多有关蚜虫的信息,我们上课前已收集了一些有关蚜虫的信息,那么,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信息,获得更多的有关蚜虫的知识。 学生交流课前准备材料,要求其整合资料,以备下一步的交流。 六、教师小结 先请学生按小组上交结论,全班交流。 教师适当小结:a关于蚜虫分类;b关于蚜虫形态及生活习性。

6、 同时整理有关蚂蚁的相关知识。 选择与蚜虫有关的资料交流 一、分组探究 我们学习本文,学到了大量有关蚜虫的信息,而作者是以揭密“甘露”人手的,我们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适时肯定,言之成理即可本文写到蚂蚁和蚜虫关系如此亲密,而蚜虫是害虫,这样一来,我们该如何对待蚂蚁与蚜虫的关系?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引导,保持大自然生物链不断,保持生态平衡。 二、本文作为说明文,语言上有许多特点,引导学生归纳。 学生找词语、句子,教师适时点拨归纳,得到:生动形象,具有趣味性;用词准确;富有情感。然后结合以上特点,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三。 三、小结、扩展 教师小结学习本文的心得;以作业扩展学生视野:课后一、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