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又闻乡间踏歌声近年来,在湖北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级领导部门的积极关心和支持下,众多优秀的农村民间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欣欣向荣前不久刚刚落下帷幕的湖北省首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上,巴东县各农村表演队在会演上精湛的表演技艺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掌声久久这也是我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加快我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80时代初期,农民表演队曾经风靡大江南北,后来随着影视文化等的普及,农民表演队失去了市场,一度销声匿迹 近日,记者在基层走访时发现,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表演队不仅回到农民身边来了,而且唱得更开心,跳得更带劲庄稼汉”变大明星“你好!你们是哪个地方的?……好,6点赶到!”12月10日,还在武汉参加湖北省首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野三关镇道子坪村撒尔嗬表演队队长谭平安一连接到了三个预约他虽然人在千里之外,却依然运筹帷幄,把演出安排得妥妥当当 谭平安原来是村里的“村官”,2008年辞去职务后,一心一意地带着他的表演队走南闯北我手下有3个表演队,现在我们的演出范围扩大到了金果坪、水布垭、清太坪等乡镇,有时候鹤峰、建始、长阳等周边县市的也会请我们去演出。
随着演出阵营的扩大,为了演出更加方便,他购买了2台金杯商务车 “捡起鼓槌唱起来,一要声气(音)喊得娇,二要动作跳得乖———你是很人就拢来!”在野三关一处老人家的丧礼上,伴随着鼓声和歌声,野三关镇撒尔嗬表演队的汉子们踩着鼓点踏着节奏,在灵柩前且歌且舞,旁边观看的乡邻一起呼应:“跳撒尔嗬哎——” 现场气氛欢快热烈,演员跳得起劲,观众看得带劲一位村民说,“他们跳的撒尔嗬到底还是专业些,看起来真过瘾!”说话间,自己也开始做起绕背穿肘的动作,加入了跳撒尔嗬的队伍 在沿渡河集镇,记者看到另一番景象:12月6日,在集镇的一处婚礼上,新人们请的不是现代歌舞剧团,而是请了本镇的堂戏班子虽然飘起了濛濛细雨,但观众们仍然里三层、外三层地将小小的戏台围得水泄不通,几个刚放学的孩子则挤在前头,好奇地张望那浓妆粉黛的演员 在巴东农村,像撒尔嗬表演队这样的农民表演队越来越活跃仅野三关镇就有11支农民表演队,溪丘湾乡有2个堂戏班子,成员全部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平时在家种地,农闲时就聚在一起排练名气越大的演出队,业务也就越多据介绍,表演队在本乡镇表演,一场收入1500元;如果在外乡镇表演,一场收入2000元;跨县演出,一场则是2500—2800元。
在巴东县,这样的农民表演队共有70多支,演职人员接近1000人在日益富裕的农村,越来越多“不差钱”的农村家庭在过红白喜事时,首先考虑到的就是请个表演队,一来图个热闹的气氛,二来也请亲朋好友过过眼瘾老手艺成“金饭碗” “我过去总是担心手艺失传,现在看来是不会了野三关镇劝农亭村农民、恩施州民间艺术大师黄在秀说 巴东县江南地区撒尔嗬表演队的发展壮大与他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从2002年开始,黄在秀开始在水布垭、野三关、大支坪等乡镇举办民间艺术培训班,系统传授撒尔嗬、山民歌、花喜鼓、十姊妹歌等土家族民间传统歌舞,培训弟子1700多人,有190多人先后走上正式表演的道路,组建了24支撒尔嗬表演队 江南有黄在秀,江北有谭绍康江北群众在婚嫁喜庆或者劳动之余有唱堂戏的习俗,年过七旬的溪丘湾文化站老站长谭绍康着手组建了第一个堂戏班子堂戏班子四处巡演后,让曾经几近“失声”的堂戏在乡间重新焕发活力现在溪丘湾、沿渡河等乡镇先后组建了民间表演队12支,浓墨重彩的扮相、咿咿呀呀的二胡、婉转悠扬的唱腔,为农民婚礼庆典、乔迁新居、商业庆典等增色不少 农民演出队就像是一阵阵细雨,温润着农村文化这块曾经贫瘠的土地。
农闲时,农民大多是赌博打牌的多、喝点小酒啊、扯点儿闲白啊,一天没的点儿正事现在有了农民表演队,农民爱听爱看,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大支坪镇耀英坪村民范民学说 农民表演队生之于民,用之于民,他们和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掌声一片,有人戏称他们就是巴东农村的“心连心艺术团”演出的多了,以前那些外省市四处流窜的低俗、色情的“大篷车”再也没有出现过 农民看得开心,演员跳得带劲野三关镇太平店村村民谭传能今年55岁,是撒尔嗬表演队的老队员,今年光他一个人的演出收入就达到3万元 眼见着学艺也能挣钱,23岁的水布垭镇草池塘村农民谭得运也放弃了外出打工的想法,成了撒尔嗬表演队的新成员像他一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农民表演队据介绍,农民表演队的演员们平均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家常菜”上大舞台 巴东农民表演队的舞台有时很小,小的只是10来个平方的戏台;有的时候很大,大到中国歌唱艺术的殿堂——央视青歌赛现场 曾经在中央电视台2010青歌赛原生态唱法总决赛中夺得原生态组金奖的巴东撒叶儿嗬组合,所有成员均来自于巴东县各个农村演出队正是他们长期在民间的野性挥洒,保存了他们最古朴、原始的元素原生态组评委田青用诗一般的语言盛赞,“他们的整个表演给人的感觉非常达观、潇洒和豁达,把死的诀别化成对生命的礼赞。
恩施州民间艺术大师黄在秀,这次又和巴东15名农民参加了湖北省首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武昌京韵大舞台表演了著名的《土家撒尔嗬》在县里各种文艺演出场合,农民表演队也一直有着“座上宾”的礼遇一年一度的中国·三峡纤夫文化旅游节和巴东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节就是巴东县各支农民演出队切磋竞技的舞台,不仅让他们提高了自身的表演水平,也让全世界都领略到巴东土家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农民表演队走出山外,收获了无数的奖项与赞叹《长江峡江纤夫号子》、《土家撒叶儿嗬》分别荣获全国渔歌(号子)邀请赛二等奖,湖北省“楚天群星奖”金奖、中国首届农民文艺会演大赛“金穗奖”撒尔嗬组合也相继赴上海参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演出活动、央视“新视听”中秋文艺晚会、央视七台春节文艺晚会和赴澳门参加内地特色文艺演出,得到观众和专家们的喜爱与好评 与此同时,一大批来自农民演出队的民间艺术表演人才相继被挖掘、推出,给予他们“珍宝”级的保护土家撒叶儿嗬民间艺人黄在秀、黄治军、谭学聪,堂戏民间艺人费天凤,皮影戏民间艺人谭文碧等7人被州委、州政府授予“民间艺术大师”称号;撒叶儿嗬传承人谭学聪、黄治军、黄在秀,堂戏传承人谭绍康、谭文碧5人被省文化厅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这些被命名的传承人更加潜心钻研,收徒授艺,给巴东的农民表演队带来生生不息的活力 “农民演出队不仅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同时在传承民间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使我县农村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健康发展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农民演出队的监管、扶持,让他们为乡村增添生机与活力!”巴东县文化馆副馆长罗亚军说作者单位:湖北省巴东县新闻中心联系:13907268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