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139955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度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温度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温度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温度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温度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温度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度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科目:数 学课题:温 度年级:四 年 级单位: 纺织城小学教师:王 亮温 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正负数的表示方法、及负数的意义,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正确读写,并会比较温度背景下两个负数的大小。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在温度的情境下理解负数的意义,会比较温度背景下两个负数的大小。教学难点:在温度的情境下理解负数的意义。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温度计教具、学具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在我国有个神奇的地方,

2、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怎么回事呢?同一个地方,同一天温差是很大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温度的问题。板书课题:温度二、探索学习新知。1、探索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及读法。1) 通过什么途径可以了解一天的温度呢?(天气预报)我们一起来听一段。(播放天气预报的视频)2) 你都听到了什么?(学生汇报)老师收集了北京的气温情况,我们一起来看,仔细观察这两个温度,有区别吗?那这两个温度该怎么记呢?(学生汇报,体现方法的多样性。)3) 通常我们在表示零下温度时要在数字前加一个这样的符号,这里叫负号。而零上的温度在数字前要加一个这样的符号,这里叫正号。但为了方便,正号可以省略不

3、写。依照这样的方法,-3该怎么记呢?-8呢?8呢?10呢?4) 这两个温度分工不同,一个记录了北京一天的(最低气温)、一个记录了北京一天的(最高气温)。让我们一起来读读。5) 照这样,选一个你喜欢的城市,把这个城市的温度读给你的同桌。2、认识温度计,理解零下温度的意义。通过天气预报我们了解了几个城市的气温情况,那我们现场的温度有多少度呢?猜猜看。老师要想知道谁猜的更准有办法吗?老师也带来了一个,那到底是多少度呢?(出示温度计)谁来读出这个温度?现在让我们仔细观察这个温度计,还有什么发现?有两个10,这是怎么回事呢?都提到了0,当温度降到0时你有什么感觉?用动作告诉我。是呀,科学家把水结冰的温度

4、定为0。那-5呢?你会怎样?这次大家蜷缩的更厉害了,怎么回事呢?更冷了,那比0低了多少?那-20呢?那30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个温度计,多少度呢?它比0?3、学具操作,加深理解。同学们说的可真好,现在拿出我们的小温度计,老师说,你们来表示,准备好了吗?你来给大家说一个。都对了,这么厉害。用一个动作表示一下自己成功的喜悦。4、温度高低的比较。收起你们的温度计,老师这里准备了两个,我们一起来看,哪个温度高呢?(比较两组零上温度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呢?(比较两组零下温度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呢?三、练习应用了解了温度这么多知识,其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一起来看。、选一选。、连一连。、辨一辨。

5、四、总结全课同学们可真会学习,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汇报)那么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见过带负号的数呢?(学生汇报后,教师出示应用的事例)同学们,现在的心情怎么样呢?能用一个温度说说吗?老师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永远保持这样的高温,但自己的体温可要正常呦。教学反思:温度是北师大版第七册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这一章节的第一课时,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负数的表示方法,会读写正负数,会比较温度背景下两个负数的大小, 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体会负数的意义,基于以上认识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着重考虑了一下几方面的内容:1、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把负数概念的引入作为重点,力求让学生了解知识

6、的来龙去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首先通过温度这一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产生负数的必要性,在出现“零上”和“零下”两个温度之后,让学生自主探索区分、记录的方法,使学生在对不同记录方法的分析、比较中,亲身经历“符号化”、“数学化”的过程,主体认识逐渐从模糊到清晰,实现在体验中学习,在感受中理解;实现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进而促进自身潜能的发展。2、重视在对比中建立概念充分利用城市气温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明确对比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不同,进而使学生感悟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另外,在引导学生动手拨温度计的活动中,把抽象的理解蕴涵在直观的可操作性的活动中,通过在温度计上直观地比较,力求把负数的

7、意义润物细无声地根植于学生的脑海之中。3、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从现实的、有意义的生活情境中抽取出数学问题,并在熟悉的情境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最后,再让学生举出生活中有关负数应用的实例,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从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基本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度高,学习兴趣浓厚,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有遗憾的地方:一是课堂教学中的有些问题设计的过浅,致使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二是教师的评价语言还不够丰富,还需要有感染力,有感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避免这种现象再出现。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