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护安全技术.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1368603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保护安全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劳动保护安全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劳动保护安全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劳动保护安全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劳动保护安全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保护安全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保护安全技术.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劳作保护安全技术 在生产活动中,工人处在各种不同的作业环境和劳作条件下,使用各类机器设备、工具和不同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有时,因作业环境中的不利因素、设备或工具的缺陷、工艺及操作上的缺点等因素,导致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为了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预防伤害事故发生,在技术、工艺及操作、设备、个体防护等方面所采纳的安全措施就是劳作安全技术。 劳作安全技术研究生产技术中的安全问题。不同的产业、不同的机器设备有不同特点的安全技术。按产业性质可分为:冶金安全技术、化工安全技术、铁路安全技术、煤矿安全技术等。按设备性质可分为:机械设备安全技术、电气安全技术、焊接安全技术、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防火防爆

2、安全技术等。劳作安全技术针对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研究预防措施,是防止伤害事故发生,确保工人在生产作业中安全健康的有效确保。 第一节 机械设备安全技术 一、机械设备伤害事故 机械设备在运转过程中,由于缺少安全防护装置、工件装卡不牢、操违章作业、设备故障等原因,可能造成各种伤害事故。如机械的旋转部件或运动部件、工件的旋转部分将操衣袖、头发、手臂等卷入;工件装卡不牢,运转中会飞出伤人;砂轮碎片、飞溅的金属切屑也会击伤、割伤、灼伤人体;机械加工中,模具的突然破裂、工件、工具、料头飞出都会伤人;冲压设备压伤人手、臂;起重设备零件失效,如吊钩、钢丝绳、制动器失灵等原因,砸伤人员。 二、机械设备安全技术

3、1.改善生产工艺,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实现设备的本质安全,以减轻劳作强度,减少由于人操作因素造成的伤害事故。 (1)安装防护装置:用屏护的方法,使人体与作业中的危险部分隔离。如操可能接触的机械设备旋转部件、往复运动部件;加工中,材料碎屑可飞出的地方;机械设备导电、高温或辐射部位;工作场所中可能坠落、跌伤的地方。 防护装置的种类很多,如皮带、齿轮传动防护罩、防护当板、切屑挡板、围栏、电气罩、隔热板等。防护装置的制定、制造、安装均以防止事故和人身伤害为目的。同时要与设备、环境相适应,不能妨碍正常工作。 (2)安装连锁装置:控制设备操作程序,如冷却、润滑、压力不够时,机床不能开动;冲压作业时,手不离

4、开冲模,冲压设备不能启动。 (3)保险限位装置:当某一零件发生故障或超载时,保险、限位装置动作,迅速停止工作或转入空载运行,避免事故发生。如金属切削机床上的限位开关,起重设备上的过卷扬限制器、行程限制器、缓冲器等。保险装置必必需正确安装、准确调整、定期检验,确保其动作灵敏、可靠。 (4)信号装置:显示设备运行状况或在机器运行故障时出声、光信号。用来警告作业人员预防危险,提醒工人注意及时采纳预防性措施。信号通常可分为颜色信号,如信号、设备指示灯;声音信号,如压力表、温度表、水位表等。各种信号必必需在危险发生之前发出,颜色信号必必需鲜亮,易确认;声音信号发出的音响必必需大大高于生产区域的噪声;显示

5、仪表必必需清楚、灵敏、准确,所有信号装置都必必需定期检验、维护和改换。 (5)危险标志:使用文字、颜色、图形等制作危险标志牌,以警示作业人员注意相关安全。如严禁烟火、防止触电等标志牌。 三、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修 要使机械设备各种安全装置始终处于合格状态,必必需定期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修。按要求定期进行清洗、加油、调整、改换磨损和损坏零部件;按规定要求进行机械强、拉力、电气绝缘试验;及时改换不合格零部件。 四、工作环境安全要求 工作现场中,物、料、工具的正确位置和码放;人行道、车行道的合理布置;作业现场的清洁卫生和合格的采光照明都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确保措施。 第二节 电气安全技术 一、电

6、对人体的伤害 电对人体的伤害有电击和电伤两种。电击是指电流通过 人体,造成人体内部伤害,使人呼吸窒息、痉挛、心颤、心脏骤停等,严重时,会造成死亡;电伤是指电对人体外部造成的局部伤害,如电弧烧伤、烫伤等。电气伤害事故往往具有突然性、危险性,容易造成恶性事故。 二、影响电对人体伤害程度的因素 1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通过电流越大,人的生理反应越显然,致命危险性越大。 2通电时间的长短。通电时间越长,电伤害越严重。 3通过人体的途径。如流经心脏、中枢神经系统、头部则更为危险。 4通过人体电流的种类。在各种频率电流中,以常用的工频50Hz交流电危险性最大。 三、电气安全的基本要素 1.绝缘:系指用绝缘材

7、料把带电体封闭起来,避免与其它带电体接触时发生短路或触电。绝缘材料可采纳气体、液体、固体。衡量绝缘性能的主要指标是绝缘电阻、耐压强度、泄漏电流、介质损耗等。在强电场等外加因素作用下,绝缘也会发生击穿而丧失其绝缘性能。此外,由于四周有腐蚀性气体、导电粉尘或长期处在潮湿环境中,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也会降低。因此,必需要定期检测和改换。 2.屏护:采纳庶栏、护罩、护盖、匣箱等,使带电体与其它物体或人隔开,不能直接触及,减少触电的可能性。屏护装置不直接与带电体接触。其使用材料必必需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合格耐燃性能。如使用金属材料,则必必需将屏护装置接地或接零。 3间距:为防止人和物触及或接近带电体而发生

8、触电、放电或短路事故,在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它设备之间必必需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这个安全距离就是间距。安全间距的大小取决于电压的凹凸、工作环境、设备类型和安装方式等。各类场所、各种安全间距均有明确规定。 4.载流量:指导线内通过电流的数量(即电流强度)如果通过导线的电流超过安全载流量,会导致导线过热,损坏绝缘,甚至引起火灾。因此,必必需依据线路正常工作的最大电流正确选用导线的种类和规格。 5.标志:确保安全用电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使用明确统一的标志。通常以颜色标志区分各种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导线用图形标志警示人们不要接近的危险场所。 四、电气安全技术措施 为防止意外电气

9、事故的发生(如短路、触电、漏电等),在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上还必需要采纳一些预防性安全措施。常用的有以下措施: 1熔断器:在电气线路及设备短路或继续过负荷时起保护作用。一般状况下,当通过熔丝的电流超过额定电流(安全工作电流)的12至13倍时,熔丝就会熔断,而且,电越大,熔断越快。从而切断电源,避免造成事故和人身伤害。 2断路器:也称过载保护开关,当回路中发生超过同意极限的过载、短路及失压时,自动切断电流回路。 3.漏电保护器:当设备或线路发生漏电事故时,能迅速切断电源,防止触电事故发生。 4.安全电压;是为防止触电事故而采纳由特定电源供给的电压系列。安全电压是以人体同意电流和人体电阻为依据确定的

10、。凡手提照明灯、危险和特别危险环境的局部照明、携带式电动工具均应使用安全电压。我国国家标准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42V、36V、24V、12V、6V。凡在狭窄、行动不便、以及四周有大面积接地导体的环境(如金属容器内、隧道内、井内等)中使用手提照明灯工作,其安全工作电压为 12V。 5接地和接零:接地和接零是防止触电事故的重要措施。 (1)保护接地:是把设备或设备某一部分通过接地装置与大地连接起来。它用于三相三线制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保护接地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接地装置的安全可靠性,如足够的机械强度、必必需的埋设深度、连接牢固可靠、能防腐蚀等。在1000v以下的低压电力系统中,一般要求保护接地

11、电阻 4。 (2)保护接零:是在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制电网中,把电气设备正常工作时不带电的导电部分与电网中的中性线(即零线)连接起来,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当某相带电体触及设备某部分时,形成该相线对零线的短路,短路电流使线路上的保护装置迅速切断电源,消除触电危险。保护接零必必需与熔断器、断路器等配合使用,才能起保护作用。在保护接零系统中零线作用十分重要。零线必必需有足够的截面和机械强度、耐腐蚀,零线上禁止安装熔断器和断路开关。 (3)重复接地;将零线上的一处或多处通过接地装置与大地再次连接,以降低漏电设备的对地电压;减轻零线断开时触电危险;同时,因增加短路电流而缩短故障的继续时间。 五、

12、静电安全技术 1静电的产生和特点:在生产中,大多数静电是由于不同物质的接触和分开或互相磨擦而产生的,如工艺中的挤压、搅拌、喷溅、流动和过滤都会产生静电。静电的电量小而电位高;在绝缘体上静电消散慢;静电能使不带电导体感应起电。 2静电放电的形式和危害: (1)电晕放电:放电能量较小,如不继续发展,一般没有引燃危险。 (2)刷形放电:易发生在绝缘体上,伴有声光,对引燃能量较低的爆炸混和物有引燃危险。 (3)火花放电:多发生在导体之间,由于放电能量集中,放电时有爆裂声和闪光,引燃危险性较大。 3防止静电危害的措施:防止静电危害,主要是减少静电的产生;设法导走或消散静电;防止静电放电。 (1)泄漏法。

13、接地:是消除静电最基本的方法,主要用来消除导电体上的静电。泄漏:用改变绝缘材料绝缘性能的方式,使静电易于泄漏。如使用导电橡胶、导电塑料或抗静电添加剂。增湿:提升空气的湿度,以消除静电积存。 (2)中和法。对绝缘体上已产生的静电可利用极性相反的电荷来中和。如使用静电中和器。 (3)工艺控制法。从生产工艺上限制静电的产生和积存。如选用导电较好的材料;降低流速和磨擦速度;消除杂质;降低爆炸性混和物的浓度。 (4)防止人体带电。在爆炸性危险大的工作场所应穿戴防静电工作服和防静电鞋。 第三节 焊接安全技术 焊工使用电气焊设备进行焊割作业时,会产生弧光辐射、有毒气体、有害粉尘、高频磁场、噪声、射线等。有时,可能导致火灾、爆炸、烫伤、急性中毒、电光眼、皮肤病等职业伤害。 一、电焊安全 1电焊作业的主要危险 (1)触电:是手工电弧焊的主要危险。如电焊机绝缘不良、导线绝缘损坏,焊工直接触及电极,都可能发生触电,在潮湿、存在导电粉尘或金属管道、容器内作业时,触电危险更大。 (2)金属烟尘:焊接时产生的金属烟尘会造成焊工尘肺、锰中毒、金属热等疾病。 (3)有毒气体:焊接时会产生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氟化氢等有害气体,如通风不良,易发生急、慢性中毒。 (4)弧光辐射:红外线、紫外线、可见光等会伤害皮肤、眼睛。 (5)火灾爆炸:在易燃、易爆品四周作业,可能引起火灾、爆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