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是教育的主旋律是教育成功的保证.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1359857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本”是教育的主旋律是教育成功的保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生本”是教育的主旋律是教育成功的保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生本”是教育的主旋律是教育成功的保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本”是教育的主旋律是教育成功的保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本”是教育的主旋律是教育成功的保证.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反思与感悟 花地中学:柯向华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以培养合作精神,体现学生主体意识为侧重的“小组合作学习”被运用到课堂教学,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形成了师生与生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有效地丰富教学形式,提升了教学效率,体现了学生为本的教学核心理念。我们不得不承认合作学习的众多形式中,小组学习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无论是从内容、形式还是师生的定位,都有值得探讨的课题,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一些教学的反思与感悟。一、小组合作学习被“自由化”,应着力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与习惯(现象)在课堂上常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合作

2、讨论,教师的话音未落,学生心领意会,“叭”的一声,前排的同学立即转向后排,教室里开始出现热烈的讨论声。(反思)表面的热闹不应是合作学习的追求目标。上述现象表面上看似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实际上这是一种合作的“自由化”。由于问题的不明确或问题的难或易,各种小组往往会出现这样几种情景:1、有些小组一片安静,各小组成员各不作声,既不讨论也不进行分析或计算,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片茫然,就等老师宣布讨论结束和出示示问题的结论;2、有些小组的讨论往往会成为个别学生的一家之言,其他学生人云 云;3、小组成员或站或坐,你说一句,我说一句,大家抢着发表自己的见解,

3、根本不去听其他同学的见解。这种合作与讨论看似热闹,实际效果非常欠强,实质上这种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感悟)、合作学习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群龙不能无首,为了让小组合作学习活跃、有序、高效地进行,就必须为每个小组选配好小组长。小组长的职责是做好各成员的任务分工、纪律监督,组织进行学习、交流、探究,综合组内意见,协调组员的学习行为等。小组长可由组员推选,也可实行轮换制,这样可以让更多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组长的培养、角色的分工,操作的实效都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成败,应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合理分组,保证各小组之间平衡性,明确小组内每个成员的职责与任务,积极发挥

4、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形成集体的智慧。而且根据小组合作的不同情况,可选择不同的形式进行,如中心发言式:一人作中心发言,其他学生作必要的修改、补充。指定发言式:组员举手,小组长指定发言,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的,可继续举手发言,最后由小组长综合大家的意见,形成小组成果。两两配对式:同桌先进行交流,然后再把意见带到小组交流,这样能体现合作的灵活性、时效性。接力循环式:组员轮流发言,能促进学生平等竞争,人人参与,共同提高。自由发言式:小组成员自由发言,讨论比较宽松自由,这样可以活跃学习气氛,但容易造成学习秩序的混乱。分工合作式:小组各成员合作之前进行分工,活动开始后每位学生根据分工的不同进行实践,再把合

5、作的结果进行汇总。、合作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对学生终生受益,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培养学生良好合作学习习惯的形式。(1)、独立思考。在组织合作学习之前,老师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就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构建新知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对问题的独立思考,才能主动为新知的构建提供心理与物质的准备,才能培养不盲从,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学生。(2)、表达交流。“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教学中老师在创设情景,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里能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甚至

6、于能与同学进行辩论。(3)、善于傾听。实际教学中,让学生说许多教师非常注重,让学生学会傾听可能大多都会忽略。学会傾听这既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在听的过程中明晰与自己思维的异同,领会加别人发言的中心思想。学会傾听,善于傾听的方法与习惯,是达成小组合作学习目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4)、动手实践。孔子曰:“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把做的过程让给学生,属于学生的教师绝不占有,能让学生实践的教师绝不代替,让学生养成敢于动手、善于动手的习惯。二、小组合作合作学习被“随意化”,应注重师生关系的定位与评价(现象)在课堂小组合作

7、学习的操作过程中,有些教师不是站在讲台上看学生操作,就是在教室是踱方步,或者干脆在教室里坐着旁听;有的到小组中,把自己的旨意授给学生,等学生回答问题时侃侃而谈,滴水不漏,教师与学生皆大欢喜,但这对于小组讨论的目的是完全背离的。(反思)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学生生来就具有某些兴趣才能,教育就是促进这种才能的生长。”教师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或若无其事,或忙于小组之间赶场,但难见教师参与合作与引导,悬浮于表象,未能真正发挥教师指导的作用。(感悟)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改变以前师道尊严的观念,应平等参与教学活动,蹲下身子,贴近学生,与学生一道参与学习过程,与学生

8、一起质疑释惑,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帮助、指导与调控。在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学习活动中,在师生的交往互动中心情放松、思维活跃、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小组交流中,教师要及时捕捉和激励学生回答的精品,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小组合作学习宜分四个阶段进行:独立思考阶段:这一阶段教师要做的工作是:指导自学,行间巡视、深入学情,帮助学困生等。待学生心有所得或久思而无获心存疑虑之时,再引导学生开展组内交流。组内合作阶段:这一阶段教师的工作是精心设计论题,选择适宜的讨论方式,并走下讲台,参与小组的讨论,了解学情,做好调控。组际交流阶段: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发言,组织提醒其他小组仔细傾听,认真观察,深入

9、思考汇报小组的结论,不应对汇报者进行“启发”“诱导”,待小组阐述完本组观点后,教师应激发其他小组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可以补充、完善,可以指出对方结论中的“症结”集体认同阶段:教师应发挥“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对正确的结论或方法应结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对不完整、不准确、不完善之处,应予以补充、改进、完善;对于产生分歧或无法解决的,应予以精讲、点拨,因为这时教师的讲,才是学生所期待的、最需要的,也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当然也是高质量、高效率的。三、小组合作学习被“程式化”,应赋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知识(现象)有的教师认为,既然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十分强调、积极倡导的,那么它就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

10、个环节。于是,不管是什么教学内容,皆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好像一节课缺少了合作学习或合作次数少了,就不符合新课程了。我们要明确的是,合作学习并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是多样的、复杂的,有的适合于合作学习,有的适合自主探究。像学习内容比较简单,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或学习内容比较困难,难于合作交流的,若让学生合作交流,不但合作学习没有效果,而且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所以,教师应注意选择有价值的重、难点内容或有争议之处,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探究。(反思)任何一种学习方式的运用,首先应考虑它的必要性与有效性,小组学习是我们老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我们要明确的是,合作学习并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

11、是多样的、复杂的,有的适合于合作学习,有的适合自主探究。像学习内容比较简单,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或学习内容比较困难,难于合作交流的,若让学生合作交流,不但合作学习没有效果,而且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所以,教师应注意选择有价值的重、难点内容或有争议之处,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探究。(感悟)做得之以体验,思得之以升华。加强创新精神培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合作学习的开展应忌程式化,在形式与内容上要合理配置,有效选择。其所涉及的问题要使学生认为值得讨论,所采纳的形式不应脱离学生实际,要使学生有感而发,实施的过程要有层次与梯度,使学生认为合作团体的智慧大大超越个体的见解,仅仅依靠个人去完成有较大的难度。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有实效的教学组织形式,但若教师运用不当,反而会带来负面效果。我们只有不断研究它,掌握它,才能更好地运用它。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以上是我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认识,有不足之处请多多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