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测量工作的心得体会.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1354044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测量工作的心得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测量工作的心得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测量工作的心得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测量工作的心得体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测量工作的心得体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测量工作的心得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测量工作的心得体会.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测量工作的心得体会 关于测量工作的心得体会 篇一: XX年6月11号,我们正式开始了为期两周的“工程测量实习,在此之前,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首先,说明了测量任务和测量的实际意义及重要性。 在这个盛夏时节,天气虽然不是很好,高温酷暑,但我们还是安安心心的测量,抓紧时间实习,为了尽快完成任务,我们每一天都在加班的努力,无论很累,很辛劳,可我们还是克服了种种困难,同时我们也在实习中感觉到了充实。在此之前,我们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了解了测量的理论知识,但那远远不够,实际操作对我们来说还是模糊的,所以,这次实习就是对我们整个学期以来本科目的一次大检验。我们把这次实习当做我们以后

2、工作的一次磨练,把我们学到的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从施行中发现自己的不够,弥补我们的缺陷。 测量是一项务实求真的工作,半点马虎都不行,我们在测量实习中必必需保持数据的原始性,这也是很重要的。为了确保计算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我们得反复校核对各个测点的数据是否正确。我们在测量中不可避免的犯下一些错误,比如读数不够准确,气泡没居中等等,都会引起一些误差。因此,我们在测量中内业计算和测量同时进行,这样就可以及时发现错误,及时改正,同时也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节省了时间,也提升了工作效率。 测量也是一项准确的工作,通过测量学的学习和实习,在我的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测量学的轮廓。测量学内容主要包括测定和测

3、设两个部分,测量的基本工作包括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和高程测量。 在这次实习中,我们学到了测量的实际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力,同时也熟悉到小组团结的重要性以及测量的步骤。首先,是熟悉了水准仪、全站仪的用途,熟练了水准仪、全站仪的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矫正的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方面:仪器误差、外界影响误差(如温度、大气折射等)、观测误差。了解如何避免测量结果误差,最大限度的就是减少误差的出现,即要做到: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2、提升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多次测量取平均数等来减少

4、误差。除此之外,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基本的测量原则,“由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步、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存,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升测量的效率。通过工程施行,学会了很多课堂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能力。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 这次实习,我们学到很多的东西。让我更好的掌握了测量的基本功和测量的一些要素,同时也促进了与同学间的交往,使我懂得了团结互助的重要性以及仪器使用的正确方法。 篇二: 为期三

5、周的工程测量实训已经圆满结束了,通过此次实训,让我深入明白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测区是我们院校区,虽然测区比较大,几乎是整个学校,但让我们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季节里,在我们测量的这段时间中,天气晴朗,阳光明媚且带着一些凉爽。给我们的实训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一次测量实训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成员间团结一致互相配合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测量实训中,每个组员都必必需亲自施行,工作经常交换来做,让每个人都尽可能熟悉具体操作。在测量的过程中,所得数据不可能完全没有错误,我们应该不气馁,保持重测、重新计算,一次次地学习,一次次得提升测量水平,不断在教

6、训中获得宝贵经验。在这里要感谢老师的指导,实训之初,我们碰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多亏的老师的耐心讲解,才使我们解决了不少测量中的难题。 通过实际的测量实训,让我学到了很多踏踏实实的东西,主要是熟悉了水准仪、光学经纬仪和全站仪的用途及其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矫正方法等。最重要的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对仪器的实际操作能力,巩固了理论教学知识的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之间的交际合作的能力 首先,通过实际操作,我基本掌握了课堂所学的测量学知识,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测量距离、角度、高差等。既然是要测量就离不开施行。施行是对测量学知识的最好检验,只凭在课堂上的听课,我并没有掌握很多具体知识

7、,尤其是对仪器的使用更是一塌糊涂。当第一天开始测量的时候,我的心里还一阵发愁,当真正接触的时候,发现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难,听别人一说或者翻阅一下课本,然后自己动手操作一遍,就基本掌握了方法。但要想提升效率和测量精度,则必需要经过不断地操作学习了。 其次,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细致,不能有丝毫的马虎,特别是在使用水准仪,经纬仪这样精密的仪器时,更要做到精益求精。因为稍有差错就可能导致数据的偏差很大,更会导致以后其它点的测量出错,最终导致数据计算的错误,比如我们刚开始测量角度时,一个基准点没有瞄准,导致一个角度偏小,然后角度的闭合差也不符合要求,经过校验,才发现问题出在哪儿。 以下是本人从测量实

8、训中的一些经验教训: (1)实验仪器的整平对实验数据的误差有很大的影响; (2)水准测量和水平角测量均必需检查闭合差,超过差限则一定要重新测; (3)要注意计算问题,计算最好由两个人完成,一个初步的计算,一个检验,不过,在此过程当中,也还是出现了计算错误的问题,我们在不断的重复检验之中算出了正确的数值,尽量让误差减少到了最少。 通过这次实训,让我体会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也熟悉到测量学的严谨性,无论是少了中间的哪一环都无法完成任务,任何一个步骤、环节,都少不了,也出不得错,一步错步步错,因此,测量学才有“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工作原则,并要求做到“步步有检核。当然,搞好测量既离不开团队的

9、合作,也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就整个测量实训来说,我们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不过这其中也反映出了我们还有许多的不够,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逐一克服,不断提升我们的测量水平。 对测量工作的总结 对测量工作的总结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眨眼间已经毕业五年多了。在这五年多的时间里,我不仅加深了对原来学习知识的理解,而且对以前书本中没有接触或接触不深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熟悉。 20xx年6月我被分配到晴朗水电站项目部担任测量员一职,主要负责引水隧洞、压力管道、调压室以及竖井开挖支护施工放样及内业资料的整理工作。对现场施工也有相应的了解。为了更好地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任务,我积极翻阅相关资料、

10、书籍,向专业人士和同事请教不明白之处及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同时为了能让自身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知识,也积极参加了单位内部的一些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我能在日常工作中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帮助他人,做到安于平凡敢于吃苦,一切以工作为首要原则! 测量是工程的眼睛,作为测量人员,我们本着实际求实、一切以数据说话的原则从事测量工作。通过现场的工作经历,我深入熟悉到自己的不够之处,专业知识欠缺、社会经验不够、工作能力欠佳等多方面问题。这些不够已成为我努力学习、强化专业知识、积存工作经验的动力源泉,争取以较强的工作能力,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中!

11、通过在领导和同事们的耐心帮助与激励下,自身的不断努力,个人素养有较显然提升,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不够。我总结了上班以来学到的东西,得到了至深的锻炼。现将切实工作总结如下: 一、 严谨科学、认真求证 在施工测量之前,认真审图,对图上有误、有疑义的地方及时向领导及前辈们请教、咨询、学习。在测量放线之前,利用CAD算出坐标,反复查看,确保万无一失。对各种原始数据注意储存和及时整理,因为“经验,是从众多的数据中总结出来的! 测量放线后应认真复合线的位置确保每条线的实际误差不超过半公分。 二、 不断进取、精益求精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各种新的施工材料和施

12、工机具不断地应用到施工建设中来,相对的,也出现了更多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各项规范也跟着发展。在如今高速发展的,不能自我提升,就意味着落后,就不能适应目前施工建设工作的发展要求。 三、 纳百家之长,补自家之短 在与甲方、监理等单位专业人士的接触中汲取他人的经验,平常到多跑跑施工现场检查与学习,学习工人们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从他人的成败中,看到问题的所在,同时也看到自身的不够,以达到“博众家之长,补一已之短的目的。 以上就是我五年以来的工作经验及总结,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向身边同事学习更多专业理论知识及现场施工管理,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用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工作作风,去挑战困难和 挫折。与同事团结合作,互帮互助,共创美好的明天。为公司将来的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