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下学期教学教研工作计划1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135249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下学期教学教研工作计划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下学期教学教研工作计划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下学期教学教研工作计划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下学期教学教研工作计划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下学期教学教研工作计划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下学期教学教研工作计划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下学期教学教研工作计划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下学期教学教研工作计划本学年,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区教科研工作计划为指导,以“落实”和“研究”两个关键词为主要切入点和着眼点,以提升课程实施水平为载体,以自能高效课堂建设为重点,以教师专业内涵发展为抓手,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努力在教学常规管理、教师专业成长、高效课堂建设、课程实施水平、教学质量五项重点工作上有所突破,让我校的教学科研有新的提升。一、 主要目标 明确理念引领:细致落实习惯养成教育。 抓好四个工程:名师工程、青蓝工程、读书工程、科研工程 抓实课堂教学:落实课程实施水平,每一项任务落实到位,每一位老师扎实务教、每一个课堂扎实有效。 做好特色教研:完善集体备课模式

2、,各学科开展特色教研,确保老师们参加即有收获。 完善教学评价制度:采取多元评价体制,多把尺子量学生,多个维度评教师,以活动促教学,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 二、明确理念引领,细致落实习惯养成教育 我校的办学理念为“六年奠基一生,习惯成就未来”,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我们确立了学校的主导课题习惯引领、自主发展课堂教学策略实验与研究的研究,抓实了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上两个学期,围绕习惯研究,我们主要做了理论方面的研究与探索,本学期我们将继续抓实、抓细习惯养成教育:1.将课题研究与校本研修相结合,凸显各学科特点,打造习惯特色课堂。教研中心将习惯讲堂落到实处,实行教研中心-班主任-教师、学生三级授课模式,教

3、研中心对班主任开展习惯讲堂,各班主任利用主题班会开展习惯课堂,各任课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开展习惯特色课的研究与实践。2.结合学生心理认知特点,细致确定习惯养成训练目标。为保证研究的科学、有效,教研中心专门购进了儿童心理发展学等系列书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科学地确定习惯养成训练目标,少走弯路,确保做即有成效。3.以活动促发展,继续开展习惯特色活动。学年度上学期以四年级五班为实验班级,进行了作业晨检制度,效果不错。本学期将对所有班级开展作业晨检,确保学生形成作业习惯的规则意识。继续开展“习惯小明星”等评选活动,表扬习惯标兵,提高学生对于习惯养成的认识。三、以“四个工程”为抓手,提高教师队伍

4、建设教师是一个学校发展的脊梁,只有教师队伍建设好了,才有学校的长远发展,本学期,学校将以“四个工程”为抓手,努力提高教师队伍建设。(一)大力推进读书工程建设学校要以读书节为平台,建立健全读书制度,配备图书资料,抓实对十八大精神、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经历“头脑风暴”,实现文化自觉,练好“内功”。一是解决学习书目,丰富学习内容。各校每学期都要更新部分教育教学书籍。教师个人每年订阅一份教育报刊。二是抓好教师读书工程。鼓励教师自己购置书籍阅读,对于老师们购买的教育教学书籍实行“你读书,我买单”的措施,对于老师们购买的教学教学书籍学校支付费用,营造读书氛围,让书香充满校园,让读书真正成为教师职业生涯生活

5、方式。通过评选书香教师,调动教师读书积极性。 (三)着力建设名师工程一方面着力培养自己的名师与专家,充分发挥名师带动作用,实行名师包干制度,在开学初评选学科首席教师,学科首席教师和各学科教研员一起对本学科教师进行指导、帮扶,签订目标责任书,每学年至少发展一名骨干教师。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新的一年我们将邀请部分名师专家来校传经送宝。凡是上级举办的教研活动,我们都要积极安排教师参加学习“取经”。同时组织部分教干、骨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开阔眼界,提升理论水平。实行外出学习的教师必须完成“四个一”:上一节汇报交流课,做一次交流,交一分书面汇报材料,组织学科一次教研活动。以

6、此实现信息互享,共同提高。(三) 落实青蓝工程 完善教师结对帮扶激励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完善骨干教师“捆绑式”评价考核机制。继续采取“拉手课堂”系列活动,逐步将新岗教师、青年教师培养成敢上课、能上课、上好课、有成效、想研究的专业教师。新学期,我们主要采取“啄木鸟课堂”系列活动:新岗教师诊断课-骨干教师诠释课-青年教师汇报课-师徒拉手同行课,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全面提升新岗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四)做实科研工程首先,抓好学校的主导课题习惯引领,自主发展课堂教学策略实验与研究,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制定本学科的目标实施方案,并与校本研究相结合,将研究做实、做细,并组织课改

7、团队成员进行策略的深入实践,做好实验班级与平行班级的数据比对工作,及时总结。其次,继续开展对话式问题教研,学年度上学期,我们对集体备课制度和学科主题教研方式进行了改革尝试,效果不错,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实行对话式问题教研,将问题调研做在前面,确保校本研修的内容都来自于老师们亟待解决的教学问题,保证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同时鼓励老师们将自己的教学问题以课题形式进行研究,使得有问题即研究,有研究即落实,有落实推成果,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教师队伍专业成长的目标做到“五有”:有教育思想、有教学风格、有研究专题、有技能特长、有人格魅力。(五)解决“动力”问题,努力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 1.通过目标、评价

8、、奖惩等手段,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学习,参与培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对教师参与学习情况,纳入教师工作考核量化,调动教师学习积极性。2.建立“以考促学”的机制。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师专业知识考试,并把教师专业知识考试成绩纳入教师量化积分与职称聘任。3.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境界。引导教师树立教育工作不仅要当谋生的职业,更要当成实现人生价值的事业来对待。分层次举行老、中、青教师座谈会,谈理想,明要求,定任务,树榜样,引领不同层次的教师成长。四、 抓实课堂教学,提高队伍的执行力和创造力 (一)提高三级课程实施水平1. 加强教学质量监控,重点抓好考查学科和地方课程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确保所有课程开齐开足

9、并上好。以“打基础、重养成、防分化”为目标,确保及格率、优秀率两率的底线。落实学校领导听课制度、巡课制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加强对常态教学质量监控。同时采取平时监测与期末监测相结合的形式,监控教学质量,并做好检查后的反馈落实工作,帮助教师规范教学行为,从而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教师应精心备课,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做好单元检测,反思问题,做好分析,调整教学,及时补漏。教研中心将对教学不力的弱师,实行重点跟进指导制度。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授课水平,每学期举行音乐教师、体育教师教材教法培训和科学实验教师技能培训;加强日常教学情况监控,建立督导通报制度,按课表上课;建立日常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把考查

10、学科教学质量作为每次督导的重点内容,努力实现过程管理;同时,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对任课教师整个教学、上课情况进行评教,评教情况记入学期任课教师课堂教学积分。2.积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加强对书法、文体活动课程、校本课程以及隐性课程的研究,积极开发当地可以利用的校外课程资源,将一些自然资源、民俗资源、文化资源等转化为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校本课程。积极做好校本课程开发和校本课程评价的探索和研究。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科学、有效地进行,依据课程特点编制好校本课程纲要,在纲要的引领下编制课程内容、创设活动载体,大力开展活动,各校要结合自己学校实际,围绕“读书、写字、文明礼仪、种养植”等内

11、容,积极开发校本课程。除学校层面开设的校本课程外,倡导各班都要确立自己的校本课程。期末开展特长学生评价,对获奖学生,奖励其辅导教师,调动教师上课积极性。同时,对这些活动我们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全面推动活动课程的开设。 (二)实行教研精细化管理,确保队伍的执行力和创造力一个学校教师队伍的发展走向,和教干的领导力、执行力和创造力是分不开的,同样也需要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明确的目标意识,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实行教研精细化管理,确保队伍的执行力和创造力。1.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学科教研组是教研主体,要切实实行学科教研组长竞聘上岗制、定期选聘制。学校教干要积极参与学科教研组活动,教学研究指导中心要加强学科教

12、研组的管理、指导、引领、考核。学科教研组要以常规教研、问题教研、专题教研、特色教研为基本途径,以各种“磨课”活动为载体,鼓励老师们进行真研究,真教研,进一步提升集体备课效益。认真落实好青年教师汇报课制、教研组研究课制、骨干教师公开示范课制、课堂教学达标制,多渠道组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把校本教研活动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促进教师专业整体水平的提高。2.实行目标责任管理。与村小教干、教研员签订目标责任书,做到项项工作有目标,项项工作有人抓。对工作不力,成绩处于低位的教干进行诫勉谈话,建议辞职。3.实行业务教干月工作述职和教学工作调度会制度。总结一月以来的各项工作,分析制定下一月工作重点,实施过程

13、工作反思和阶段工作调度制度,把工作分解到每周,形成周工作计划。4.实行“教学常规检查通报”制度。强化过程检查监控,通过周查月结、堂清月清、推门听课、不定时抽查等方式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对出现的问题通过QQ、飞信等方式及时反馈,尽快整改,确保精细化管理成效。 (二)分层要求,确保老师扎实务教、课堂扎实有效完善教师分类发展制度,实施教师专业成长全员工程。将全体教师按照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完善教师专业成长发展规划和目标。重新定位教师各人年度发展规划,年度目标,分层要求,全员推进,大面积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1.完善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记录个人成长足迹,实现跟踪指导。校本教研

14、中要加强各学科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及使用。根据教师的不同情况,可将教师分成“适应”培养层、“成长”培养层和“成熟”培养层三个层次。新教师“适应”培养,(指从教1-2年的老师);入门教师“成长”培养(指从教3-5年的老师);骨干教师“成熟”培养(指从教5年以上的老师)。2.切实关心青年教师成长,尽快提升青年教师素质。制定工作目标,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法、工作内容及措施。工作目标:实现“一条途径,两点要求,三级创优,四个做到”的总体目标。一条途径-研修,通过学习研修达到自我发展,共同提高。两点要求-形成富有个性的课堂教学风格和具有特色的精品课。三级创优-争创街道骨干、区名师、高级教师。四个做到-为人师

15、表的楷模、课堂教学的能手、教学改革的闯将和教育科研的先锋。工作方法:以青蓝工程、读书工程、网络教研工程、名师工程为主要路径,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分散为主;导师指导与自我实践相结合,以自我实践为主;本地观摩与外地学习相结合,以本地观摩为主;专家传授与互相研讨相结合,以互相研讨为主的方法,开展各项工作。 五、结合本校实际,做好特色教研 我处小学的教师年龄结构偏大,教师的流动也比较频繁,但是学校本着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每一位老师的负责的态度,通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的专业城战,本学期主要完善集体备课模式,各学科开展特色教研,确保老师们参加即有收获。 (一)抓好教学常规,努力实现教学常规减负增效要狠抓

16、教学五环节的创新落实,以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为保障,切实规范教学行为,采取层级要求、分层评价等方式,调动工作积极性,努力实现减负增效。教学研究指导中心以“减负、增效”为目标,根据各学科特点制定教师业务常规要求,并深入调研,发现亮点,推介典型。1.加强备课精细化管理 (1)集体备课:改革集体备课模式,以“问题对话式教研”为主要形式即:以问题为主要研究目标,开展对话式教研。利用学科教研日,加强集体备课组织形式和备课实效性的研究;以“教材研究”和“教学策略确定”为主要内容,切实提高集体备课实效;实现“人人参与、群体研讨、化集体智慧为个体优势”的目标。(具体模式见附件)(2)个体备课:做好集体备课成果的转化;准确把握教材,要读熟、读透教材,要读好课后题,明确习题意图;要读好“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