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中会考必修2会考系列训练.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1349975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7.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高中会考必修2会考系列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福建省高中会考必修2会考系列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福建省高中会考必修2会考系列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福建省高中会考必修2会考系列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福建省高中会考必修2会考系列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高中会考必修2会考系列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高中会考必修2会考系列训练.doc(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考点解析 分析资料,比较不同人口发展模式的地区差异。 分析资料,应用图表表达不同人口发展模式的地区分布及其差异。 分析图表资料,应用文字概括表述不同人口发展模式的地区分布及其差异。 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结合实例,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如分析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及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频繁迁移的主要原因;分析我国古代的几次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运用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解释人与环境、人与资源存在矛盾的原因并能根据实际提出治理、保护的设想或措施

2、。 (1)从人与环境的矛盾,理解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 (2)从目前存在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人手,理解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和解决措施。 (3)结合我国人口增长的情况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现实,分析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 (4)运用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解释人与环境、人与资源存在矛盾的原因并能根据实际提出治理、保护的设想或措施。适应性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或最佳答案) 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l295亿人,图211反映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得出的我国人口的年龄构成,与l0年前相比,我国O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

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l3亿。读材料,完成l2题。1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5A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B我国人口出生率基本呈下降趋势C我国出现劳动力紧缺D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上升2.新世纪我国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 人口年龄结构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图211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图212是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1997年,福建省人口H;生率为l24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2,图中与福建省人口增长模式似的类型是( )。 A B C D 4下列关于类国家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 )。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龄人口

4、增多 B青壮年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过重 C人口素质偏低,教育压力过大D城市人口比重过高,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图213是不同城市间人口流动趋势示意图,读图回56题。5符合图中所示人口流动趋势的国家是( )。 A20世纪60年代的越南 B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C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 D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6引发图中所示的城市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国家组织 B环境恶化 C经济差异 D投亲靠友 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尤以山东人最多。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迁入现象,称为“闯关东

5、”。直到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还比山东省高出2/3。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增长迅速,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出现了“雁南飞”现象。根据上述材料回答79题。7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 )。 山东省人口多,生存压力大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政策鼓励 山东省环境恶化,造成大规模的环境难民 A B C D8改革开放以来,导致“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政治因素 B环境因素 C经济因素 D文化因素 9从“闯关东”到“雁南飞”,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 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B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

6、境质量不同是决定因素 C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巨大的拉力因素 D人口的迁移都是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水平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开展了我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环境人口容量研究工作。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500千克、550千克和600千克三个方案测算,我国耕地资源可承载人口极限分别为l66亿、l51亿、l38亿。如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012题。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目前人口已大大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B我国的合理人口容量在16亿左右 C我国人口约为13亿,与环境关系属良性循环,人口与资源之间几乎没有矛盾 D从土地资源看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l

7、6亿11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科技发展水平 B人口文化 C资源状况 D生活消费水平12关于我国人口容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人口与耕地资源之间的矛盾已十分尖锐 B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C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均消费水平无关 D我国的合理人口容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13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人口发展的特点,从根本上说主要取决于( )。 A各国人口控制政策 B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C人口死亡率的高低 D自然灾害和战争冲突 图214是19782004年我国人口总量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图21414结合示意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8、 A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峰期出现在1989年 B我国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C1978年2004年,我国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 D1978年2004年,我国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15依据该图分析,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已降至1以下,不应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B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总量同期达到最高峰 C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属于发达国家 D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但是人口总量大,人口问题仍十分严峻 北京市某学生的爷爷在年轻时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边疆,携带全家人到了新疆定居;爸爸在北京寻找到好的工作后携全家落户北京;叔叔求学移民美国,并且

9、在美国结婚,现在全家在美国定居。分析所给材料,回答l618题。 16该同学的爷爷一家的迁移属于( )。 A短期流动 B政治因素迁移 C经济因素迁移 D自发的国内人口迁移 17关于该同学的爸爸迁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爸爸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 B爸爸的迁移方向是从落后地区向较发达地区迁移 C自发的国内人口迁移 D国家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迁移 18该同学的叔叔的迁移属于( )。 A集团性迁移 B劳务输出 C政治因素迁移 D国际人口迁移 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旱灾使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大部分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据此回答l920题。 19最适于用来解释

10、俄克拉荷马州人口迁移的因素是( )。 A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 B交通通达性提高 C环境人口容量变化 D经济区域专业化发展 20依据材料分析下列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同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差别不大 B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 C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 D合理的人口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当前自然、社会环境的综合反映 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一项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多方面的作用,但是工程建设也产生了大量的移民,如何安置库区移民成为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三峡地区长期以来土地过度开垦,人地矛盾尖锐,围绕谋求合理的人口容量,

11、为了妥善安置好库区百万移民,政府采用了原库区居民就地后靠与外迁相结合的方案。据此回答2122题。21三峡移民安置遇到的最大问题是( )。 A环境容量不足 B安置的资金严重不足 C乡土观念强,不愿搬迁 D人口文化素质低,影响搬迁工作22三峡移民环境容量的核心问题是( )。 A生活水平提高问题 B就业问题 C耕地问题 D住房问题二、非选择题23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大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源源不断的农民工。大批农民离开家乡来到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成为城市经济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以下是“20

12、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表”。 四川 安徽 湖南 江西 河南 湖北 其余 流出 16.4 10.2 10.2 8.7 7.2 6.6 40.7 广东 浙江 上海 江苏 北京 福建 其余 流入 35.5 8.7 7.4 60 5.8 5.1 31.5(1)材料一提出了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的问题,如果在你的家乡开展“农民工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研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你会采用怎样的思路来研究这个问题?(2)为了了解你学校所在地的农民工现状,你会通过哪些方式(途径)收集资料?(3)根据材料二分析,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从经济_地区流向经济_地区,可以看出,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诸因素中,_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4)近年来我国的人口流动主要是_性的,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是_和_。24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同样面临人口问题。读图215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7各地区人口比例 各地区面积比例 图215(1)请将图中所示的三个地区按人口密度从大到小依次排序:_ 、_、_。(2)有关西北地区人口的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