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1348558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的远古人类1、人类的起源:距今至少有300多万年的历史;P3古代神话近代人类学西方中国神话英国达尔文德国恩格斯上帝创造人“女娲抟土造人”古猿进化人劳动创造人 人类研究揭示:人的进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简单的低级的生物进化为复杂的高级的生物,人类是由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明白的道理:科学的发现是以事实为依据,以奉献为代价的。2、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 P4地点云南陕西北京安徽山西北京阶段旧石器时代直立人旧石器时代早

2、期智人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人类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和县人丁村人山顶洞人3、北京人: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是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人类。P4-6地点: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北京人特征;a、北京人能直立行走b、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c、使用天然火,d、过着群居的生活 f、北京人上肢的进化比头部快,因为手直接从事劳动。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一、北方农耕文化 P8-9 时间:约距今8000年前后 地点:黄河中下游地区 代表:西安半坡遗址条件:气候温暖、土地肥沃,适宜粟、黍等旱地作物的生长标志:这一地区的原始先民学会了喂养家畜和种植庄稼,开始步入原始农耕文化特点:已使用 磨制石器,种植粟 、白菜、芥菜,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住半地穴式房子;制彩陶;饲养猪、狗等家畜,打猎捕二、南方农耕文化 P10-11时间:距今约七千年 地点:长江中下游地区 代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条件:土地肥沃、气候湿润,适宜水稻的种植特点: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住干栏式房子,挖水井,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会制造陶器。三、新石器时代:南、北方先民已会制作磨制石器和陶器。考古学上称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四、原始聚落1、原因:农耕文明以后,早期人类慢慢的向适宜耕作的山前、低地迁移。随着谋生方式的变化,他们告别原先居住的洞穴,搭建住所,形成原始聚落。2、概况:a、

4、当时北方气候干燥,人们居住的一般是半地穴式的房屋。b、南方地势低洼,气候潮湿炎热,房屋多采用干栏式建筑。第3课中华民族的祖先一、.文化遗址 满天星斗 自距今80009000年以来,先民的足迹遍布祖国东西南北;今40005000年前后,出现以“城堡”为中心的聚落群。P13二、中华民族的祖先 1、神话传说 评价: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的历史,尽管后人有夸张和添加的成分,其中的人物和事件是否真实需要考古证实,但保留着许多反映先民的历史记忆。可以帮助我们复原某些远古时代的历史场景。2.炎帝、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P153.逐鹿之战 时间:距今5000年前;地区:黄河流域;作战双方:蚩尤部落和炎

5、黄部落;结果: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P154、阪泉之战 作战双方:炎帝和黄帝5、黄帝发明船和车 仓颉造字 嫘祖发明养蚕缫丝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4课从“公天下”到“甲天下”1、尧舜禹的“禅让”:以原始民主方式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P21 特点:是推选德才兼备、以身作则的人为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们没有特权、是社会的公仆。 启示:社会的各级领导干部应该有人民公仆的思想,选拔干部应以选贤任能为原则。2、大禹治水 P22尧舜时期-大禹时期鲧治水(堵) 禹治水(疏) 成功的原因:以身作则和团结民众道理:实践出真知、众人拾柴火焰高、领导人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家天下原因:部落内部发生了财富和地位的

6、分化,出现了私有制概况: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取权位,建立夏朝,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第5课 夏商周时代的社会一、夏商周的更替1、夏朝(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建立:公元前21世纪,启建立P23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部落联盟内部出现了财富和地位的分化。意义: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结束,奴隶社会的开始夏朝的建立是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进步,而不是倒退。P232、上古三代:夏、商、周三代(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1年)P273、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P274、商朝是我国历史

7、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甲骨文)P275、牧野之战(周朝建立的战役)商灭亡的原因:a、纣王奢侈淫乐、荒淫无度b、严峻刑罚,镇压人民反抗 商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P28二、西州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见P28291、分封制 目的: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内容:周王把土地、臣民封赐给同姓或异姓贵族,建立起许多诸侯国,称为“授民授疆土”。权利和义务:西周时的主要封国有卫、鲁、齐、宋、晋、燕等国a、权利:在封国内诸侯有相对独立的统治权,并可把封地内的土地和民众逐级分封给卿、大夫和士。b、义务:分封出去的诸侯必须承担镇守疆土、出兵勤王、交纳贡赋和定期朝见周王述职等义务。作用:分封制的实行,对拓展周的统治,

8、加强周王室的权力起了重要作用。消极作用:导致诸侯割据争霸。2、宗法制 涵义: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内容:周王自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时代保持天下同姓大宗的地位诸侯在其封国内为大宗,君位也有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各为小宗,但在本宗内的各个分支中又处于大宗地位。此外,西周还实行严格的宗庙祭祀制度。作用:a、由层层等级严密编织成的宗法血缘关系网络,起着维护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b、西周的宗法制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3、西周的灭亡:公元前771年; P31灭亡的原因:内因:周幽王的昏庸导致诸侯国离心离德,国势衰败,又连年天灾,人民流离失

9、所。外因:周边少数民族尤其是犬戎的崛起。直接原因:幽王听信谗言,废王后和太子。东周的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第6课 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一、 春秋战国时期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P32春秋时代:起至时间: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特点:a、周王室的实力和威望一落千丈。b、诸侯各自为政,进入了列国并立的时代。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P32争霸的内容实质: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和经济特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争当霸主。争霸的根本原因:任用贤才,改革内政,发展经济,训练军队。作用:a、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但客观上推动了历

10、史的前进。b、体现了统一的趋势,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齐桓公称霸(首霸中原) P34 1、背景(原因、条件): (1)经济上:齐国拥有山海渔盐之利的优越条件; (2)政治上: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经济,齐国富强; 2、称霸手段: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 3、称霸标志:公元前651年,葵丘盟会。 战国时代:起至时间: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特点:周王室王权衰微,各大国连年征战,互相兼并。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三家分晋)战国形势图P33二、商鞅变法P34-351、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11、。 2、商鞅变法的目的: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使国家变得富强。3、内容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D、编制户口 4、影响: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各国的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其中最彻底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5、商鞅变法取得胜利的原因: A: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B:制定

12、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C: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6、启示:a、顺应历史潮流的变法与改革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b、善于用人,勇于改革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关键。c、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了艰难和曲折。d、改革家要有开拓创新、坚持不懈的精神。三、都江堰:原因:成都平原常遭水、旱灾害主持:秦国蜀守李冰地点:四川成都以北 功能:防洪蓄水灌溉 意义:使成都平原变成沃野良田,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P36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第8课秦的统一一、秦灭六国1、秦灭六国的 背景:商鞅变法为秦灭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P41 原因:a、各国经济文化,联系的不断加强,统一成为大势所趋。b、秦国经商鞅变法后,逐渐成为七国

13、中实力最强的国家。秦灭六国顺序:韩、魏、楚、赵、燕、齐秦灭六国的进步作用:a、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小国林立的局面,完成了统一大业;b、有利于当时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2、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加强军事力量;有利于巩固民族的团结。秦朝建立的时间和都城;公元前221年、咸阳 战役:长平之战(秦赵)二、秦始皇统一的措施P42-46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自称始皇帝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三个主要官职地方实行郡县制文化:统一文字将小篆作文全国推广的标准文字日常文书往来用隶书经济:统一货币(将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流通的货币)、度量衡交通:统

14、一车轨,修建了几条驰道和直道军事:修建了一条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长城,抵御匈奴的进攻。(六)民族关系;统一越族,开发边疆,设立南海郡,开灵渠(七)思想:倡导法家思想,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三、历史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割据纷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大一统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对后世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四、启示:1、统一是历史的进步,是一个国家强盛的重要保障。2、维护祖国统一,完成统一大业是我们的历史重任。五、对秦始皇的评价: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顺应历史潮流,完成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

15、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9课 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一、秦王暴政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P48-50四个表现焚书坑儒繁重的徭役:修建陵墓(阿房宫、秦始皇陵)残酷的律法律:“族诛”“连坐”“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二、第一次农民起义秦朝灭亡的直接原因P50爆发的原因:陈胜等被征前去戍边、误期即处死的法规。时间:公元前209年 领导者:(陈胜、吴广)三、公元207年,项羽在巨鹿消灭了秦军主力。公元206年,刘邦占领咸阳,标志着秦朝的灭亡。P51第10课 “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一、刘邦建国“楚战汉争”是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为争夺地位而进行的战争。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P53刘邦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