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上传人:s****6 文档编号:551348267 上传时间:2024-06-22 格式:PPTX 页数:22 大小:2.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我所欲也》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鱼我所欲也》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鱼我所欲也》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鱼我所欲也》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鱼我所欲也》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鱼我所欲也》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我所欲也》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疏疏 通通 文文 意意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疏疏 通通 文文 意意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疏疏 通通 文文 意意 鱼,我所鱼,我所欲也;熊掌,也;熊掌,亦亦我所欲我所欲也也。二者不可。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生而取义者也。者也。欲:喜爱得兼:同时得到或占有义:道义鱼,是我喜爱的东西;熊掌,也是我喜爱的东西。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

3、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正义了。疏疏 通通 文文 意意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甚于:胜过、超过为:做苟得:苟且取得,这指苟且偷生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灾祸我不躲避。恶:讨厌、憎恶患:祸患、灾难辟:同“避”,躲避疏疏 通通 文文 意意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如使:假如、假使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

4、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件不可以做呢?使:如果疏疏 通通 文文 意意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由:根据、凭借是:这样,指某种手段凭借某种手段就能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凭借某种办法就能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所以,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是故:因此、

5、所以非独:不仅丧:丧失疏疏 通通 文文 意意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呼:没礼貌地吆喝而:表修饰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踩踏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与:给蹴:踩踏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疏疏 通通 文文 意意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万钟:优厚的俸禄辩:同“辨”,辨别对高位厚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何

6、加:有什么益处奉:侍奉得:同“德”,感恩、感激疏疏 通通 文文 意意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乡:同“向”,先前,从前已:停止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现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现在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羞恶之心。本心:本性,羞恶之心疏疏 通通 文文 意意n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躲避。2、

7、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激,感谢。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中“辩”,通“辨”,辨别。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5、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先前,从前。疏疏 通通 文文 意意n一词多义而:呼尔而与之(而,表修饰)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而,表转折)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于:比)万钟于我何加焉(于:对)为:乡为身死而不受(为:介词,表示原因,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前为,介词,为了后为,动词,做、接受)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为:动词,做)得:二者不可得兼(得到、获得,动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动词)疏疏 通通 文文 意意n古今异义1、则凡

8、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可以)古义:能够用来 今义:能够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是)古义:这,指示代词 今义:判断动词3、一豆羹(豆)古义: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今义:豆子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钟)古义:古代的量器 今义:计时器具5、万钟于我何加焉(加)古义:益处 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班班 内内 研研 讨讨 一位90后,用半截右臂行了一个特殊的军礼,他让全国人民为之动容,为之震撼心灵。他就是排雷英雄战士、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雷神”杜富国。1000多次进出生死雷场,2400多次与死神直接较量,舍身护友牺牲双眼双手,这充满战斗精神的人生历程和敬业奉献的使命担当,感动着我们。杜

9、国富的事迹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引起了全国学子的热烈讨论。班级为此组织了一场主题为“论舍生取义在当代社会的价值”的讨论会。班班 内内 研研 讨讨任务一:孟子的论辩艺术“析义至精”“用法至密”。细读课文,边读边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学习课文严密的论证逻辑,完成课后习题一,为班级讨论会做足前期准备。班班 内内 研研 讨讨舍生而取义提出论点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类比正面反面正面反面舍鱼而取熊掌所欲有甚于生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者患有所不辟所欲莫甚于生何不用有不用所恶莫甚于死者何不为有不为一箪食,一豆羹行道之人乞人不屑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勿失其本心班班 内内 研研 讨讨任务

10、二:小春和小山两位同学为本次讨论会准备了两则事例,请你阅读两则材料,说说这两则材料是否能作为“贤者能勿丧本心”的依据,并谈一谈你对“本心”的看法。班班 内内 研研 讨讨材料一:真卿仕历元、肃、代、德四朝,虽至影迫桑榆,不少懈其报国之心。故尝以正色公言,见恶于元载、杨炎、卢杞诸奸,诬劾贬斥,至于七、八。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李希烈反诏遣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诱,以宰相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凡二十阅月,卒缢杀之于蔡州。(节选自史林测义,有删改)【注】李希烈,因为国征伐有功,封南平郡王,后联合朱滔等人反叛。李元平,奉唐德宗之命御

11、敌,后投降伪任李希烈宰相。班班 内内 研研 讨讨材料二:佛盻于中牟叛,置镬于庭,召大夫而盟曰:“从我者赏之,不从我者罚之。”田英曰:“吾闻义死者不避铁钺之威,义穷者不受轩冕之赐。无义而生,不如有义而死,吾不从也。”乃褰裳就镬。佛盻止之。及襄子既复中牟之叛,闻田英义,召而赏之英辞不受,曰:“一人受赏众人有惭色英若受赏则中牟之士尽愧矣。”(选自太平御览)【注】佛盻(b x):人名。镬(hu):大锅,古代常用作烹人的刑具。铁钺(yu):古代兵器,形状像板斧而较大,用于行刑。轩冕:古时卿大夫的车子和服饰。也指官位爵禄以及显贵的人。褰(qin):撩起。班班 内内 研研 讨讨 “本心本心”是指与生俱来的良

12、心、良知,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恭是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其内核分别为仁、义、礼、智。在本章中侧重指羞恶之心。敬)之心、是非之心,其内核分别为仁、义、礼、智。在本章中侧重指羞恶之心。孟子认为本心孟子认为本心“人皆有之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贤者能勿丧耳贤者能勿丧耳”。“舍生”不能简单理解为牺牲生命这一结果,它是一种超越自私、超越小我的觉悟和境界,是一种敢于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取义”并非沽名钓誉之举,“义”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在当代社会,“义”可以是人生理

13、想,也可以是社会价值观。生命的价值不取决于存活的长度,而在于其存在的意义。在当代社会中,“舍生取义”对实现人生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课课 堂堂 小小 结结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出自孟子告子上。为了把道理说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作者多用比喻,本篇以具体的鱼和熊掌比喻抽象的“生”和“义”,同时,他也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加强了气势,增强了感情。文章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作者认为人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他认为这一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全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生动活泼,表现了孟子雄辩、善辩的才华,也充分体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个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