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静脉治疗护理安全质量目标.docx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1344925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静脉治疗护理安全质量目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医院静脉治疗护理安全质量目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医院静脉治疗护理安全质量目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医院静脉治疗护理安全质量目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医院静脉治疗护理安全质量目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静脉治疗护理安全质量目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静脉治疗护理安全质量目标.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静脉治疗护理安全质量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输液患者、药物发生错误。1. 建立及落实输液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上报程序,护士知晓并能自觉执行这些制度和程序,及时报告输液不良反应事件。2. 核对患者时至少采用两种以上辨别患者身份的方法,对高危药物及血制品严格执行床边双人核对制度。建议使用电子信息系统(PDA)扫描条形码的方法进行核对。3. 每季度持续质量改进,发生输液不良事件时及时进行分析。4. 监测药物错误发生例数。(二)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及工具,减少患者血管损伤。1. 在医疗机构的制度、程序与实践指南中,应明确规定穿刺部位的选择原则,下肢静脉不应作为成年人选择穿刺血管的常规部位。2. 主动

2、评估患者,根据患者病情、治疗方案、药物性状正确选择血管通道器材。强刺激性药物、肠外营养、PH值低于5或高于9以及渗透压大于6m0sm/L的液体或细胞毒性药物建议使用中心静脉导管。3. 静脉或淋巴通路障碍的肢体放置留置工具前要咨询医师并根据医嘱执行。4. 不得在置有血管通道器材的同侧肢体上端使用血压袖带和止血带,但可以在导管所处位置的远心端使用。5. 降低头皮钢针在输液中的使用比率。6. 在满足治疗方案的前提下,选择管径最细、长度最短、管腔最少的血管通道器材。7. 血管通道器材材质首选聚氨酯和聚亚氨酯材质,所有的血管通道器材在X线下均为不透视的,以防意外脱落入人体内的医疗手段的找寻和取出。8.

3、建议血管通道器材需有防止针刺伤的保护装置并建议最好为密闭设计,以防止血液暴露。9. 血管通道器材最好为螺旋连接。(三)改善及提高静脉穿刺技术,保证患者静脉治疗和PICC置管安全性。1. 建立与落实PICC置管技术培训、考核和准入制度。护士经批准获得开展PICC技术资格,定期开展技术教育。2. 成立静脉治疗小组,建立并审核医院静脉治疗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制定PICC置管及维护的操作流程,对医院静脉治疗安全及疑难问题提供指导、教育、咨询、查房、会诊、质量监察、调查、处理静脉治疗不良事件,定期通报静脉治疗安全质量信息。3. 设立PICC导管专科门诊,提供专项技术服务。4. 采用B超引导下的上臂P

4、ICC置管技术。5. 置管前对患者履行告知义务,患者同意后签署PICC置管知情同意书。6. 严密监测PICC并发症的发生。重点监控高危PICC置管患者,如血液病、化疗后骨髓抑制等。(四)加强质量控制,提高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带管安全性。1. 建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导管维护、并发症预防等。专科护士能熟练指导患者和处理导管相关并发症。2. 建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档案,可随时查阅患者的相关资料。3. 带管患者出院时有书面告知维护注意事项、相关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带管患者知晓导管维护的自我维护注意事项。4. 建立静脉治疗门诊,随时能为出院后及门诊患者提供咨询、指导服务。5. 建议成立中

5、心静脉导管维护网络,便于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与跟踪。6. 监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置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例数非计划拔管发生率。=X1QQQ导管留置总日数7. 鼓励患者参与中心静脉导管的自我维护。(五)做好高危药物管理,提高静脉用药安全。1. 建立健全的高危药物使用制度及指引,并对护士进行相关培训及考核。2. 细胞毒性药物在配制中心集中配制,无集中配制时应在病房治疗室配备生物安全柜。有配制细胞毒性药物的安全防护指南,配置时护士应知晓并执行指南。建立并严格执行使用细胞毒性药物安全指引。3. 高危性药物,如高浓度电解质、细胞毒性药物等应单独存放、标识醒目。4. 患者使用细胞毒

6、性、高渗性或血管活性等强刺激性药物时,建议中心静脉导管输入,如患者拒绝则应告知患者相关风险并签署拒绝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知情同意书,床边应挂防外渗安全警示”标识,建立健全防药物外渗指引及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5. 药物残渣和沾染药物有关装置的处理,应按照职业安全和健康管理纲要中有关有害废弃物处理的条款执行。6. 监测高危药物外渗的发生率()。患者静脉使用高危药物发生外渗的例数高危药物外渗的发生率=高风险患者总人数X1(六)减少输液微粒的产生,保证输液安全。1. 静脉药物配置环境药符合要求,最好使用超净台或静脉配置中心完成配药工作。2. 采用密闭式输液,所有的输液管必须配有过滤装置。3. 规范药物配伍

7、管理,同时添加几种药物时要先确认药物间有无配伍禁忌。4. 正确切割与消毒安瓿的:非易折型安瓿锯痕不长于1/4周,开启安瓿前对折断的部位进行消毒。5. 加药时避免使用过粗针头及多次穿刺瓶塞,注射器不得重复使用。6. 建议使用无针系统。当使用无针连接装置时,他们必须与导管或输液管道一同更换,其中任何一部分的完整性有损伤时都应及时更换。7. 消毒瓶时消毒液完全干燥后方可加药,以免消毒液进入液体内。(七)控制输注速度及液量,减少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1.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治疗要求及药液性质等,合理调节、控制和记录输液速度。特殊药物根据医嘱或说明书准确调整输液滴数,无特别医嘱要求的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

8、、治疗要求及药物性质等进行合理调节滴速。老人、婴幼儿宜慢;体弱,心、肺、肾功能不全宜慢;严重脱水、血容量不足适当加快;输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宜慢。通常情况下,成人40-60滴/分钟,儿童20 - 40滴/分钟。特殊药物应根据药物的特性及药物说明书和患者病情调节滴速。2. 静脉输液速度一般以手动流速控制装置调节。若患者年龄、状况和治疗对输液速度要求较高时,应当使用输液控制设备(包括调节器、输注泵和输液泵)。选择电子输液设备时,应考虑设备的安全性能并定期检测设备性能。3. 做好患者的输液安全教育,告知有关注事项,让患者知晓控制输液速度的重要性,不得自行调节输液速度。4. 加强输液速度巡视及做好床边交接

9、班,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确保输液安全。(八)实施集束干预措施,防范与减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 )的发生。1.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的标准计算方法: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血流感染人数高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x10导管留置的总日数2.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监督标准预防措施的执行,使用合格的消毒产品。3. 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时应实施最大无菌屏障。4. 实施操作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5. 进行静脉穿刺及导管维护时,按要求进行皮肤消毒并正确使用敷料。6. 肝素帽/注射接消毒:必须用力摩擦,待完全干后方可连接注射,肝素帽/注射接至少每7天更换一次,必要时随时更换。7. 输注配伍禁忌药或血

10、液、TPN、甘露醇等特殊药物时,应间隔给药并脉冲式冲洗导管。8. 建立导管维护指南,正确使用导管维护专用记录单。9. 每日进行导管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持续质量改进。(九)防范与减少临床输血风险,保证患者输血安全。1. 学习并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性文件,保证临床用血安全。2. 建立并落实输血查对制度。输血前严格执行床边双人查对制度。3. 在实施输血治疗前应取得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4. 全血和/或成分血应从血库或专门存放血液的低温冰箱中取出30分钟内输入,并在规定时间内输完。输血后的血袋应及时送回输血科保存。5. 除

11、生理盐水外,任何药物及液体不能加在全血和/或成分血中。6. 落实输血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上报程序,护士知晓并能自觉执行这些制度和程序,及时报告输血不良反应事件。7. 监测输血反应发生率(% )。发生输血反应的患者数输血反应发生率= X1%输血的患者数(十)加强职业防护,防范与减少护士针刺伤的发生。1. 建立及落实预防针刺伤的安全指引、应急预案及上报制度与程序,护士知晓并能自觉执行,及时报告及处理针刺伤事件。2. 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提高护士自我防范意识与技能。3. 建议使用无针系统。4. 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条例,所有锐器应弃于不透水、防刺穿、防打开的安全容器中。5. 监测护士发生针刺伤例数(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