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教材笔记.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1341808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教材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教材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教材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教材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教材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教材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教材笔记.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教材笔记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 1.1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年份事件: 1946 ENIAC 第一台计算机诞生 1969 ARPNET产生 互联网的诞生 1971 微处理器芯片4004产生 微机的诞生 1981 微处理器芯片Intel8088产生 IBM首推PC 1991.6 中科院高能所接入斯坦福大学 中国人上网 1994年 采用TCP/IP协议实现国际互联网全功能连接 1.2 计算机硬件组成 计算机现实的分类 Sevrer、workstation、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 Server具有相对性、不需专门特定的处理器 基本单位换算: 速率或带宽:T、G、M、K之间进率1000,

2、单位bps 容量:T、G、M、K、B之间进率1024,单位字节 英文简写: MIPS、MFLOPS、MTBF、MTTR 奔腾芯片的特点 32位、超标量、超流水、分支预测、哈佛结构、PCI总线 安腾芯片特点 64位、EPIC 主板的分类: 网卡两层性:物理层+数据链路层 1.3 计算机软件组成 软件=程序+数据+文档 常用软件的分类: 瀑布模型: 计划-定义、可行性 开发:初期-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 后期-编码、测试 运行:运维 1.4 多媒体基本概念 压缩标准的区别: JPEG 静止图像 MPEG 动态图像 超文本:非线性、跳跃性; 唇同步; 流媒体:边下边看 压缩方法分类: 熵编码(

3、无损压缩)-哈弗曼、算术、游程编码 源编码(有损压缩)-预测、矢量量化编码 混合编码 流媒体:边下边看 技术特点:连续性、实时性、时序性(同步性) - 第二章 网络基本概念 2.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三网融合:计算机网络、电信通信网、广播电视网 2.2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定义:独立、自治、共享资源、信息传输 计算机网络地理范围分类:LAN、WAN、MAN 拓扑的定义:几何关系表示的网络结构 通信子网的抽象 与网络拓扑相关的指标: 网络性能、系统可靠性、通信费用 点对点网络不可能有总线型拓扑; 广播式网络中不可能有网状型拓扑 点对点网络中星形、环形、树形、网状型拓扑各自特点; 公式的计

4、算-奈奎斯特准则与香农定理 两定理基本原理: Nyquist 理想低通 有限带宽 Shannon 有随机噪声的低通 关于误码率: 是统计值,样本越大越精确; 不是越低越好,考虑实际需求; 二进制码元 2.3 分组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 电路交换: 过程:线路建立、数据传输、线路释放 特点:优点-实时性高、适宜交互式会话类通信 模拟通信 不足-设备利用率底、不具备差错控制、流量控制 不适宜突发式通信 存贮转发: (1)Message-将发送数据作为一个逻辑单位转发 出错重传麻烦 (2)Packet-限定分组最大长度 如TCP/IP 最大64KB 含分组号 目的端需排序重组 分组交换技术分: (1)D

5、G -无需预先建立链路、需进行路由选择、目的结点需排序重组、 传输延迟大、适宜突发式通信 (2)VC-需预先建立链路、不需进行路由选择、适宜长报文传输 每个结点可同时和其他结点建立多条虚电路、 2.4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协议三要素及其定义 语法-结构和格式 语义-控制信息、动作与响应 时序-实现顺序 OSI七层结构 Datalink、Transport、Network功能; Datalink-建立无差错的数据链路、传送数据帧 Network-寻址、路由、拥塞控制 Transport-端到端可靠透明地传送报文 TCP、UDP协议特点 TCP-可靠、面向连接、全双工、复杂、速度慢、传控制信息

6、 UDP-不可靠、面向无连接、简单、速度快、传数据 TCP/IP与OSI模型的对应关系 TCP/IP协议中传输层、互联层的功能 传输层-建立用于会话的端到端的连接 互联层-将源报文发送至目的主机 常见应用层协议 2.5 互联网的应用与发展(了解) p2p-非集中式、平等、独立路由、自治 2.6 无线网络应用的发展(了解) 802.16-WMAN,无线城域网 802.11-WLAN,无线局域网 Ad hoc-无线自组网 (1)WSN-无线传感器网络 (1)WMN-无线网格网 -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3.1 局域网与城域网基本概念 局域网技术三要素: 网络拓扑、传输介质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局域网介

7、质访问控制方法: CSMA/CD、Token bus、Token ring IEEE对Datalink划分为LLC和MAC层 IEEE802标准中.1 .2 .3 .4 .5 .11 .16 所述内容 3.2 以太网 CSMA/CD特点: 共享介质、广播、会听、平等竞争、随机、冲突、退避、 传输效率不稳定、 实时性差、低负荷、易实现 CSMA/CD发送流程: 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止、延迟重发 理解以太网数据收发过程: 冲突窗口2D/V 51.2微秒、 以太网帧长度64B-1518B 以太网的实现:网卡、收发器、收发电缆线 网卡作用-编解码、帧拆装、CRC校验 MAC地址的唯一性: 48

8、bit,厂商ID + 产品SN ,各占3个字节 CSMA/CD、Token bus和Token ring的区别: CSMA/CD-随机、实时性差、低负荷、易实现 Token-确定、实时、重负荷、实现困难 3.3 高速局域网的工作原理 快速以太网及千兆以太网特点: 相同-帧格式、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接口 不同:快速以太网-发送间隔10ns、MII介质独立接口、 双绞线及光纤 802.3u 千兆以太网-发送间隔1ns、GMII介质独立接口、 双绞线及光纤 802.3z 万兆位以太网特点: 光纤、全双工、sonet/net、STM-64模式、10GMII 帧格式相同、不用CSMA/CD

9、3.4 交换式局域网与虚拟局域网 交换式局域网的概念及特点: 概念-多端口之间建立多个并发连接 特点-低延迟、高带宽 支持不太速率和工作模式 支持VLAN 交换式局域网端口和MAC映射表: 端口号与MAC地址 地址学习 帧转发方式: 直通、存贮转发、改进的直通 VLAN组网方式及特点: 组网方式-端口号、MAC地址、网络地址、IP广播组 特点式-管理方便、安全、服务质量高 3.5 无线局域网 无线局域网的分类及特点: 红外-视距,包括定向、全方位、漫反射 安全、抗干扰、简单、传输距离短 扩频- DSSS、FHSS、抗干扰能力强 802.11b (1、2、5.5、11Mbps)与802.11a

10、(54Mbps)速率 802.11层次模型结构: 物理层+MAC MAC-争用型 DCF+CSMA/CA 非争用型 PCF 3.6 局域网互联与网桥工作原理 网桥的作用、工作过程及分类 作用-数据接受、地址过滤、数据转发,分割流量、连接局域网和局域网 工作过程-接受、存贮、地址过滤、帧转发 分类-源路由网桥 + 透明网桥 各种网络连接所用的设备: 局域网互联-网桥 局域网与广域网、广域网与广域网-用路由器或网关 网络设备工作的对应层次 Hub集线器-Physical Bridge、Switch-Datalink Router路由器-Network,分组存贮转发、路由选择、拥塞控制 Gatewa

11、y网关-Application - 第四章 网络操作系统 4.1 网络操作系统的特点 单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设备I/O 单机OS的组成及结构: 组成-驱动、内核、接口库及外围组件 结构-简单、层次、微内核、垂直和虚拟机结构 OS启动进程的机制: DOS-EXEC Windows-CreatProcess 常见文件系统: DOS-FAT Windows-VFAT OS/2-HPFS NT-FAT32、NTFS 网络OS的基本任务: 屏蔽差异性、提供网络服务、实现资源共享管理、保证安全 4.2 网络操作系统的演变(无考点) 4.3 网络操作系统的类型与功能 网络操作系统的分类: 专用型、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