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上传人:p****u 文档编号:551339695 上传时间:2024-06-22 格式:PPTX 页数:27 大小:5.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二世而亡西汉衰亡新朝速亡东汉衰亡BC207BC207年年时空定位文景之治文景之治西汉建立西汉建立西汉强盛西汉强盛光武中兴光武中兴1.两汉王朝发展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楚汉之争中获胜,建立汉朝,定都长安(今西安),史称西汉,刘邦即汉高祖。材料: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樊树志国史概要问: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承袭秦制。材料: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2、,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以推“私恩”把王国土地分封子弟为列侯,由皇帝制定这些候国的名号。摘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汉代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推选标准:推选标准:品行(主要)、才学“孝孝”和和“廉廉”,察孝廉,举茂才察孝廉,举茂才选官过程:选官过程: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进行考察,选取合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进行考察,选取合适的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最后经考核再任命。适的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最后经考核再任命。影响:影响:利:扩大选官范围,提高官员素质,利:扩大选官范围,提高官员素质,是比是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较完备的选官制度,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进一步打破贵族政

3、治;任免权由进一步打破贵族政治;任免权由中央掌握,加强中中央掌握,加强中央集权。央集权。弊:主观性、封闭性,容易任人唯亲,形弊:主观性、封闭性,容易任人唯亲,形成小集团;后期弊端日益严重,选官制度腐败。成小集团;后期弊端日益严重,选官制度腐败。察举制察举制面临的问题项目措施作用诸侯强大,威胁中央诸侯强大,威胁中央相权过大,威胁皇权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豪强游侠,扰乱社会豪强游侠,扰乱社会政治经济混乱,弃农从商经济混乱,弃农从商经济思想混乱,不知所从思想混乱,不知所从思想匈奴入侵,边患严重匈奴入侵,边患严重边疆推恩令;设中朝;察举制;设刺史;用酷吏。改革币制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征收财产税罢黜百家,独尊儒

4、术,设五经博士北击匈奴;张骞通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加强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增加财政收入加强中央集权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推动民族交融;汉武盛世与西汉强盛汉武盛世与西汉强盛为配合对外匈奴的战争,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的路上要道丝绸之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路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拓展】丝绸之路起点途经地终点主要货物主要意义陆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长安西北、中亚欧洲、非洲漠北、南西伯利亚咸海、里海北长安、成都四川、缅甸、印度中亚、西亚中国沿海南海、印度洋、东海西亚

5、、北非、朝鲜日本欧洲、小亚细亚促进了东西方物质技术文化交流!丝绸民族迁徙茶、马瓷器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道,后人在这条商路上发现了大量丝绸遗存,因此将它命名为“丝绸之路”。吕氏汉高帝妻族、汉惠帝母族汉高帝妻族、汉惠帝母族窦氏汉文帝妻族、汉景帝母族窦漪房、窦长君、窦广国、窦婴卫氏汉武帝妻族卫子夫、卫青、霍去病上官氏汉昭帝妻族上官皇后、上官桀、上官安霍氏汉宣帝妻族霍成君、霍光、霍显、霍禹许氏汉宣帝妻族、汉元帝母族许平君、许广汉、许延寿、许嘉王氏汉元帝妻族、汉成帝母族王政君、王凤、王根、王莽皇帝孱弱;外戚干政;宦官专权皇帝孱弱;外戚干政;宦官专权两汉衰亡的原因外戚干政:外戚干政:以中国为

6、代表以中国为代表的封建君主的妻妾母亲娘的封建君主的妻妾母亲娘家人利用皇帝年幼或者无家人利用皇帝年幼或者无能把持朝政的现象。能把持朝政的现象。宦官专权:宦官专权:皇帝将君主权皇帝将君主权力赋予一部分给自己的家力赋予一部分给自己的家奴奴-宦官,让他们去干预宦官,让他们去干预朝政,形成宦官专权的局朝政,形成宦官专权的局面。面。两汉衰亡的原因领域总结两汉王朝衰亡的原因初探规律王朝衰亡的规律政治经济社会皇帝孱弱 宦官专权 外戚干政党锢之祸(朋党之争)豪强地主军阀割据土地兼并赋税沉重小农破产阶级矛盾农民起义社会危机1.从统治者找原因,统治集团矛盾:中央内部矛盾,中央与地方矛盾,官员之间的矛盾2.从政府政策

7、找原因,赋税等剥削问题3.从被统治阶级(农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其他原因:自然灾害;外部入侵等辉煌的两汉文化“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统一,维护政治和思想的大一统,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思想文化专制)“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君权神授”对君主:神化君权,巩固君主专制(从“民本”到“君本”);对人民: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防止暴政。“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礼)“仁政”(以德为主,以刑辅德):限田、薄敛、省赋役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汉代新儒学特点:兼采百家,外儒内法,思想专制(实质),儒学神秘化、法制化、政治化实质:思想文化专制实质:思想文化专制 汉武帝

8、尊崇儒术 儒家主流:类别代表人物或作品特点或影响史学司马迁的史记上起黄帝下至武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班固的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史记、汉书史料价值:属于文献史料,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受编撰者所处的时代、立场、阶级等因素影响。类别代表人物或作品特点或影响史学司马迁的史记上起黄帝下至武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班固的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文学汉赋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乐府诗乐府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诗,很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五言诗语言朴实、生动,传播广泛医学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神农本草经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科技九章算术在

9、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有重要地位西汉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2018全国卷高考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表4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上上(圣人)上中(仁人)上下(智人)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愚人)尧、舜周文王孔子孟子屈原荀子子贡范蠡廉颇老子商鞅韩非齐恒公吕不韦荆轲秦始皇李斯陈胜宋襄公 夏桀商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4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分析】本题为开放型试题,意在考查考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包含考纲要求的多方

10、面能力。就每一位考生来说,具备其中一种能力,就不难对材料提出自己的看法。而提出看法,是本题成功的关键。考生可以将材料作为一个整体,全面把握所含信息,可以评价,可以评价“人分为等级人分为等级”这一历史现象的渊源这一历史现象的渊源或影响或影响(总)(总),也可以综合提取材料中九等人的信息;运用归纳、概括、比较等历史学思维方法,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历史环境下,概括并说明材料中等级排列的标准、时代原因,也可以就材料中某类、某等、某个具体人物的等级排列的原因、合理与否等提出看法(分),并调动所学历史知识,予以说明。分:分:【答案示例】看法:班固按当时的观念将老子列为第四等,不合理看法:班固按当时的观念将老

11、子列为第四等,不合理说明:老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开创了道家学派,提出了顺应自然、万事万物相互依存、无为而治等思想,被奉为道教创始人,影响很大,也可以列入圣人行列。总:【参考答案】看法:主流思想影响史书的记录和历史人物的评价看法:主流思想影响史书的记录和历史人物的评价说明:东汉时,儒家思想占据主流地位,儒家倡导的仁政等思想理念影响班固对历史人物的记录和评价;汉书将尧、舜、周文王、孔子列为上上等的圣人,这些人均是儒家所推崇的“内圣外王”的贤明君主,体现儒家“法先王”的理念;奉行法家思想的秦始皇、李斯被列为中下,昏庸无道、腐败亡国的夏桀和商纣王被列为下中、下下等的愚人,这些人的理念与儒家所倡导

12、的“仁政”思想相违背,通过历史批判弘扬儒家施仁义、行王道的政治主张;陈胜起义推翻暴政的秦王朝,被列为中下,这与儒家提倡的“仁义忠孝”观念冲突,通过史书批判,弘扬忠君思想,鞭挞“乱臣贼子”。综上所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上升为社会主流思想,儒学深刻的影响着史书的修撰和历史人物的评价。(2020山东高考2)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 B强化了经济控制C开通了丝路贸易 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董仲舒曾经提出三条主张:一是在中央建立太学,地方设庠、序,广泛培养

13、官吏人才;二是责令地方官每年推举二人给朝廷;三是朝廷对这些人才进行考察,量才授官,他的这些主张()A.建立起自上而下的教育体系 B.为察举制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C.以“大一统”为根本指导思想 D.强调对官僚队伍进行全面管理有学者认为汉代采用“王霸道杂之”的统治方式,即“以经典为依据的道德教育”与“以法律为依据的外在管束”相结合。这一方式体现了()A诸子百家思想的趋同性 B儒家仁政思想的普适性 C政治意识形态的现实性 D法家治理意识的灵活性总时代特征: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也是中华文明形成并初步发展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时期,也是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时期,同时也是封建社会民族关系初步繁荣时期。这一时期,中央政权确立了加强对边疆管辖的方式与方法,基本上确立了中原王朝对各族所推行的民族政策,各族人民的友好往来和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这一时期科技文化也得到很大发展,为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奠定了基础。Thank YouPresente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