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考试试题E卷(附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1335636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E卷(附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E卷(附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E卷(附参考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E卷(附参考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E卷(附参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理论考试试题E卷(附参考答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理论考试试题(E卷)一术语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共鸣2文学传播3社会历史批评4创作个性5意象二名言分析(每题4分,共20分)1“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做”。 2“仅仅对一个人有价值的东西是没有价值的,这是文学铁的规律。”3“种族、环境、时代”。4“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5“我所评论的就是我!”三简要回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网络文学是什么?你是如何评价这种文学现象的?2对比现实型和理想型文学作品的特点,并举例说明。3文学言语的审美性表现有哪些?4说说叙事的构

2、成情况。5抒情作品的特点是什么?四详细阐述题(每题10,共30分)。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文学批评特点多样性的理解。2叙事的意识形态功能表现在哪里?3举例说明文学消费作为特殊精神产品的表现。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E卷)参考答案一术语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共鸣: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特有的一种状况,是读者与作品形成强烈心灵感应,或不同读者在同一作品中产生相近心灵感应的现象。原因。艺术原因。情感原因:观念相通、情感经历相似、意志愿望相近等。共同美。类型:一是指读者与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及作者灌注于其中的情感及意义等形成强烈的共鸣,二是指不同读者面对同一作品而产生出大体相同或相近的共鸣。2文学传播

3、:指文学生产者借助于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文学信息传递给文学消费者的过程,即文学的出版制作和发行(流通)。3社会历史批评:最常用的批评模式之一。强调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文学是再现生活并为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形成的,因而文学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社会认识功用和历史意义。分析、理解和评价作品,必须将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活经历等与作品联系起来考察。4创作个性:作家特有的思想气质、生活经验、社会思想、审美观念、艺术修养等精神特点的总和。5意象:表意性的特殊的艺术形象。二名言分析(每题4分,共20分)1“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做”。 典型人物的特点。2

4、“仅仅对一个人有价值的东西是没有价值的,这是文学铁的规律。” 瓦雷里。 抒情自我与社会的联系最突出地体现为与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联系。个性+社会。“一个成功的抒情诗人,必定怀有一颗独一无二的心灵”。3“种族、环境、时代”。 西方最典型的社会历史批评。泰纳艺术哲学:认为艺术来自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种族是先天的生理遗传,内在的;环境包括外在的地理;时代指后天的文化因素。如希腊雕塑的形成原因。4“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 鲁迅。“知人论世”说。通过了解作家和时代背景,才能在作品中得到真正的理解。中国古代最

5、典型的社会历史批评。孟子万章上:孟子对弟子咸丘蒙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对学生方章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5“我所评论的就是我!” 主体参与。表现论批评观。立足批评主体,批评的目的不是重建和阐释对象本来面目,而是批评家的自我实现和需求的一种精神方式。批评是一种主观性创造。法朗士:优秀的批评家就是这样的人,他把灵魂在许多杰出作品中的探险活动,加以叙述。三简要回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网络文学是什么?你是如何评价这种文学现象的?一种用电脑创作、在互联网上传播、供网络用户浏览或参与的新型文学样式。背景是因特网。特点有:一网络创

6、作手段既简便又多样化。二强烈的主观表现和自我实现色彩。三独特的写作和阅读方式。1)多媒体、多门类的综合2)超文本化。四类型多样。2对比现实型和理想型文学作品的特点,并举例说明。都是直接,明确情感,但现实型:真实、客观、再现,小人物,冷静客观的逼真。取材于现实理想型:理想、情感、主观表现,英雄,绚丽多彩的夸张。取材于神话。3文学言语的审美性表现有哪些?内指性、心理蕴含性、阻拒性。4说说叙事的构成情况。叙述内容:被讲述的故事(讲什么),叙述话语:讲述故事的语句(讲的形式),叙述动作:“叙述”活动本身(如何讲)。5抒情作品的特点是什么?1)抒情作为一种主观表现,并不脱离现实,而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评

7、价,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意识中的改造。主观+现实。对“化景物为情思”的理解:化实为虚和超时空的自由。2)抒情自我与社会的联系最突出地体现为与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联系。个性+社会。“一个成功的抒情诗人,必定怀有一颗独一无二的心灵”,瓦雷里:仅仅对一个人有价值的东西是没有价值的,这是文学铁的规律。3)文学抒情是一种审美表现,需要适度的意识控制与思维参与,需要创造有序的话语组织形式,与普通情感宣泄不同。抒情主体把自己的内心体验作为对象来表现,既是情感的释放,又是情感的构造。感性+理性。李贽的偏差:“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文学抒情和普通日常情感区别:其一,精心选择、提炼和改造的结果;其二,有理性参与

8、;其三,重新审视和表现;其四,内在自足的审美形式世界。四详细阐述题(每题10,共30分)。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文学批评特点多样性的理解。科学理性。认识论批评观。从认识论出发,认为批评是一种认识的过程,是一种科学的认识活动,立足于批评对象,强调客观性,批评是一种科学。普希金“论批评”:“批评是科学,批评是揭示文学艺术作品美和缺点的科学”。主体参与。表现论批评观。立足批评主体,批评的目的不是重建和阐释对象本来面目,而是批评家的自我实现和需求的一种精神方式。批评是一种主观性创造。法朗士:优秀的批评家就是这样的人,他把灵魂在许多杰出作品中的探险活动,加以叙述。鲁枢元:我所评论的就是我!社会批评性质。价

9、值论批评观。即艺术和社会相结合的意识形态特性,深刻地联系了社会意识形态,在社会意识形态中评估其他文学现象,通过批评话语对社会意识形态起巨大作用。不仅以文学作品为直接评价对象,而且以社会生活为间接对象。优秀文学批评家,往往是优秀的思想家。别林斯基:公众是文学的最高审判、最高法庭。萨特:读者的接受水平如何,作品就如何存在。毛泽东:文艺界主要斗争方法之一,是文艺批评。文学批评三观念融合。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既是主体的,又是客体的;既是艺术的,又是社会的;既是知识的,又是科学的。极端的认识批评观,过分强调科学性,导致非人本化。如“不是歌德创作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作了歌德”。极端的表现论批评观,过

10、分强调主观性,导致非理性化。极端的价值观批评论,过分主张实用性,导致了非艺术化。2叙事的意识形态功能表现在哪里?1)从叙事的内容来看,任何叙事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某种解释,必然带有时代、民族等意识形态的印记。如旧约是希伯莱民族意识形态的体现。2)从叙事方式来看,一定的叙事写作方式形成一定的写作风格,而种种风格背后的制约要素之一就是审美意识形态。譬如自然主义是19世纪实证主义意识形态的体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真实的幻觉”和话语霸权。现实主义“写实”风格,是“自由、平等、公正、客观”观念的反映 。“纪实”(道格玛电影)是“伪真实”。3举例说明文学消费作为特殊精神产品的表现。文学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文学产品中作家的创造性劳动难以作定量评估,优秀的文学产品具有超时代性,价值损耗特殊,文学产品的消费具有再创造(文化传播)的性质,需要消费者的积极参与,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