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句击要》的体会刘立千.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1334503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三句击要》的体会刘立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读《三句击要》的体会刘立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读《三句击要》的体会刘立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读《三句击要》的体会刘立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读《三句击要》的体会刘立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三句击要》的体会刘立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三句击要》的体会刘立千.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椎击三要的甚深开示刘立千先生(2010-07-07 11:18:53) 转载标签: 宗教觉性妄念真性刘立千成都杂谈分类: exordinary(推荐) 读三句击要的体会刘立千 巴珠乌坚居麦曲杰旺波大师著三句击要或译为椎击三要义,属于明心见性的教授,提出如何明心见性、如何保任及见性中如何排除妄念干扰的三条纲领。对这些纲领用简单三句话打中见性中的要点,故名三句击要。 这三句话:第一句“认识唯一觉性面”;第二句“一决定中坚决定”;第三句“解脱理上坚道力”。 未说三句要义之前,先说说见性的道理。见性就是明心见性。明的就是自心。先要认识自心,吾人之心大约有两种情况,一是真心,一是妄心。真心就是灵明觉性,

2、是要求见的心;妄心就是分别妄想,是要息去之心。这两种心从无始以来俱是混在一起的。真心被妄心所蒙蔽,不易见到(悟),要拨开妄心才能见到真心。 那么,这整个真性的本来面目究竟是怎么样的? 这就是第一纲要即第一句,“认识唯一觉性面”。认识自心的本来面目,即悟空明之见。 自心的本体空而无有相,不可指认,但它又不是空空如也如冥顽之物,而是空而有觉,即有灵知。同时它的本性光明又能朗照一切,有明又有妙用,能明白显现一切。这觉、明、现三分就是觉性的实相,直指此三即是自心的本来面目。 见性者第一要求悟此空寂灵明之心,就是空明心体。这悟的一念,就是解脱本智,是众生本有之性,也叫本觉。 楞严经讲话说:“在迷众生,流

3、转生死,轮回六道,随业沉浮,其自觉智光(真心)则不变不动,比喻如日,虽为云盖,一旦云散天开,则明朗光辉,大千炳耀,由不觉而始觉,由始觉而本觉。”本觉即佛也。 所以第一纲要即第一句,就是要明见心体,要求见此真心。见性的要点,就是离开虚妄之心,“真性是内无依根,外不循尘的,如悟到这一点,即见性豁如虚空,无碍无边。本来明妙,不动周圆,无穷妙义才能够因此而彰显。”故本有真性是被分别妄念所掩盖,要拨开妄想才能见到真性。但是不能为了去掉妄想杂念,去看空守静、排除杂念,而忘掉觉性,则纵然定力很深,也逃不了堕于三界禅定。偏于空性,空而无念,则为无想天。所以千万不能守空,而且始终不要忘记觉性。其实妄念一起,只要

4、真性一照即了,不必过分用心。同时还要照到心的明分(光明),它有能反映客观外界的作用,这作用就是真心妙用,要坚信不疑。对于所显(相),心不染着,听之任之,就可以了。心灯录说得好,做工夫要既不着相,也不落空。不着相就是对妄想不去取相、执相;不落空就是随时都要有觉性在。 妄想虽然能障蔽真性,但它对真性既不能沾染、也不能动摇,所以真性之体是无缠无缚的,不存在解脱的问题,此为第一句的要点。 第二纲要第二句“一决定中坚决定”。 既然决定以求见“空明之心”作为正见,那么就应该在一切时中坚持此“心空而又明朗”之见不动摇。当然我们的妄想还很多,觉性出现只占万分之一,而妄念出现就占九千九百九十九。所以摆在求见性人

5、面前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对待妄念的问题。只要明白一条道理,即相信生起妄念是真如光明之妙用。真心犹如虚空,为一切法之界或依处,一切轮回万法种子,均包容在真心之内,由此等种子出现三有轮涅诸现象。要明白它们出现的道理,都是由于觉性光明的妙用,为觉性的大智所现,要不执不取,方可解脱。因为这些现象既然包容在觉性真心体之内,它们本无自体,亦无自性,本来是空,与觉性为一体,此等自性,皆属法性,法性平等。实相宝藏论中说“轮回涅磐无有自相”、“轮涅在觉性中故皆平等”(实相藏31)。“与真如成为一界”,故轮涅之用即觉性光明之用。它们的起现,则是觉性光明妙用之所现,实相宝藏论说“轮回涅磐于觉性中以不灭之妙用而起现”

6、(实相藏28)。 说“一决定中坚决定”,决定的就是要悟“一切所现皆为唯一觉性大智所现之受用和游戏”、“一切万法除在觉性上显现外,别无它处可现”(阿旺彻却5456)。故三有轮涅一切分别妄想,皆是觉性光明妙用所现之游戏,对一切妄想所现,不论染净,要坚决相信皆为觉性光明之妙用,无取无舍,妄念就包容在法身中,它显发的是一切均归为道用,应不作选择,不管妄念,只保任空明觉性常在即可。 噶举派说妄念是法身波,对妄念不但不加憎嫌,而且还要认识它就是法身之用。 三自解脱论说,“空明觉性为本智,现法随缘皆可现,实相本无有决定;自起、自现、自处灭,如海与其水和波,妄念本是法身色,余无法界而可修”(三自解脱论138)

7、。 若不明白一切所现皆为觉性光明之妙用照显出来的道理,一念迷用,则由三有轮涅种子引发无明烦恼,生起贪嗔,感受苦乐,而仍落于业缘因果之中,构成生死轮转。坚信唯一法身之用的见地,护持相续,心如河流自然而住。如云:“保任唯一法身用,决定唯此无它胜所以见解上要坚信万现均是觉性光明之妙用,在这一决定上不变,此为第二纲要即第二句之要点。 第三句“解脱理上坚道力”。 若是妄念太多,只明了觉性光明之用,还不能制止,则用第三条纲要,掌握妄念的四条规律,即明白妄念起灭的几种道理,妄念则得解脱,这是在道理上锻炼坚定道力的方法。坚定的意思,就是不为妄念所动,妄念即不起作用。要点在明白妄念自解的道理,此为窍诀。掌握了窍

8、诀才算达到枢要(要点)。四要点均是归道用的方法。这四种妄念解脱的道理是: 1本解,本来解脱。认识解脱之处为觉性,要解脱的是妄想杂念。觉性是无为不变的,妄想不能沾着它,所以觉性上不存在缠缚和解脱的问题,故说本来解脱。明白了这条道理,只保任空明觉性,坚决相信妄念对觉性无有损益,不去管它,具备这种信念则为第一解脱法。 2自解,自行解脱。认识妄念是无自性的,自生自灭,譬如蛇结,自结自解,不须功用对治。若无此种信念则不能解脱妄念。本来妄念自起自解,这是法性,一般不修道的凡夫都是如此,问题就在于他们一不了解觉性,二不知解脱的道理。故只执妄想是实有,起惑积业,随业沉浮。所以对妄念是不能阻止,也是打不死的。凡

9、妄念起时,只要知道它既无自性而又自起自灭,则不会积业。懂了这个要点,就算是得到大解脱的第二枢要。 3。起解,起即解脱。认识妄念随起随灭,如水上写字。这与上面所说的第二点颇为相似,其不同处是要护持随起随灭,不使相续,不可执著。“离执即体(觉性)”。妄念一渗漏,则为轮回业因,故应善护其随起随灭,至关重要。 4凝解,凝视解脱。保任空明觉性,妄念起时,则抛开妄念,去凝视虚空,使其心无所向,妄念顿断,如水融于水。根桑活佛指示凡起烦恼妄念,不须断、不须转,只用觉性一照,诸妄皆消。更不能追随于妄念之后,去走攀缘老路。 以上四种方法,重在了解妄念自生自灭的规律。凡妄念起,都要知道随时保任有觉性在,不用强制排念

10、之法,所谓坚定道力,即坚定这种看法(见),信念上坚持不动摇。“锻炼”就是锻炼这种见地。 以上仍属有点功用之道,大圆满主张直悟空明觉性,不主张功用,是任运无修的。 还有三种人也不须四种解脱法的锻炼。三种人,一、上根利器的人,已悟觉性空明,即知觉性为法身,凡心起动,即知为法性者,则已从妄念中解脱了,如到金洲,找不到普通沙石,没有一点迷乱之念,这时就不须用这解脱法;二、中等根器人,上者,如虚空中留不住冰雹,妄念留不住,也不须用。中根下者,如盗入空室,盗者无所获,空室无所损,即妄即觉,已无妄想攀缘之余地,妄念对他已无得失损益者,亦不须用;三、下根上者,如盗一入室立即面熟,一起妄念马上知道,妄念起解同时者,亦不须用。为什么?因为他们对解脱处的觉性,已经了解并熟谙要点,故不须用此法。 总上,见性就是两件事要解决,一是悟真性,二是排除妄念。但要有信念,真心是无生不灭的真实,妄心是虚幻不实的东西,是刹那生灭的,任其自生自灭,不去管它,妄去则真自现,对此要有正确的见解和坚固信念。三句击要就重在培养这种正见,锻炼这种信念。来自:逝者如斯不舍昼夜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