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十大问题.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1333851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十大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试论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十大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试论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十大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试论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十大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试论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十大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十大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十大问题.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 要:可连续发展战略成为中国城市跨世纪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初步以哈尔滨市为例探讨了城市可连续发展规划的背景、依据、准则、方法、战略目的、社会措施、经济措施、工程措施、生态建设及与国家政策的战略对接等十大战略问题。一、一个共识:城市规划实行可连续发展战略的必然性城市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象征和生产力的空间载体,是一定地区内经济集聚实体和纵横交错经济网络的枢纽。统观全球经济态势,经济重心重要集中在城乡集聚区,可以认为,只有城市及其集聚区的连续发展,才会有区域的连续发展,国家的连续发展乃至于全球的连续发展。1994年6月在英国曼彻期特举行94环球论坛作为连续发展委员会第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其主题就

2、拟定为:城市与连续发展。面对21世纪全球城市时代的严峻形势,城市问题更成为可连续发展最为关注的主题之一。从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连续发展已成为联合国环境与开发署等国际组织共同关注的主题,而城市已成为可连续发展的两个重要焦点之一。我国政府在制定中国21世纪议程时十分注重人类住区连续发展问题。可连续发展科技行动中,就有开展城市现代化和城市连续发展研究,为城市现代化和连续发展提供战略、规划、设计、管理的理论模式等重要内容。邹家华副总理在1996年6月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联合国第2次人类住区大会高级别会议上明确指出“能否在世界上建设健康、安全、公正和可连续发展的城市、乡镇和农村,需要

3、我们以新的视野探索和寻求新的出路。”可连续发展是“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互相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道路”。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国家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和可连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地。城市规划是实现城市科学有序发展的蓝图,是各级政府指导、管理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在全球城市化时代即将来临之时,我国城市化进程进入到加速成长阶段,1996年全国城市化水平达29.4。但是城市发展在宏观、中观、微观均出现不同限度的非可连续问题,急待加以调控(见表1)。表1 中国城市可连续发展问题分析表空间尺度/城市问题宏观(城市区域)中观(城市)微观(城

4、市社区)城市经济城市间职能分工不明确。结构趋同,缺少特色,反复建设城市经济活力局限性,经济效益差,单纯追求高、大、全城市中许多公司面临困境城市布局大城市建成后不断以摊大饼式地向外拓展,城乡结合部布局杂乱,乡镇公司过于分散开发区过多过滥,土地资源浪费,老城改造更新和历史欠帐较多, 环境保护不够社区服务设施,安全保障体系等不尽人意城市基础设施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缺少统盘考虑,以邻为壑、各自为政,反复建设对城市发展需求结识局限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供应局限性城市生态人口连续膨胀下区域生态环境恶化、林地、草地退化、沙化、碱化、旱化三废污染加剧,植被、地表破坏严重,地下水资源减少缺少公共绿地

5、和休闲环境城市形象“千城一面”城市风貌缺少鲜明个性和高品位形象特性“千楼一面”城市管理战略、宏观上缺少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缺少分类指导条块分割,存在盲目性、被动性和随意性等短期行为简朴化地市合并后的哈尔滨市国土面积达成5.3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914.9万人(1997年),在综合实力增强的同时,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城乡关系、空间开发强度与顺序等矛盾也有所增强,这类矛盾的解决,必须有强有力的发展政策加以调控,才干使哈尔滨市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之路。可连续发展战略正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念。城市可连续发展规划一方面强调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也非常注重城市质量(涉及生态环境质量、城市风貌形象质

6、量、城市文化质量等)的逐步提高。可连续发展规划的实行将引导城市走向稳定、协调的发展之路,对城市进一步优化生存环境、发明发展条件、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影响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二、两个主线转变:国家政策对城市可连续发展规划的指导从我国的宏观政策来看,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23年远景目的规划这一跨世纪的战略中提出,我国经济连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两个主线性转变:一是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二是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两个主线性转变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中重要的举措。两个主线性转变规定城市发展改变本来固有的模式,可连续发展战略的实行与两个主线

7、性转变对城市的具体指导意义是相辅相成的。两个主线性转变规定城市规划进行全方位的战略性变革(见表2)。表2 中国城市可连续发展规划发展方向分析计 划 经 济市场经济、可连续发展规划哲学以人为中心人与环境并重规划目的贯彻国民经济计划与国民经济计划相辅相成发明可连续发展的人居环境规划任务以建设为主的物质性规划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综合性规划规划方针“十六字”方针: “工农结合,城乡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尊重人、自然和历史文化,发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连续发展城市规划内容发展规划、布局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平面、静态)发展规划、布局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生态规划、景观风貌规划、城市管理规划有机结合

8、的环境整体规划(立体、动态)规划理论单一的建筑学建筑学、地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园林学、系统工程学等多学科协同作战的城市学规划标准严格贯彻国标与国际标准对接并突出地区性特点规划方法与技术定性为主定性、定量、定位、定景、定施的综合集成与“3”等技术应用规划视野就城市论城市就区域论区域就现状论现状以区域系统观和动态时空统一观,研究城市区域化和区域城市化的科学调接问题规划审美观空间形式美生态和谐美规划价值观高标准、高消费适应性、可连续性规划主体与城市建设投资渠道政府由上而下进行拨款、投资政府、公司、外商、上、下、左、右等多渠道、多方式规划管理领导决策存在随意性、盲目性问题规划管理法制化、科学

9、化,领导决策与民众参与相结合三、三个面向:城市可连续发展规划制定准则实行城市可连续发展规划应遵循“三个面向”的准则,既要面向世界,还要面向现实,更要面向未来。只有面向世界,才干在世界经济开发、开放、可连续发展的大格局中找准城市可连续发展的地位,明确开发战略的目的和方向;只有面向现实,才干摸清都市圈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区分异和组合特点,从而可以因地制宜,突出构建重点,体现和发明城市的特色;只有面向未来,才干在跨世纪的高度高瞻远瞩,远虑近忧,妥善解决好城市可连续发展战略工程构筑的远近关联,将其置于一个滚动过程中,形成巨大合力的后劲。只有坚持三个面向的准则,才干从国内外可连续发展大格局和大趋势中,

10、科学谋划城市可连续发展战略,为增强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活力发明条件和新的动力。四、对市情的再结识棗城市可连续发展规划的坚实基础科学拟定城市可连续发展战略对策,必须对城市市情进行重新审阅,从中挖掘真正故意义的优势条件,同时认清局限性,以使城市可连续发展规划制订有明确依据。地市合并给哈尔滨市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哈尔滨市成为全国各省辖市中国土面积最大的城市,同时宏观形势的变化和社会经济二元化限度加大等给哈尔滨市的发展带来新的问题。当前,对市情再结识和科学评估应重点把握住影响城市可连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并进行多视角的分析和评价。对于哈尔滨市而言,区位因素、历史基础,综合经济基础,知名度是制定可连

11、续发展规划的重要影响因素。1区位因素哈尔滨市地处我国沿边开放的第一线,黑龙江省是我国内陆边境地区发展限度最高、国际合作前景最佳的省份;从国际合作的区位来看,哈尔滨市处在东北亚腹地,是欧亚大陆桥重要的城市;从更广阔的空间范围来看,哈尔滨市是我国寒地中最具实力的城市。总体上讲,哈尔滨市的宏观区位既有优势,也存在劣势,随着中俄贸易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和关系的改善,哈尔滨的宏观区位条件将进一步得到改善。2历史基础哈尔滨历史上就曾是东北北部最大的商业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192023中东铁路建成通车后哈尔滨成为欧亚大陆桥上重要的交通枢纽。至二十年代初,日、苏、英、美、法、德等国在东北北部经营进出口的投资几乎

12、所有集中于哈尔滨;19141931年先后有33个国家到哈投资办公司,占外商在东北重要城市投资总额的33.6;有28个国家14个外国侨民居住在哈市,共有16个国家在哈开设领事馆,国外设立的金融机构16家,外国商店最多时达2502家,与40多个国家(地区)的100个重要城市有经贸往来。可见,从历史上哈尔滨市就是一个国际化非常强的都市。3综合经济基础从“一五”时期开始,哈尔滨市就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目前,哈尔滨市的机电设备、工量具、中小型轴承、医药、亚麻纺织已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工业生产基地。地市合并给哈尔滨经济带来的最大的变化是使哈尔滨市成为我国省辖市中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但经济效益随着设备

13、陈旧等因素的下滑以及城乡二元化经济格局也给哈尔滨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困难。4知名度优势哈尔滨素有“中国冰城”之美誉,哈尔滨的知名度一方面来自她是中国最北的省会城市。作为中国的“冰都”,哈尔滨冰雪节成为世界四大冰雪节之一,9 6 冬亚会的召开,使哈尔滨在世界冬季体育活动中也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哈尔滨洽谈会已成为与“广交会”齐名的重要贸易盛会。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已成为令人瞩目的国家级音乐文化艺术活动盛会。此外,城市建筑的欧式风格、“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的美誉及众多知名的文化活动也使哈尔滨拥有了更多的城市魅力。作为中国寒地城市的象征,哈尔滨正日益走向世界。五、“五定集成”:城市可连续发展规划研制的

14、方法论城市可连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必须有科学的方法论进行指导。综合区域科学、地理科学、规划科学、景观生态学、系统工程学等多门学科的方法,结合城市的发展特点,城市可连续发展规划的制定应遵循定性、定量、定位、定景、定施的“五定集成”的方法。“ 定性”是要科学分析城市可连续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发展的优势、潜力、机遇与前景,从而科学界定城市发展的性质、城市各组成要素的发展方向;“定量”是要在定性的前提之下,充足研究城市可连续发展的生态基础和环境容量,在此基础上,拟定城市可连续发展的目的体系和标准体系,从而使各发展目的进一步具体化、量化,使城市可连续发展的目的性更加明确;“定位”是要将可连续发展的战略贯

15、彻到空间布局,使城市空间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优化组合;“定景”是运用景观生态学和CI理念将城市的可连续发展与城市形象设计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城市生态、景观建设;“定施”是要明确城市可连续发展规划的实行措施,使城市发展战略真正贯彻到城市发展实践中。“五定集成”方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城市可连续发展规划制定重要的方法论基础。六、因地制宜地突出市场独占性:城市可连续发展规划目的城市可连续发展应当有明确的目的指向,以便于城市发展规划的制定,如寒地国际性城市应是哈尔滨市城市可连续发展的战略目的。从我国国际性城市体系的发展趋势来看,除沪宁杭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具有发展成为有全球意义的综合性国际城市外,其它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目的均可为区域性或专业性国际城市。在我国东北地区目前已有沈阳、大连、长春、丹东、哈尔滨等城市提出了建设国际性城市的构想,并且大多数城市将其国际合作范围界定在了东北亚区域。这种大雷同如不从主线上打破势必须导致盲目竞争和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哈尔滨市应当立足东北亚,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哈尔滨市是中国寒冷地区最大同时也是实力最雄厚的城市,并且历史上也是国际性很强的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