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课件1天净沙·秋思

上传人:梦** 文档编号:551332925 上传时间:2024-06-22 格式:PPTX 页数:18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课件1天净沙·秋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4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课件1天净沙·秋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4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课件1天净沙·秋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4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课件1天净沙·秋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4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课件1天净沙·秋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课件1天净沙·秋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课件1天净沙·秋思(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4 4课课 天净沙天净沙秋思秋思马致远马致远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小令,借助注释理解其主要内容2.能通过从不同角度赏析小令,揣摩其蕴含的意蕴3.鉴赏小令的艺术手法,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自主学习晓常识作者简介马马致致远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的杂剧和散曲家。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有文场“曲状元”之称。他一生所作杂剧有汉宫秋荐福碑青衫泪等十五种,写有小令、套数二百余首,后经人辑入东篱乐府,他在元代散曲作家群中,位居第一。自主学习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这首小令是马致远旅途漂泊时的作品之一。马致远仕途不如意,长期漂泊,足迹所到之处,总有聚散依依的哀婉,

2、而这种哀婉又与他对国家的哀伤联结在一起。这首小令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知背景自主学习元曲元曲 我国古代诗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体式,如唐诗、宋词、元曲。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秋思属于散曲中的小令。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小令的曲牌常是一个,即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但也有例外的。识文体自主学习天净沙天净沙秋思秋思(马致远)枯藤/老

3、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听朗诵,读小令:注意字音、节奏,领悟感情。tng识文本自主学习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秋风2.诵读感知:借助注释,梳理这首小令的大意。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曲牌名题目/思:思绪形容悲伤到极点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自主学习小令大意: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

4、在古道上。看来,这是个异乡人,他将投宿何方呢?异乡人望了一眼即将西沉的夕阳,不禁叹道:“断肠人在天涯。”任务探究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动静结合,以乐景写哀情,更增其哀。运用白描手法,选取藤、树、鸦、桥、水、人家、道、风、马九种景物,一字一景,描绘出一幅苍凉的深秋暮色图。“枯”“老”“昏”等词营造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气氛,衬托了旅人内心的孤独凄凉。“西风”即秋风,既点明季节,又增添悲凉气氛。1.自由朗读:从修辞或是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小令。任务一:从不同角度赏析小令,揣摩其蕴含的意蕴任务探究夕阳 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揭示主题。“断肠人”是点睛之笔,抒发了作者羁旅异乡的惆

5、怅之情。卒章显志直接抒情点明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渲染了悲凉气氛,同时又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任务探究小结:前三句全属写景,但又句句写出了游子的客愁和乡思。“枯藤”一句写秋末之景,干枯的老藤,苍老的树木,乌鸦哀鸣,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环境,含蓄地表示出了游子无家可归之意。“小桥”一句绘出一幅恬静温馨的画面,与前一句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引动游子的乡思。“古道”一句写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也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从侧面反映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最后两句,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夕阳”点出了时间,并照应了上文的“昏”字。“断肠”句直抒胸臆:游子远离家乡,孤独

6、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任务探究2.小令的前三句共描写了九种景物,其营造的情调氛围有何异同?在文中有何作用?景物:藤、树、鸦、桥、水、人家、道、风、马异同:第一句是萧瑟秋景,黯然凄凉的气氛,衬托旅人内心的悲哀。第二句的三景则是安谧,明净,反衬游子的羁旅之苦。第三句三景破败,荒凉,衬托出天涯游子的内心孤独凄苦之情。作用:第一、三句色彩情调一样,都是哀景,正面衬托游子的哀愁;第二句则为乐景,反衬游子的哀愁。前三句渲染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任务探究九种景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景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冠以枯、老、昏枯、老

7、、昏、小、小、流、人、古、西、瘦、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修饰语,使各个景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简约之中见出深细。白描3.诗人是如何把这首小令中的九种景物描绘出来的,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任务探究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文中有何作用?p末二句不仅写景而且写人抒情。p“夕阳西下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昏”相呼应,倍添迟暮苍凉之气氛。p“天涯天涯”与“夕阳夕阳”配合,正应了“日暮途穷”的成语,加重了悲凄衰残的色彩,说尽了千古羁旅人沉重的脚步与无限的悲愁。p“断肠人在天涯”直抒胸臆,为全篇主旨所在,表达

8、了天涯沦落之人想起家乡时肝肠寸断的凄苦之情。任务探究 直抒胸臆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直抒胸臆,如此荒凉萧瑟的秋天的傍晚,自己却飘荡在外,体现出游子思乡却不能回之悲。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篇作品除最后一句外,全是景语,却字字扣情来写,寄寓了游子的断肠之悲。1.这首小令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试举例说明。任务二:鉴赏小令的艺术手法,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运用景物烘托前三句写了九种景物,有力地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的心情,为最后直抒胸臆、点明主旨做了有力的铺垫。任务探究这首小令寄情于物,通过对众多自然景物的描写,描绘了一幅苍茫萧瑟的秋景,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游子的凄苦惆怅之情。2.这首小令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课堂总结学习目标回顾:1.反复朗读小令,借助注释理解其主要内容2.能通过从不同角度赏析小令,揣摩其蕴含的意蕴3.鉴赏小令的艺术手法,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当堂检测如果把“古道西风瘦马”中的“瘦马”改为“骏马”好不好?为什么?参考答案:不好。因为“瘦马”是以马之瘦衬托人之瘦(衬托游子在外漂泊奔波的困苦和疲倦),而“骏马”则显现出马的强壮有活力(衬托人的精神抖擞),二者意境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