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萧红.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1330962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师》萧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师》萧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师》萧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师》萧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师》萧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师》萧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师》萧红.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萧 红上集我向家里提出解除婚约,放我去北平。父母震怒了,他们坚决反对,我假意答应汪家提出的完婚要求,从家中拿到嫁妆钱,出走了。【采访】 萧红堂弟 张秀琰萧红她有点造反那个劲,就是跟这个旧的观念对抗,家里头过去老人都想的一个办法,就是给她成家,成家把她拴住,后来一到哈尔滨一看,这个天下之大,这一下子眼界就放开了,这个时候家里再想把她拉回去,那怎么可能呢?1930年秋天,我来到北平,同表哥会合。我变了形象,男士短发、西装,手常常插在裤兜里。那时候北京的知识青年几乎无人不识娜拉,娜拉是易卜生小说的女主角,因为决心不做海尔茂太太,于是弃家出走。我给好朋友写信分享做娜拉的喜悦我在女师大附中读书,我俩住在

2、一个四合院里,现在枣儿又甜又脆,可惜不能与你同偿。秋天到了,潇洒的秋风,好自玩味。【采访】 黑龙江萧红研究会副会长 章海宁萧红是一个对知识非常渴求的一个女子,她受五四新文学的影响非常大,她希望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这个被人误解了,而家乡人认为她是跟着别人跑了。我当然没想到出走带来的风波,在一个结构严密的社会里,个人是不存在的,父亲张选三因教女无方被撤销了省教育厅秘书的职务,调到巴彦县教育局任督学,汪家不准汪恩甲继续与我来往,陆家也警告了陆表哥,并切断了他的经济来源。鲁迅先生说,娜拉面前实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梦是好的,但钱也是要紧的,妇女如果经济没有独立,即使有觉醒的心,也无能

3、为力。而我无枝可依,结果是只能回家.【采访】 黑龙江大学萧红研究中心副主任 叶君他遭遇的父亲恰恰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保守的父亲,受到了新文化的教育之后有越轨的行为,他觉得败坏了他们的家风,他就不让自己的女儿上学。那么二三十年代的时候,这样一个女性,她又不能自立、不对独立的状态之下,她势必要找到一个依靠他的男人,所以萧红当时无论是她的表兄陆振舜也好,她的未婚夫汪恩甲也好,她的逃婚其实某种意义上,我一直理解为她并不是真正要逃这一门婚姻,而是要找到一个能资助她读书的人。回家后,父亲让人把我带到家族在阿城县的福昌号屯,这里没有报纸、新书,与外界隔离,虽然九一八事变让整个中国沸腾起来,这个屯子还是平静如常

4、。【采访】 张秀琰那一个小屯子南北宽的话不到一百米,东西长不到二百米,四围挖的壕三米多深,你出了屯子就会有狼跟在你后边,根本不准出村,出村你还想回来,那不是喂狼了啊?所以这样的话,她到了福昌号就等于软禁起来了。终于有了个机会,我躲在装白菜的车子里逃了出去。没有办法,向我曾经订婚的男人求助,指望他支持我继续去北平读书,但书没有读成,我却发现自己怀孕了。我以为,上帝施予女性的最大的不公,就是妊娠和生产,我一天天眼见着自己的肚子越来越粗大。初冬,我走在清凉的街道上,遇见了我的弟弟。莹姐,你走到哪里去?天冷了,再也不能漂流下去,回家去吧。【采访】 萧红侄子 张抗萧红对我父亲说,家里任何援助与帮助,任何

5、一份钱财,我都不接受,因为我已经脱离了这个家庭,这样的话,我父亲(萧红的弟弟)对这种情况不理解。汪恩甲把我安置在东兴顺旅馆,没想到,他借称回家拿钱还账,一去便杳无音讯。旅馆老板停止了对我的伙食供应,把我赶到楼上一个堆放杂物的房间里,并不停逼债。我感到绝望。【采访】 叶君她经历的人生磨难是常人很难想象的,比如说,她被弃在东兴顺旅馆,而且那个时候已经怀孕,快要生产了,本身这种经历是其他人不具备的。我写信给国际协报文艺副刊的主编裴馨园,老裴差遣报社同事萧军到旅馆。萧军,原名刘鸿霖,是辽宁人,九一八之后,他在舒兰组织义勇军失败,流落哈尔滨。这个流浪汉和战士的混合体却是爱好文学的。快要做母亲了,可我没有

6、感到丝毫的幸福,想到还有个小生命将要依靠我,更觉惶惑。我把自己的苦处全部告诉了萧军,他把乘车用的五角钱塞给我,自己走路回家。第二天他又来了,第三天他还来。我们相爱了。八月到了,松花江决堤三天了,满街行走大船和小船,用箱子当船的也有,用板子当船的也有,大人小孩和安静的不慌忙的小船朝向同一的方向走去,一个接着一个。东兴顺旅馆周围,水就像远天一样,没有边际地飘漾着,一个肚子凸得馒头般的女人独自地在窗口望着,等着。我等不及萧军,便挺着肚子,从这个二楼的小阳台逃离了旅馆。我们在老裴家会合了,自由地在一起了。我和他在中央大街上流浪,去道里公园长时间地倾谈。萧军也没有钱,我结果是强住到医院里。孩子生下来哭了

7、五天了,躺在冰凉的板桌上,涨水后的蚊虫成群片地从气窗挤进来,在小孩的脸上身上爬行。身穿白长衫三十多岁的女人烦絮地向我问些琐碎的话,别的产妇凄然地在静听。请抱去吧,不要再说别的话了。我把头用被蒙起,眼泪在被里横流。小孩子在隔壁睡,一点都不知道亲生她的妈妈把她给别人了。出了医院,萧军找到一个免费住处商市街25号,交换条件是不收学费做人家的家庭教师。那一年的冬天特别冷,我的衣襟被风拍着作响,我冷了,我孤孤独独地好像站在无人的山顶,我们饥一顿饱一顿。我常问到,我拿什么来喂肚子呢?桌子可以吃吗?草褥子可以吃吗?【采访】 章海宁萧军那个时候经常为了生计在外边不停地奔波,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那么萧红一个人留

8、在商市街那个小屋里,她一个人只能躲在一个没有一点人间温暖的地方,忍受着饥饿,她对自己人生的这种经历产生了疑问。九一八后没几个月,日本迅速占领了东三省,1932年3月1日,满洲国成立,立前清废帝溥仪为皇帝,东北陷入黑暗中。我跟着萧军认识了一批思想激进的青年,在他们成立的星星剧团演戏,还做抄写、刻版、画插图的工作。受朋友们的鼓励,这时我开始写起小说来,王阿嫂的死老妇弃儿都在报上发表了。【采访】 叶君萧红最大的关注是关注穷人,她写的是穷人的文学,那么这是此前的女作家里面,我觉得是几乎绝无仅有的。萧红前期的作品,很显然不及张爱玲精致,张爱玲所呈现的人事的那种沧桑也好,情感沧桑也好,这一点恰恰是和萧红的

9、率真是相悖的,萧红非常大气,关注的是人类很普世性的东西。靠着微薄的稿费维持生计,虽然艰苦,但我感觉很快乐。1933年10月,朋友凑钱,我和萧军合著的跋涉由哈尔滨五日画报印刷社出版了,其中含有已在报上发表的十余篇短篇小说。别人或许难以理解,这两个每天仍为生计发愁的人却还要自费出书。【采访】 叶君萧红当年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她才只有二十一二岁,出版了也只有二十二三岁,她不是学来的,如果是学来的,那么今天萧红就大打折扣了,她就是她自己,包括从描写的方式和写作本身,都是她自己的。【采访】 章海宁萧红的散文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她在写散文的时候,几乎是用一种叙事的方法,就是写散文像写小说一样去写,而写小说像写

10、散文一样写,他创造了一种很独特的文体,这是她先锋性、实验性的方面。可是跋涉出版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没有经过伪满当局的审查,书被禁了。友人舒群是中共地下党,他来信,提议离开风声日紧的哈尔滨。1934年6月,我们到了青岛,还是舒群介绍,萧军在青岛晨报担任副刊主编,我去主编新女性周刊,这时我写了小说生死场,有朋友看了,建议我们给鲁迅先生写信,并说只要寄到内山书店便可收到。萧军写了,鲁迅先生竟回信了。信中说不必问现在要什么,只要问自己能做什么。我们很兴奋,马上把生死场的原稿,还有跋涉一起挂号寄给先生,信中附上了我们的合影。这时,青岛党组织遭破坏,报刊也停了,我们没了工作。1934年11月,我和萧

11、军等流亡,去了上海。我们住在这条弄堂的临街小屋里,我们等待着,渴望着见到鲁迅先生。上海的冬天对于从严酷的北方来的这两个人,一点都没有暖和一些,四周都是潮湿的,寒风就这么钻过来。萧军说,谁是我们的朋友?连天看起来都是生疏的。先生的回信来了,冷冷的亭子间顿时有了点热量。对于我们两个青年来说,先生的信不是一次读完的,也不是读一次就完的。1934年11月30日午后,我们受到先生的邀请到内山书店见面。鲁迅先生向我们介绍上海文化界的情况。临走,先生把一个信封放在我们面前,里面是维持我们生计的20块钱。为了帮助我们这对身无分文的年轻人,鲁迅先生很快把我们介绍给上海的出版界,先生还转话给陈望道,萧红的小说稿已

12、经看过了,都做得好的,不是客气话,充满着热情,和只玩技巧的所谓作家的作品大两样。先生的用心让我们像孩子般地哭了,先生的全家接纳了我们,我和萧军常常去先生家谈天,请教写作上的问题。先生偏爱北方饭食,我就做我最拿手的饺子、饽饽,还有韭菜盒子、葱油饼。先生的笑声是从二楼的楼梯上冲下来的,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他会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在生死场的校样上,先生用红笔逐一改正错字,并作了序:现在是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十四日的夜里,我在灯下再看完了生死场,周围像死一般寂静。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力透纸背。生死场之所以值得看,正由于它才会给你们以坚强和挣扎的力气。在鲁

13、迅先生的支持下,我和萧军等创立了“奴隶社”。先生强调说,奴隶与奴才的不同,就在于反抗。“奴隶丛书”自1935年起相继出版,有叶紫的丰收,萧军的八月的乡村和我的小说生死场。为避开国民党文艺官员的注意,我署了一个陌生的名字萧红。(上集完)下集【采访】 叶君萧红是非常独特的一个女作家,她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大气是很奇怪的,而且是很天才的一种创造。她的创作时间不到十年,但是她留下了四部作品是传世的。生死场回忆鲁迅先生马伯乐呼兰河传。萧红在生死场上写的不是人的生活,而写的是人的生存。萧红作品独特的气质,不像沈从文建立湘西世界,对乡村世界他是一种美化的方式,建立一个道德的乌托邦,或者说湘西世界很纯美的景观。她

14、呈现的其实是一个乡村荒野似的景观,就像这个书的名字一样,这是一个生和死的图景。所以在我看来,萧红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写出乡村荒野图景的这么一个女作家。经过鲁迅先生校改的生死场作为奴隶丛书之三出版了。1935年被送走了,到上海也已有一年,这一年我24岁,我和萧军也有了名,在上海卖稿已不成问题。上海云集了很多作家,东北的作家就成群,舒群、罗烽、白朗、塞克都来了。1936年,鲁迅、胡风、聂绀弩、萧军和我一起筹办的海燕创刊,大受欢迎,当天售罄两千册。春天,萧军和我把家搬到先生住的大陆新村旁边,走几分钟就能到先生家。我们同先生聊天、为他做好吃的更方便了。有一次我问先生,您对青年的爱,是父性的还是母性的

15、?先生想了想说,是母性的。但是,鲁迅先生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他已经坐不住这张写字桌前的硬转椅,只能在藤椅上躺着同我们讲话。三月里,鲁迅先生的病重了,他呼喘的声音,不用走到他的旁边,一进了卧室就听得到的,眼睛闭着,差不多永久不离开手的纸烟也放弃了。【采访】 叶君上海的时候,萧红和萧军跟鲁迅走得非常亲近,特别是萧红离开上海的那段时期,因为大家都知道,他是和萧军之间出现了情感的裂痕,她非常痛苦,她没地方可去,你想想一个流亡到上海的女孩子能还哪去?再就是萧红的个性非常要强,因为这个情感上的纠葛她不愿意向别人说。前些年我和萧军共苦过,而今算是同甘了,但他有了新的恋人,我们没有患难与共时那么相爱了。一次朋友看到我的右眼紫了很大一块,我自己解释说是跌伤了,可在一旁的萧军却得意地说,什么跌伤的,是我昨天喝酒以后打的。【采访】 章海宁我们了解不到这个事件对萧红的伤害有多深,她不想因为萧军在情感方面产生的不愉快导致他们婚姻的解体,她努力在维持这个事情,但有的时候事与愿违。【采访】 叶君36年6月的时候,鲁迅已经生病到连续写了几十年的日记都中断了,这个时候也是萧红最痛苦的时候,所以她一方面觉得自己的生活已经出了问题,也打扰了周围朋友的生活,所以在朋友的建议下到日本去,其实是情感上避难的过程。1936年7月17日,我坐船离开上海,去了日本,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