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1330039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谈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谈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通州市姜灶中学 徐易平摘要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在强调师生互动、倡导合作学习、重视兴趣和主动学习、重视主题构建等策略的同时,我们更关注的是教学的有效程度,也即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目前,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也已经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系统工程的一个着力点。本文主要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论述如何来提高教学效益,从而促进学生发展。关键词 历史课堂 有效教学在新一轮的课改形势下,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无论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从个人发展的必然要求来看,都必须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

2、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进而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最大限度地实施有效教学,这是我们教师能否尽快成为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建设者的前提条件。下面我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多年来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的体会,谈一谈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一、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与学应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行为,教要得法,学要主动,主动来自兴趣,兴趣需要培养。同样的一节课,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认识水平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深入浅,环环相扣,不仅讲得生动,妙趣横生,而且学生百听不厌,回味无穷;如果照本宣科,不仅讲

3、得枯燥无味,学生兴趣全无,而且事倍功半。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历史教学效果,急需我们的教学模式由教师“一言堂”变为学生的“参与式”,将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转为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只有合理地运用参与式教学才能使学生全心地投入到整个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实现教学目标的无穷乐趣,他们才能真正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是提高自己的有效途径。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可以通过以下形式:1、搭建学习平台,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亲自参与的机会。如在讲授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一课时,为了达到课标所规定的要求,我以教室为活动平台,将全体学生分成几组,分别饰演奴隶

4、主、奴隶、祭司、智者学派的学者、苏格拉底等角色,并针对奴隶买卖这一事件展开激烈的辩论。通过不同人物的表白,使学生深刻地了解到西方人文主义的内涵,认识它从神到自然,再到精神觉醒的发展过程,并从中得出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人文思想的异同。进而从中悟出人生的道理:团结就是力量。这次活动不仅增强了同学们历史、哲学、人物性格心理上的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写作、管理以及制作上的一系列知识技能,真是“一石多鸟”,收获匪浅。由此可见,教师创设丰富有趣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使他们较快地进入一种较高的学习意境。2、拟定讨论课题,创设民主氛围,给学生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教师拟定讨论题目,

5、依据活动流程展开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参与教学过程。如在讲完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一课时,我马上总结发言:“通过刚才的小话剧我们可以看出智者A就是法律的拥护者,他无论做什么都从法律入手,法律至上;智者B则认为自然就是真理。我们不应该改变自然,而且自然不是由神来决定的;祭司则是一切以神为标准,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神的意志决定的,神可以任意地摆布人,只有尊重神的人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你对以上三种观点有何看法呢?”经过讨论,学生一致认为以上三种观点都不是正确的。因为这个世界是人的世界,是由人来控制的,人定胜天;但同时自然也会反作用于人,甚至会使人类灭绝;在此基础上学生顺理成章地得出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双

6、重作用。可见这样的讨论,既增进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又增加了学生心理活动的能量,真可谓两全其美。当然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把握好尺度,多给学生提供自我选择、设计和表达独特思想感情的机会,以达到学生自我评价的目的。3、巧设活动课,增强学生自我组织能力,在正常历史教学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布置活动课的题目,发动学生课下搜集资料、归纳知识、提取要点。这样,教师则改变了照本宣科、机械复述教材的被动情况,更好地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而学生也事先准备好了大量的学习素材,课上他们踊跃地回答问题,积极参与探究式学习,从而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可见,适

7、时地开展活动课,可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归纳、对比等思维能力。4、活用史料,增强历史课堂的直观效果。历史材料是历史知识形成的源泉,运用历史材料,便于正确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同时,通过分析史料,可以锻炼并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课堂上,材料的运用可以通过两个途径:一方面,由于史料的引入,增加了历史的真实感,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而对历史的理解,又会加速历史体系的构建。另一方面,史料可用于对历史理性知识的分析,即对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及结果的认识。同时,史料不仅能充实历史理论教学,而且还注意史论结合。历史教学中,教师不能因为理论教学的需要而忽视史实的讲述,而只有把史与

8、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历史理论教学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避免了空洞的分析说教,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有一个深刻、充实的认识。二、科学研读课标内涵,加强历史教材的弹性建设加强教材弹性建设是目前课程改革的重点工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工作。加强教材弹性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施课程标准,为“适应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素质、多规格人才的需求”服务。新课程标准既为教材弹性建设提出了需求,也为教材弹性建设提供了可能。强化教材的弹性建设势必要强调教材的纲要性和凝练性,其实质就是为师生互动留下充分发挥的余地,这同弹性的要求在方向上是一致的,特别是在教材一度出现内容越编越多的情况下,提倡教材

9、纲要性是有现实意义的。我国著名教育家于漪认为:“教科书应不应该有弹性,不是凭主观臆断,而是应从我国地域广阔,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情况不尽相同的实际出发来考虑。有弹性更适合国情,更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可见,加强教材的弹性建设是符合我国目前教科书一纲多本的实际的。为了确保教材更好地服务于新课程标准,在加强教材弹性教学中,还应注意一些基本原则:加强教材弹性必须始终坚持面向学生实际,面向学生大多数;加强教材弹性必须以确保完成课标要求为基础;加强教材弹性必须以不加重学生学业负担为原则。现行的一纲多本的教材在体系结构上更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教材内容的概括与凝练,为教材的弹性使用奠定了基础。教材内容的互补

10、性也为教材在使用中更具有伸缩性提供了可能。要合理发挥历史教材的弹性作用,增强历史课堂效益,还应注意以下两点:1、注意发挥教材中辅助文字的弹性作用。教材的辅助文字是指教材正文之外的文字。一般包括说明、注释、提示、题解以及插入正文之中的必要补充文字等。这些说明、注释、提示、题解以及补充文字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如每一个单元前的导言提示,对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给予提示,对学生掌握程度提出层次要求,这样使学生学习也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当然正文中的注释,其作用也不可小视。利用注释,控制教学难度,实现因材施教。2、对教材图画的弹性处理。现行的历史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历史图

11、画进行讲解。如教材上的漫画、人物、书法等等,教师都可以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描绘历史史实,形成一定的历史氛围,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和理解。三、充分应用多媒体手段,扩展历史课堂的广阔空间近几年来,多媒体教学备受重视,并得到迅速发展,这是由多媒体手段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特殊作用决定的。由此可见,现代教育改革不仅体现在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还体现在教学手段上。在教学中,多媒体使用应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若使用不当,不但其优势难以体现,还会有损于教学内容。我们既不能不顾教学需要,孤立地强调手段的先进,又不可固守传统,否定手段的更新。在历史课堂教学

12、实践中,正确把握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很重要的一点是从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出发选择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好教学过程。多媒体的使用还为学生架起通往理性的桥梁。它凭借其有别于其他教学手段的优势,为教师讲述历史,为学生感知历史展示了广阔的空间。但教历史、学历史的意义并非仅此,探求历史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以面对历史、社会和人生,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所以有必要利用多媒体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建立联系,使学生更透彻地掌握知识。总之,新课改形势下,教师要想使历史课堂效益有大的飞跃,就必须从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入手,深入学习新课改有关文件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把握新课程的理念与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参与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标,更新教育理念,实施创新教育,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前进。唯有如此,新课程才能焕发出创新教育的活力,历史课堂教学才能达到最大的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