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学史教案.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1325970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0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代文学史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元代文学史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元代文学史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元代文学史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元代文学史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代文学史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代文学史教案.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元代文学史教案罗斯宁教材:罗斯宁、彭玉平编著宋辽金元文学史,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 版。教学进度:第一章 元代文学概况第二章 元杂剧的渊源、形成和体制第三章 关汉卿的剧作第四章 王实甫的剧作第五章 元代前期剧坛第六章 元代后期剧坛第七章 元代散曲第八章 宋元南戏第九章 元代诗文第一章 元代文学概况第一节 元代社会的特点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1疆域辽阔,经济繁荣,俗文学兴盛。元朝版图空前辽阔,横跨欧洲、亚洲。国家的统一为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交通的便利促进了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京城大都(今北京)是当时世界贸易的中心;杭州则是南方最繁华的大都市。城市经济的繁荣促进了通俗文学的发展,杂剧、散曲、南

2、戏、话本等通俗文学在元代都非常兴盛。2民族压迫,矛盾尖锐,反抗意识强烈。元代由蒙古族掌握中原政权,元蒙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将国民分成四等:蒙古人、色目人(西北少数民族如畏兀儿人,回回人)、汉人(原金朝汉族人)、南人(原南宋汉族人)。蒙古人政治地位最高,南人地位最低。政治地位的不平等,造成尖锐的民族矛盾。元朝的阶级矛盾也很尖锐,官吏多贪赃枉法,造成冤狱,并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对江南的搜刮尤为严重。尖锐的矛盾激起民变,爆发众多的农民起义,最终推翻元朝。这种社会现实,使元代文学作品多有强烈的民族情绪和反抗意识。3文士落魄,转向通俗文学创作。元灭金后,因蒙古贵族对文化的作用还未重视,八十多年未举行过

3、科举考试,文士失去进身之道,落到社会的底层。宋末元初人郑思肖记载当时十种等级的职业分类:“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 儒生地位排第九,在娼妓与乞丐之间。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元朝才重行开科取士,但将蒙古人、色目人和汉人、南人分开考试,在出题和录取方面都优待蒙古人、色目人。在取消科举的八十年间,文士有的作小吏,有的经商谋生,更多的是成为“书会才人”,成为戏剧作家,使杂剧和南戏的创作队伍从以民间艺人为主变为以下层文人为主,促进了戏剧创作的兴盛。4多民族杂居,各民族文化融合,形成元代文学独特的风格。蒙古贵族夺取中原政权后定居在汉族地区,随蒙古军征战的女真族、畏

4、兀儿族,回回族等军士也与汉族人民杂居,他们的文化互相交流,形成元代文学以刚健、质朴、酣畅为主要风格特征,并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少数民族作家。第二节 元代文学概述元代文学的主要形式是元曲,元曲分杂剧和散曲两种,杂剧是戏剧,散曲是清唱曲。元曲流行的区域主要在北方大都一带,故也称北曲。元杂剧的前期作家主要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纪君祥、康进之等,后期作家主要有郑光祖、乔吉等。在元代南方还流行着另一种戏曲形式南戏。它是由南方语言和南方音乐组合而成的戏曲样式,最初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著名的南戏为高明的琵琶记。散曲是元代出现的新诗体,分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是单支曲,套数是由两支以

5、上宫调相同的曲子联缀而成的组曲,也称套数、散套。散曲的前期作家主要有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张养浩等;后期作家主要有张可久、乔吉、睢景臣等。元代诗文从总体上走向衰落,但仍在继承唐宋诗文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元诗以宗唐为主,但亦受宋诗的影响。前期作家主要有刘因、卢挚、赵孟兆页 等;后期作家主要有萨都剌、杨维桢、王冕等。元词亦呈衰落的趋势。元词人多宗宋词,大致可分为宗苏轼、辛弃疾和宗周邦彦、姜夔两派,前者以刘因、萨都剌为代表;后者以张翥为代表。元代散文主要以唐代的韩愈和宋代的欧阳修为学习对象,代表作家有姚燧、虞集等。思考题:1、元代社会有何特点?对元代文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元代最兴盛的文学体裁是什

6、么?第二章 元杂剧的渊源、形成和体制第一节 元杂剧的历史渊源和形式上古:巫与优的表演,已具备戏曲的雏型。秦汉:角抵戏,如东海黄公。南北朝:歌舞戏,如踏摇娘。唐代:参军戏,有参军、苍鹘两个脚色。宋代:官本杂剧,有末泥、引戏、副净、副末、装孤五个脚色,戏剧结构分为艳段、正杂剧、通名、杂扮四部分。金代:院本(与宋杂剧近似的戏剧),诸宫调(说唱文学)。元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吸收诸宫调等说唱文学的成就而形成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第二节 元杂剧的体制特点(一)剧本结构:一般分为一剧四折一楔子,剧末附“题目正名”。四折戏按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束来安排。楔子放在剧首为序幕,放在中间为过场戏。“题

7、目正名”为二句诗或四句诗,扼要概括剧情,用于剧团演出前贴“招子”(海报)之用。结构例外的剧作有西厢记(五本二十一折)、西游记(六本二十四出)等。(二)演唱体制:用北方歌曲演唱,流行的宫调有五宫四调。每折只采用一种宫调,四折的宫调不重复。每剧一般只用一人主唱,其他脚色只有说白。由正末主唱的剧本称“末本”,由正旦主唱的剧本称“旦本”。打破一人主唱惯例的剧作有西厢记、望江亭等。(三)脚色:分为旦、末、净、杂四大行当。旦行扮演女性人物;末行扮演男性人物;净行扮演勇猛或滑稽、反面人物,男女均可;杂行扮演陪衬性人物,男女均可。细分有:旦行:正旦、外旦、小旦、老旦、副旦、贴旦、大旦、色旦、搽旦、魂旦。末行:

8、正末、外末、小末、冲末、副末、外。净行:净、外净、副净。杂行:孛老、邦老、卜儿、倈儿、驾、孤、细酸、曳剌。(四)宾白:剧中称为“云”,指剧中人的说白。有韵白和散白两类,韵白为诗句,散白为散文。细分有旁白、带白、内白等,剧本中称为“背云”、“带云”、“内云”等。(五)科范:剧中称为“科”,指演员的做工、武打、歌舞等表演,有时为音响效果。如“做悲科”、“混战科”、“做弹科”、“内做风科”。思考题:元杂剧的体制特点是什么?第三章 关汉卿第一节 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为元代剧坛的领袖。号已斋叟,大都人,太医院户。一说任职太医院尹。其籍贯,一说为祁州(今河北安国县)人,一说解州(今属

9、山西省)人。关汉卿早期生活在大都,后曾南下杭州、扬州等地。他是大都玉京书会的掌门人物,与剧作家杨显之、演员朱帘秀等关系密切。他博学多才,性格倔强而滑稽,以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表示对现实黑暗的反抗。关汉卿现存剧目68种,剧本18种。代表作为悲剧窦娥冤、喜剧救风尘、历史剧单刀会。第二节 悲剧名作窦娥冤一、剧作的题材来源从古代流传的“东海孝妇”的故事演化而来,汉人刘向的说苑、汉书于定国传、晋人干宝的搜神记都有记载。 二、剧情梗概和脚色扮演:剧情:楔子:抵债别父。第一折:守寡拒婚。第二折:受诬蒙冤。第三折:临刑誓愿。第四折:鬼魂雪冤。扮演:正旦:窦娥(原名端云)。冲末:窦天章。卜儿:蔡婆。净:赛卢医。副

10、净:张驴儿。净:桃杌太守(孤)。孛老:张驴儿之父。外:监斩官。魂旦:窦娥鬼魂。(此剧为旦本,由正旦窦娥主唱。)三、主题思想:通过窦娥幼年被卖作童养媳,成年后被流氓欺负,陷入冤案而被杀害的悲剧故事,揭露了元代高利贷盛行、恶势力猖獗、吏治腐败的黑暗现实。而以窦娥临刑发出三桩誓愿,死后鬼魂报仇的方式,表现了元代下层人民反抗压迫、要求政治清明的呼声。四、窦娥的形象分析(1)是中国封建社会被压迫妇女的典型,一个悲剧形象。(2)是遵守封建道德,尽孝守节的本分善良的妇女形象。(3)是反抗封建压迫、富有斗争精神的形象。五、艺术特色(1)剧作结构:一人一事,主干突出,详略得当。(2)戏剧冲突:在正反面人物的尖锐

11、冲突中塑造鲜明的正面人物形象。(3)语言特色:关汉卿为本色派语言大师,此剧的语言既然质朴自然,又酣畅泼辣,体现其大师风格。名曲有第三折 滚绣球。第三节 喜剧救风尘 一、剧情梗概和脚色扮演剧情:第一折:阻嫁。第二折:闻变。第三折:解救。第四折:官判。扮演:正旦:赵盼儿。外旦:宋引章。冲末:周舍。外:安秀实。卜儿:宋引章之母。丑:张小闲。外(孤):郑州守李公弼。(此剧为旦本,由正旦赵盼儿主唱。)二、主题思想剧作通过花花公子周舍欺骗、虐待歌妓宋引章,赵盼儿以“风月”手段回击周舍,解救受难姐妹的故事,揭示了元代妓女的不幸命运,表达了元代人民反抗强暴的理想和愿望。三、赵盼儿形象的分析(1)饱经风霜,世故

12、机智。(2)侠义心肠,仗义救人。(3)泼辣豪放,出语痛快。四、艺术特色(1)勾栏喜剧:剧中的主要人物为妓女、嫖客,赵盼儿战胜周舍用的是打情骂俏的“风月手段”,具有青楼调笑的作风。(2)语言特色:质朴自然,泼辣明快。第四节 历史剧单刀会一、剧情梗概和脚色扮演剧情:第一折:定计。第二折:劝阻。第三折:训子。第四折:刀会。扮演:正末:乔公(第一折),司马徽(第二折),关羽(第三、四折)。冲末:鲁肃。杂:关平、关兴、周仓、黄文(东吴信使)。(此为末本,由乔公、司马徽、关羽主唱。)二、主题思想通过蜀汉关羽单刀赴东吴鲁肃之会,宣扬汉室为正统的观念,塑造关羽英武的民族英雄的形象,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反抗元蒙统治

13、者的民族情绪。三、人物形象分析(1)关羽:对大汉赤胆忠心,大智大勇,为富有民族气节的英雄形象。(2)乔公:对汉朝怀有浓厚的感情,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欣赏关羽的英武过人。(3)司马徽:厌倦战乱,绝意功名,赞赏关羽的勇武。乔公和司马徽都是衬托关羽的人物。四、戏剧结构第一、二折主要人物关羽均未出场,均为铺垫。关羽第三折方出场。第四折关羽单刀赴会为全剧高潮所在,与一般元杂剧高潮在第三折有异。五、历史剧的特色(1)改造史料,借古讽今。此剧取材于晋人陈寿的三国志和宋话本三国志平话,但剧作根据元代时代精神对史料进行了改造。关羽以蜀汉为正统,处处维护汉朝的土地和声誉,为史书和小说所无,这是作者从反抗民族压迫出

14、发,以关羽故事反映元代汉族人民要求扬眉吐气的心声。(2)改造史料,突出主要历史人物关羽的形象。将史书中“诸将军单刀赴会”改成关羽一人单刀赴会,突出其过人勇气;将史书中性格宽厚的鲁肃改为奸佞小人,衬托出关羽的正义。(3)用铺垫和渲染之法塑造人物。(4)语言刚劲有力,融入诗词。第四节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一、善于塑造不同身份性格的鲜明人物形象。二、戏剧结构多为一人一事,主脑清楚;剧情发展迅速,又曲折多变。三、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四、本色自然的语言特色。思考题:1、关汉卿杂剧的代表作是什么?请分析关剧中窦娥、赵盼儿、关羽的形象。2、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是什么?第四章 王实甫第一节 王实甫的生

15、平和创作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一说名信,字实父。大都人。大约与关汉卿同时期。早年为与歌妓关系密切的书会才人,晚年为幽居园林的隐士。现存剧目14种,剧本3种,西厢记为其代表作。第二节 西厢记的故事创作源流和剧情梗概、脚色扮演一、故事的创作源流唐代:元稹传奇小说莺莺传(会真记)。宋代:赵令畴蝶恋花鼓子词、宋杂剧莺莺六么。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金院本红娘子、南戏张珙西厢记。王实甫的西厢记吸收了蝶恋花鼓子词同情莺莺悲剧命运的观点,借鉴了西厢记诸宫调改负心人张生为痴情种的写法,将崔、张故事由一个始乱终弃的悲剧改为青年男女的自主婚姻战胜封建礼教的喜剧,从主题思想到人物性格都有重大突破,成为一部爱情戏的杰作。二、剧情梗概第一本: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