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1320945 上传时间:2024-03-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我们的远古祖先一、人类的起源1、300万年以前,地球上就出现了人类。2、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二、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2、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距今约7020万年之间,能使用天然火。3、山顶洞人能人工取火,并有装饰品。三字经:三百万地球上现人类猿变人此演变在劳动170云南省元谋人周口店北京人造工具天然火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河姆渡人的生活1、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淅江省,并最早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2、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过着定

2、居生活,住干栏式房屋。二、半坡人的社会状况1、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陕西省,并最早种植粟与蔬菜,所以我国是世界最早种植粟与蔬菜的国家之一。2、半坡人能织麻布,居住半地穴式房屋并有原始的艺术。三字经:六千年淅江省河姆渡种水稻制石器烧黑陶养家畜干栏式定生活五千年陕西省半坡人种粟蔬制石器养家畜织麻布地穴式有艺术原始代叫氏族母氏族父氏族第3课神奇的远古传说一、炎帝、黄帝和蚩尤1、黄河流域的三部落首领:炎帝、黄帝和蚩尤。2、黄帝与炎帝联盟在涿鹿打败蚩尤。3、黄华帝和炎帝是华夏族的祖先。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被称为“人文初祖”。二、尧舜的禅让1、尧禅让给舜。2、由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办法,称禅让,这种制

3、度称为禅让制。三字经:三首领炎黄蚩黄炎帝战蚩尤涿鹿战蚩尤败经发展华夏族炎黄帝是祖先人文祖是黄帝尧舜帝创禅让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4课夏传子家天下一、禹建立夏朝1、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2、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都城在阳城。3、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二、王位世袭制1、禹传启,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为“家天下”。2、夏朝建立了一整套国家机构。其统治中心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三、商汤灭夏1、夏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2、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定都于亳。3、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所以商朝又称殷朝。4、

4、商朝疆域东到海滨,西至陕西西部。三字经:禹治水为百姓前070禹建夏都阳城国家立禹传启世袭制代禅让公天下家天下前600汤灭夏建商朝定都亳商盘庚迁都殷称殷朝第6课西周的分封一、武王伐纣1、商纣王是暴君,好酒淫乐,不理朝政,加重赋税,刑法苛严。2、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经过牧野之战,打败了周军,商朝灭亡,建立了西周,定都镐京。二、分封制1、西周实行分封制。2、分封制的目的是:加强对全国的统治。3、分封制的内容:1)实行分封诸侯。2)实行嫡长子继承制。4、分封制的作用:1)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2)加强了对全的统治。3)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5、西周诸候对周王的义务有:(1)定期朝见天子

5、,(2)服从周天子的命令,(3)带兵随周王作战,(4)交纳贡物。三字经:商纣王是暴君前046武伐纣牧墅战商朝灭建西周都镐京分封制定天下前771犬戎破西周灭前770平王迁都洛邑东击始第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一、甲骨文1、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二、青铜工艺1、我国的青铜技术产生和发展于夏商时期,晚商至西周达鼎盛时期,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司母戊鼎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3、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4、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人们称夏、商、周时期为青铜时代。三、金文1、商周时期,

6、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为金文。2、金文又称钟鼎文,是研究商周历史的珍贵资料。三字经:甲骨文文字始文字考商朝始青铜器司母鼎四羊尊是精品夏商周青铜代商周时用金文钟鼎文第8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春秋争霸1、春秋争霸的原因是:王室衰弱,诸侯强大2、齐桓公称霸的原因是: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并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3、齐桓公称霸的标志是: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成为春秋第一霸。4、晋文公的原因:重用人才,救济贫弱,减轻赋税,发展农工商业。5、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在利用“退避三舍”的策略,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军,称霸中原。6、楚庄王问鼎中原称霸。越王勾践是春秋时的最后一个霸主

7、。7、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8、春秋争霸的影响有哪些?1)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2)争霸战争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统一。二、战国七雄1、战国七雄:东齐西秦南楚北燕,韩赵魏中央。2、著名的战役有:魏韩的马陵之战,秦赵的长平之战。三字经:齐桓公用管仲改内政发生产尊王夷葵丘盟第一霸晋文公避三舍城濮战败楚军霸中原春五霸齐晋楚吴阖闾越勾践战七雄齐楚燕韩赵魏和秦国名战役马陵战长平战第9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1、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战国时,得到推广。2、春秋时期,我国开始由青铜时代进入了铁器时代。3、铁农具和牛耕推广的影响是什么?1)使得大量开垦荒地

8、和深耕细作成为可能。2)为兴修水利创造了条件,农作物产量大大提高。3)社会生产力的显著进步,推动了社会大变革。二、商鞅变法1、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最为彻底的变法。2、商鞅变法的目的:富国强兵,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3、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4、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1)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2)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

9、坚实的基础。3)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了封建社会。5、商鞅变法的历史启示:1)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但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一定会取得胜利的。2)商鞅勇于改革、勇于创新和不畏权贵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3)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4)改革可以富国强兵。6、例:材料 “春秋以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一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比较彻底的。”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答: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使国家变得富强。2)商鞅变法取得胜利的原因:答:A: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B: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C:敢于同旧势力作

10、斗争。D:秦孝公的支持。三字经:春秋时铁农具牛耕始战国时得推广前356秦孝公商鞅变土地私自买卖奖耕战推县制强秦国并六国打基顾封建制得确立第10课春秋战国的科技和文艺一、科学技术1、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2、建筑工匠的祖师是战国时期的鲁班。3、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创“四诊法”诊断病情。二、文学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2、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创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并写下了抒情长诗离骚,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就是为纪念屈原而流传下来的。三、艺术1、舜时有韶乐2、西周时形成了音乐教育制度3、战国时钟鼓之乐盛行。4、湖北随县出土的全套编钟,是当时最珍贵的乐器。5

11、、绘画:长沙出土的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是我国最古老的帛画。三字经:秦李冰都江堰扁鹊创四诊法诗总集是诗经楚屈原创楚辞诗离骚舜韶乐湖随县套编钟古帛画凤鸟图御龙图第11课百家争鸣一、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主要观点简表学派人物主要观点儒家孔子(1)提出相互爱护,反对暴政;(2)提出“仁”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孟子(1)提出“民贵君轻”;(2)实行“仁政”;(3)反对兼并战争荀子提出人定胜天墨家墨子(1)提出“兼爱”、“非攻”的思想;(2)选举贤能的人治理国家;(3)提倡节俭,反对浪费。道家老子(1)提出了矛盾论;(2)主张“无为而治”。庄子(1)鄙夷权贵,痛恨社会不合理的现象;(2)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

12、(3)主张“乐天安命”的思想。法家韩非(1)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2)主要社会改革;(3)主张君主集权;(4)主张以法治国。兵家孙武孙子兵法。主张避实击虚,知已知彼,集中优势兵力打败敌人。孙膑孙膑兵法。主张做好战前准备;以寡击众,以少胜多的作战方法。二、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仁”的思想,儒家思想后演变成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的思想影响极大。三、孔子在文化、教育方面有哪些贡献?在文化方面的贡献:1、整理了诗经;2、编订了史书春秋;3、其弟子根据他的言行,编成论语。在教育方面的贡献:1、兴办私学,广收学生,打破官办学的局面;2、主张因材施教;3、教育

13、学生学习态度要老实;4、主张温故而知新。例:材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1)该材料是谁说的?答:是孔子2)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答:是儒家 3)他在政治上主张什么?有何影响?答: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4)在文化上有何贡献?答: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三字经:春秋晚儒家派创始人名孔子其思想主张仁著春秋整诗经其弟子编论语战国时百家争儒家派孟子继行仁政墨家派始墨子道家派始老子道德经继庄子法家派始韩非兵家派始孙武继孙膑兵法传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3课六王毕四海一一、秦王扫六合1、公元前221年

14、,秦始皇(嬴政),吞并六国,完成统一,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秦朝。2、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春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二、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并各自产生了哪些影响?1、在政治方面:为了加强统治,建立了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2)在中央设“三公”(太尉、丞相、御史大夫)3)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影响: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经济文化方面: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影响:这些措施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3、在思想方面:实行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影响: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4、在军事方面:派大将蒙恬打败匈奴,并修建了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