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孙干涉.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131570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1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迈克尔孙干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迈克尔孙干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迈克尔孙干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迈克尔孙干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迈克尔孙干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迈克尔孙干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迈克尔孙干涉.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光学(1)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和使用班 级: * 姓 名: * 学 号: * 实验日期: * 成 绩: 目录摘要11 实验名称22实验目的23实验仪器24实验原理24.1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路24.2单色点光源的非定域干涉条纹34.3迈克尔逊干涉仪的机械结构45 实验主要步骤55.1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55.2点光源非定域干涉条纹的观察与测量56 实验数据处理66.1实验数据记录66.2用逐差法处理数据66.3计算不确定度67 误差来源分析78 实验经验总结88.1对d的值选取问题88.2起始位置的选取88.3调节技巧88.4干涉图样不圆整、不规则89 实验的改进方案99.1

2、实验计数系统改进99.2激光器的改进910 实验感想与收获1011 对本学期基础物理学实验的体会和建议10摘要通过迈克尔逊干涉仪观察光的分振幅干涉现象,采集数据并进行处理,计算出所测激光的波长,并对计算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仔细的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对误差来源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总结了实验仪器调节的经验与方法。最后,根据自身的实验经历对实验的改进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迈克尔逊干涉;波长;误差;实验改进。 1 实验名称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和使用2实验目的1.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原理和调节方法;2.观察等倾干涉、等厚干涉现象;3.利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He-Ne激光器的波长。3实验仪器迈克尔

3、逊干涉仪,氦氖激光器,小孔,扩束镜,毛玻璃。4实验原理4.1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路 图1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路 图2 点光源非定域干涉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路如图1所示,从光源S发出的一束光射在分束板G1上,将光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从G1的半反射膜处反射,射向平面镜M2;另一部分从G1透射,射向平面镜M1。因G1和全反射平面镜M1、M2均成45角,所以两束光均垂直射到M1、M2上。从M2反射回来的光,透过半反射膜;从M1反射回来的光,为半反射膜反射。二者汇集成一束光,在E处即可观察到干涉条纹。光路中另一平行平板G2与G1平行,其材料及厚度与G1完全相同,以补偿两束光的光程差,称为补偿板。 反射镜M1

4、是固定的,M2可以在精密导轨上前后移动,以改变两束光之间的光程差。M1,M2的背面各有3个螺钉用来调节平面镜的方位。M1的下方还附有2个方向相互垂直的拉簧,松紧它们,能使M1支架产生微小变形,以便精确地调节M1。 在图1所示的光路中,M1是M1被G1半反射膜反射所形成的虚像。对观察者而言,两相干光束等价于从M1和M2反射而来,迈克尔逊干涉仪所产生的干涉花纹就如同M2与M1之间的空气膜所产生的干涉花纹一样。若M1与M2平行,则可视作折射率相同、厚度相同的薄膜(此时的为等厚干涉);若M1与M2相交,则可视作折射率相同、夹角恒定的楔形薄膜。 4.2单色点光源的非定域干涉条纹 单色点光源的非定域干涉如

5、图2所示,M2平行M1且相距为d。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光,对M2来说,正如S处发出的光一样,即SG=SG;而对于在E处观察的观察者来说,由于M2的镜面反射,S点光源如处于S2处一样,即SM2=M2S2。又由于半反射膜G的作用,M1的位置如处于M1的位置一样。同样对E处的观察者,点光源S如处于S1位置处。所以E处的观察者多观察到的干涉条纹,犹如虚光源S1、S2发出的球面波,它们在空间处处相干,把观察屏放在E空间不同位置处,都可以见到干涉花样,所以这一干涉是非定域干涉。如果把观察屏放在垂直与S1、S2连线的位置上,则可以看到一组同心圆,而圆心就是S1、S2的连线与屏的交点E。设在E处(ES2=L)的

6、观察屏上,离中心E点远处有某一点P,EP的距离为R,则两束光的光程差为 (1)Ld时,展开上式并略去d2/L2 ,则有 (2)式中,是圆形干涉条纹的倾角。所以亮纹条件为 (3) 由上式可见,点光源非定域圆形干涉条纹有如下几个特点: 当d、一定时,角相同的所有光线的光程差相同,所以干涉情况也完全相同;对应于同一级次,形成以光轴为圆心的同心圆环。 当d、一定时,如=0,干涉圆环就在同心圆环中心处,其光程差=2d为最大值,根据明纹条件,其k也是最高级数。如0,角越大,则cos越小, k值也越小,即对应的干涉圆环越往外,其级次k也越低。 当k、一定时,如果d逐渐减小,则cos将增大,即角逐渐减小。也就

7、是说,同一k级条纹,当d减小时,该级圆环半径减小,看到的现象是干涉圆环内缩(吞);如果d逐渐增大,同理,看到的现象是干涉圆环外扩(吐)。对于中央条纹,若内缩或外扩N次,则光程差变化为2d=N。式中, d为d的变化量,所以有 (4) 设=0时最高级次为k0,则 (5)同时在能观察到干涉条纹的视场内,最外层的干涉圆环所对应的相干光的入射角为,则最低的级次为k,且 (6)所以在视场内看到的干涉条纹总数为 (7)当d增加时,由于一定,所以条纹总数增多,条纹变密。 当d=0时,则k=0,即整个干涉场内无干涉条纹,见到的是一片明暗程度相同的视场。 当d、一定时,相邻两级条纹有下列关系 (8)4.3迈克尔逊

8、干涉仪的机械结构 仪器的外形如图3所示,导轨7固定在一个稳定的底座上,由3只调平螺丝9支承,调平后可以拧紧固定圈10以保持座架稳定。丝杠6螺距为1mm。转动粗动手轮2,经过一对传动比为10:1的齿轮副带动丝杠旋转,与丝杠啮合的开合螺母4通过转挡块及顶块带动镜11在导轨上滑动,实现粗动。移动距离的毫米数可在机体侧面的刻尺5上读得,通过读数窗口,在刻度盘3上读到0.01mm。转动微动手轮1,经1:100蜗轮副传动,可实现微动,微动手轮的最小刻度值为0.0001mm。注意:转动粗动轮时,微动齿轮与之脱离,微动手轮读数不变;而转动微动手轮时,则可带动粗动齿轮旋转。滚花螺钉8用于调节丝杠顶紧力,此力不宜

9、过大,已由实验计数人员调整好,学生不要随意调节该螺钉。 图3 迈克尔逊干涉仪 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调整各部件时用力要适当,不可强旋硬扳。经过精密调整的仪器部件上的螺丝都涂有红漆,不要擅自转动。反射镜、分光镜表面只能用吹耳球吹气去尘,不允许用手摸、哈气及擦拭。读出装置调零方法:先将微动手轮调至“0”,然后再将粗动轮转至对齐任一刻线,此后微动轮可带动粗动轮一起旋转。5 实验主要步骤5.1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1)调节激光器,使激光束水平的入射到M1,M2反射镜中部并基本垂直于仪器导轨。 方法:首先将M1,M2背面的3个螺钉及M2的2个微调拉簧均拧成半紧半松,然后上下移动,左右旋转激光器并调节激光

10、管俯仰,使激光束入射到M1,M2反射镜的中心,并使由M1,M2反射回来的光点回到激器光束输出镜面的中点附近。 (2) 调节M1,M2互相垂直。 方法:在光源前放置一小孔,让激光束通过小孔入射到M1,M2上,根据反射光点的位置对激光束方位做进一步细调。在此基础上调整M1,M2背面的3个方位螺丝钉,使两镜的反射光板均与小孔重合,这时M1,M2基本垂直。 5.2点光源非定域干涉条纹的观察与测量 (1)将激光束用扩束镜扩束,以获得点光源。这时毛玻璃观察屏上应该出现条纹。 (2)调节M1镜下方微调拉簧,使产生圆环非定域干涉条纹。这时M1,M2的垂直程度进一步提高。 (3)将另一小块毛玻璃放到扩束镜与干涉

11、仪之间,以便获得面光源。放下毛玻璃观察屏,用眼睛直接观察干涉环,同时仔细调节M1的两个微调拉簧,直至眼睛上下、左右晃动时,各干涉环的大小不变,即干涉环的中心没有吞吐,只是圆环整体随眼睛一起平动。此时得到面光源定域等倾干涉条纹,说明M1与M2严格垂直。 (4)移走小块毛玻璃,将毛玻璃观察屏放回原处,仍观察点光源等倾干涉条纹。改变d值,使条纹内扩或外缩,利用式=2d/N,测出激光的波长。要求圆环中心每吞(或吐)100个条纹,即明暗交替变化100次记下一个d,连续测10个值。 提示: (1) 测量应沿手轮顺时针旋转方向进行; (2) 测量前必须严格消除空程误差。通常应使手轮顺逆时针前进至条纹出现吞吐

12、后,再继续右旋微动轮20圈以上。6 实验数据处理6.1实验数据记录原始刻度:51.50000mm, N=100次序12345d/mm51.5325551.5645851,5967051.6288251.66089次序678910d/mm51.6927951.7246251.7561951.7883151.820426.2用逐差法处理数据d1/mmd2/mmd3/mmd4/mmd5/mmd平均/mm (d6-d1)/5 (d7-d2)/5 (d8-d3)/5(d9-d4)/5 (d10-d5)/50.0320480.0320080.0318900.0318980.0319060.0319506.

13、3计算不确定度首先求出d和N的不确定度d的不确定度N的不确定度只要不发生计数错误,条纹连续读数的最大判断误差不会超过N=1又因为所以的相对不确定度为 的不确定度为所以最终的表述结果为7 误差来源分析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得知,氦氖激光的波长真值为632.8nm,通过比较得知,测量结果偏大。其相对误差为可见,该测量结果是比较准确的。下面分析各分量对不确定度的影响。 由此可见,N带来的不确定度远大于测量d时带来的不确定度。同时,在数圆环吞(吐)数量时如果不准确,则势必影响到d的准确性。所以,我们在此对N和d的误差来源进行讨论。(1)作者在实验过程中选择将M2由近到远移动,并使得干涉圆环外吐。当相邻实验桌面的同学碰撞桌面时,或有其他同学按压实验桌面时,经常发生的现象是“干涉条纹迅速外吐几个”,从而无法准确判断当前的准确外吐圈数。作者采用的方法是“忽略因碰撞造成的外吐圈数”,继续接着碰撞前的圈数计数。这样, 又=2d/N,所以当d不发生改变时,该分析结果与实验所得结果相吻合。(2)在调节M1与M2垂直的时候,如果M1和M2不是严格平行,则对测量结果也会产生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