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1312713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关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直接影响教学的走向,是所有教学活动的终极追求。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教学目标的制定重视不够,大而化之,笼而统之,虚化、泛化或错位、缺位的情况比较严重。至于在目标设定中,不能用合适的语言将教学目标表述清楚地现象也普遍存在。教师在教学目标认识和制定上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功能,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间的关系等,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掌握目标制定的方法,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在目标导向下,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应关注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

2、成。(一)明确语文教学目标的功能案例展示:例1诗二首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评价。例2醉翁亭记教学目标让学生懂得并学会在受到挫折不幸时,应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具有旷达的情怀。例3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基础知识,学习本文运用事例说明问题的方法。2学习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规律来安排文章顺序的方法。3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了解物候研究对于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例4孔乙己教学目标1采取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方法,用一课时完成对课文的分析。2重点分析课文中人物的几个片断,从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和小说的深刻思想

3、内涵。3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比较手法进行文学作品阅读和欣赏。功能1、教学目标有确定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功能功能2、 教学目标有指导教师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功能功能3、教学目标有检测教学效果的功能(二)了解教学目标的分类(1)案例展示例1皇帝的新装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例2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1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2理解课文中运用对比突出中心的写法。3学习抓住特点、具体而有序地描写景物的写法。例3羚草木雕教学目标1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2学会分析记叙文的构架与思路,掌握记叙文写作的一般规律。3学习本文,使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以真诚无私的友爱为贵,正确处理好与同学、朋友

4、的关系。(2)了解教学目标的分类A语文教学目标的分类语文教学目标通常分三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每一个领域又有细分项目和要求,下面作具体说明。1认知领域 认知领域的目标通常分五个层级:认知、理解、分析综合、运用、欣赏评价。每个层级大体包括如下内容:认知:字词识记;汉语知识;文章知识;写作知识;文学知识及文化常识等。理解:词语理解;句子理解;文章内容理解;文言文翻译;复述;举例说明等。分析综合:指出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指出各种表达方式;区别不同文体和不同文学样式;说明写作方法的特点;说明写作意图,概括中心思想;提出疑问等。运用:构造句子;用有关知识解释说明;对课文的内容和

5、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运用掌握的阅读规律自己读懂课外书籍;缩写、扩写、续写、改写;运用已学知识独立作文等。欣赏评价:阅读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能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等。2情感领域 教学中情感领域的目标设计比较抽象,往往都是“培养感情”之类,教学实践中很难操作,相对认知领域来说不是很明晰,但仍可如下描述:接受:能欣赏名言佳句,对文章所阐述的思想有同感;阅读中能进入作品所描述的情景之中,有进一步体验的愿望;能按教师的要求口头或书面答问等。反应:能说出从文章中获得美(哲理美、形象美、结构美、语言美等)的体验;能产生阅读共鸣;朗读能准确地表达出作品的情感

6、;能模仿情节中角色的言行及文章的写作特点;说话、演讲注意表情和语气,有感染力等。价值倾向:对课文所描述对象的正误、是非、美丑能鉴别;对课文所显示的真善美能产生某种价值感和认同感;能看出作文中对真善美的赞扬和对假恶丑的反感等。品格形成:能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对课文作出某种情感反应;能把课文中某个人物形象内化为生活偶像,能把课文中的某个哲理内化为生活的准则;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写作中能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等。3技能领域 技能领域的目标主要包括如下的内容:查字典、书写、朗读、默读、口语交际等。查字典:能熟练地使用字典,会用多种检字方法。书写: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

7、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朗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读准轻重、快慢、语调与语气。默读: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口语交际:能注意对象和场合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能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B教学目标设置的多样性与层次性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是十分丰富的,综合性很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

8、此,教学目标的多样性是必然的。把皇帝的新装的教学目标仅仅定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项,是不妥当的。在诸多目标中,要确立主干目标,并以此为中心,分层设置其他目标(分支目标),进而形成通过分支目标的导学,达成主干目标,体现分支目标的“台阶”作用,体现主干目标“金钱穿珠”效应。一般地说,一篇课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有一个主目标或基本目标。例如,谈骨气教学目标:1积累课文中的几个词语和句子。2回忆过去学过的议论文,找出本文的论点和论据,并能说出本文运用论据的特点。3认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的意义,并能结合实际阐述这一观点。教学目标2是主目标或基本目标。目标1是副目标,它是基础,是学习本文的最低目标

9、。目标3是情感领域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不是硬贴上去的,也不是渗透的,而是在读课文中,在学习语文中获得的。本教学目标的多样性与层次性是十分清楚的。又如变色龙一文的主干目标“用一句话写出奥楚洛夫又哪些思想性格?”可以通过两个分支目标达成。即:“奥楚洛夫对狗咬人一案是如何审理的?”“奥楚洛夫的几度变色是围绕什么进行的?”(三)把握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教学目标看似简单,不过三五条、十来句话,却凝聚着老师的教学智慧,体现出我们对课程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生的了解。制订好教学目标需要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历练。1. 语文课程标准。 2. 编写意图(年级要求、单元要求)(一)认真钻研教材,领会单元目标1.在单

10、元提示中领会单元目标2.结合同一单元文章领会单元目标(二)仔细阅读课文,明确教学目标;教师预设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还必须在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认真阅读课文,恰当设计目标。教材编写者对于学习内容和学习重点的提示主要体现在文前提示与课后练习中。3.文本特点。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时,由于本单元课文,写节日风俗,讲民间艺人轶事,述街头商贩吆喝,为我们展现了风格各异的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因此,对前三篇课文,结合各课的特点,可以设定不同的目标。云南的歌会从民俗艺术的角度,解读文化内涵,读风貌,读风情;端午的鸭蛋从节日风俗的一隅,诠释文化情怀,品语言,看文化;吆喝则可定位为从市井风

11、情的一角,看文化精神,读民生,读境界。引导学生透过民俗文化形式体味其中的文化精髓,引领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喂出来教学目标1、会读 、会写文后“读一读,写一写”中“黑咕隆咚”“莫衷一是”等15各词语。2、运用文中的成语复述故事,了解文章大意。3、发挥想象,为文章续一个结尾,体会构思的巧妙。4、找出并品味文中描写人物的句子,感受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据此说出文章的主旨。4.学生需求例如对于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新课标作了明确要求,重在考察学生记诵积累浅显文言文的过程,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文字浅显的传统精品篇目,如论语十则智子疑临塞翁失马,可以让学生整篇背下来,至于山市童趣,难度较大,可以鼓励程度好

12、的学生背,大部分学生读熟即可。另外,文言语法方面,例如词法、句法等文言知识,新课程照顾到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初中阶段不要求过多涉及,学生知其然即可,只要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即可,教师不能像对高中学生那样对词法、句法作过高要求。当然,符合学生实际的目标一定要落实到位。例如,教学【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一课,有教师设计了“学生能模仿课文写景抒情”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就没能兼顾不同层面的学生,不如这样设计:一般学生能了解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并能用这种手法写出一段话;基本功好的同学模仿课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这样,两个目标难易有别,分别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当然,此时

13、的高层目标也是另一部分学生的指导性目标,可能不用多久他们就能“跳一跳摘到”了。(四)、精心设计,制定有效教学目标1、 在教学目标制定和叙述上的要求案例展示例1黄河,母亲河教学目标1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口语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3接触黄河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例2天上的街市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诗。2结合诗中的具体形象学习联想和想象的写法。3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4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例3“话题作文路的指导”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准确审题。2指导学生多角度立意。例4作文给我一片绿教学目标1以本篇作文为范例,使学生认识到如何审题、选材、构思。2按审题

14、、选材、构思的程序规范学生的作文思路,提高写作水平。3教育学生写出感情真实、思想健康、格调高雅的文章。(1) 教学目标陈述的行为主体学生(2)教学目标的陈述是可观察可检测的教学目标的陈述应该是具体的、明晰的,而不应该是抽象的、模糊的,它必须是可观察可检测的。要做到这一点,应该避免使用“理解”、“领会”之类的含混不清的结论性的词语。说“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不如说“能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主要内容”或“能找出本文的线索”清楚。再如,“学习托物喻人的写法”(白杨礼赞目标)“学习顺叙的写法”(一面目标)“领会欲扬先仰的写法”(荔枝蜜目标)等都是带有结论性的表述。如果换成“本文用什么方法来揭示主旨的?”“按

15、什么顺序组材的?”“本文旨在赞蜜蜂,作者却说不大喜欢,这种情感对赞美之情是增强,还是削弱?”这样,以问题的形式来表述目标,一定能唤起学生注意,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渴望。常用的可观察可检测的学生行为的词语有哪些呢?按照目标的分类,常用的行为动词如下:认知领域: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等;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推断、检索、收集、整理等;应用、使用、质疑、撰写、拟定、总结、证明、评价等。情感领域:经历、感受、尝试、寻找、讨论、分享、接触、体验等;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欣赏、称赞、喜欢、讨厌、感兴趣、关注、重视、采用、采纳、尊重、珍惜等;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坚持、确立、追求等。技能领域:模拟、重复、再现、模仿、临摹、例证、扩展、缩写等;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尝试等;联系、写出、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情感领域的目标不像认知领域的目标那么具体,所以有人主张,可以规定学生必须参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