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古诗赏析练习题.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1310692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古诗赏析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下古诗赏析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下古诗赏析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下古诗赏析练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下古诗赏析练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下古诗赏析练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古诗赏析练习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古诗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2、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答:(1)思想感情:。 (2)哲理:。 3、诗的颔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闻笛赋: (2)烂柯人: 4、 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

2、,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B.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二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5、1这首诗的作者是;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 。 2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巴 山 楚 水 凄 凉 地,二 十 三 年 弃 置 身。 赤壁 1、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

3、: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山水田园;有的刻画塞外风光。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2、是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3、 本诗开头为什么从“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4、这是一首与三国故事有关的诗句,“东风”在诗中具体指什么?5 有人说,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简述理由。6、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7、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过零丁

4、洋 1、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 2、诗中联颔 , 运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 ,以“雨打萍”比喻 3.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4、“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5、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6、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 ;借 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暗示了 。水调歌头 1.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天上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_ ,一个是_

5、 。 2.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1)“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_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_ 3.下列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词人最终领悟到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词人的问天、问月,归根结底是问人生。 D.全篇将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4、下列对本词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有一段词前小序,其作用是交代写作缘由。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

6、天”,首句陡然发问,这是诗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生的遐思。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低”表示夜已深,而词人无眠,照应了小序说的“欢饮达旦”。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旨在表达词人对圆月满腹怨恨之意。5、.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C.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潼关怀古 1、(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从内容上突出了 (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潼关雄险的地理位置; 对劳动人民的深切

7、同情和对历代统治者的愤慨。) 2、用简洁的语言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3、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饮 酒1.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2.“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3. 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5、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6、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饮酒(其五)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

8、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行路难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2、 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白雪歌颂武判官归京 1

9、、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2、这是边塞诗中的名篇佳作。请简要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说说“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诗在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4、诗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6对这首诗的鉴赏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特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在 朋友返京时载歌载物送别的喜悦之情。 B这首诗情景交融,先以雪景衬托送别,后又在送别中描绘雪景。 C“忽如一

10、夜春风来”中“忽如”一词写出了“胡天”的大雪来得 急,也表现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 D“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展示了边塞冰雪天 地,阴云重重的景象。 7下面诗句赏析的误的一项是( ) A“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但仍然能间接传达出一种热闹的场面。 B“风掣红旗冻不翻”,雪大风小,红旗一动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传神地写出了天气的奇寒。 C“雪上空留马行处”,既写出了作者对行者的难舍与留恋,也表现了自己因归期未卜而惆怅的心情。 D诗歌主要写雪景,而作者在那白雪的背景上设置鲜红一点,反衬得整个世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

11、动。己亥杂诗 1、本诗开头两句,以“ ”修饰离愁,以“ ”衬托离愁,这种 表现手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2、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析,使整首诗从 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3、选出对这首诗词句理解不当的一项( ) A、“浩荡离愁

12、”,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B、“吟鞭”指诗人马鞭。“东指”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C、“落红”指落花。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 D、“更护花”的“花”喻青少年,此句表明作者要为培养下一代做出牺牲。 4、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参考答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B(正确理解是:运用两个典故,表达诗人对受害友人的悼念,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充满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2、(1)此联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或“虽身经危难却不消极气馁,而是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

13、和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意思对即可)(2)告诉人们: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如回答“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规律”亦可)3、怀念故友;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4、C赤壁1、 咏史诗 特点: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的情感。 2、这两句诗表达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3、 由“折戟”写起,引发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为后文的议论做铺垫。4、火烧赤壁一事 5、不同意,因为作者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英雄的成功都需要某种机遇,借此来表达诗人怀才不遇,有志不得伸展的感慨。6、同意,因为这首诗的意思是以小见大,而赤壁的末句以“二乔”的命运来比喻东吴命运,正是以小见大的写法。7、 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别出心裁。“二乔”并非普通女子,而是东吴国家命运的象征。 过零丁洋1、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