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活动课”有效教学的思考.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130809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品德“活动课”有效教学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思想品德“活动课”有效教学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思想品德“活动课”有效教学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思想品德“活动课”有效教学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思想品德“活动课”有效教学的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想品德“活动课”有效教学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品德“活动课”有效教学的思考.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想品德“活动课”有效教学的思考新制定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合理有效的活动已成为新课改的一个标志性特征。一、善于发现和利用课程资源,灵活处理教材中的活动新课程理念下,新教材内容的呈现越来越新颖、活泼,主要采用问题(基于生活)、情境(基于案例)、体验(基于活动)等形式,可以说新教材中处处有活动,时时有活动,这些活动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景,学生能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真正体现了“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1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关注生活“无字书”在教

2、学实践中,有不少教师面对教学资源不知如何选择利用。其实,并不是教材所有情境内容都适合学生,有时,教师可以在生活中、在课堂上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活动情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提高解读、分析、整合、驾驭教材的能力,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中的活动精选巧用,灵活处理,合理有效地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展和重组。生活是一本“无字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应该让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生活。教材现有的活动教学方案提供了很好的活动教学思路,但不必机械模仿和照搬,可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与教材相关的教学资源,并注重教材与学生实际经验的联系和融合,以达到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之目的。比如,九年级“保护生态

3、环境”内容的学习,活动教学中要求“调查本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教学中,可以预设活动方案我们的家园正在,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调查并提出建议。在创设情景明确活动主题后,学生可以搜集有关保护环境的故事、诗歌、广告语,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请珍惜水吧!否则,人们看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也可以搜集有关破坏污染环境的资料、图片,还可以通过走访、参观、实地考察了解学校周边在水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动物保护、植物生长等方面的状况。通过活动,学生在合作中分享交流,在探究中感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可贵,并通过“绿化我们的校园”“关于学校周边环

4、境的调查报告及建议”等可操作性活动来加以内化,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义务感。2重视教学过程中临时生成的资源思想品德课的资源丰富多彩,这些资源既包括音像、图书(包括教材)、报纸、杂志、照片、地图、图表,也包括在教学过程中临时生成的资源。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必然会有很多临时生成的资源。因此,对于这种资源,教师不能视而不见,而是要结合教材灵活地加以处理。若处理得好,可以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若处理不当,则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比如,我在讲授首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同窗之缘第一目友谊最珍贵时,我让每个学生选出一个本班最受欢迎的同学,并要求写出这个同学有哪些受欢迎的品质。结果让我大感意外,

5、学生选出最受欢迎的同学居然是一个学习比较散漫的同学。对此,我没有因个人认识批评学生做出这样的选择,而是跟学生一起分析他身上有哪些受欢迎的品质,分析他到底是不是本班最受欢迎的同学。通过分析,学生学会了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也懂得了一个受欢迎的人应该具有的优秀品质。如果我当时不是善于利用临时生成的资源,结果可能难以预料。因此,教师要学会捕捉并善于利用教学过程中临时生成的资源,为教学服务。二、精心创设课堂活动,增强活动实效性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是教师根据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具体的教材内容,在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和具体的活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操

6、作、自主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在主体性活动中明白做人的道理,培养道德情感,强化和巩固正确的行为方式,达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道德素质基础的一种新型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因此,教师有效的活动设计对学生所获得的感性认识、道德认识是非常重要的。1把握活动的方向,精心设计活动程序活动是手段,是途径,目的是促进既定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手段要为目的服务,目的要体现手段的作用。而现在的活动课,有些教师是为活动而活动。这就偏离了活动课的轨道,失去了活动本身的意义。有时,教师为了活跃课堂,将活动搞得越来越多,越来越花哨,大搞形式主义,并将此项

7、作为评价活动开展是否科学合理的标准。为了保证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必须把握活动的方向:把教学的主要内容分解于各个活动环节;把教学目标贯穿于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中;把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贯彻在活动中。防止为活动而活动。比如,七年级第2课直面挫折教学中,针对同学们对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发射并成功返回的事件,特别对杨利伟同志克服困难,凭借坚强的意志顺利成为中国第一位太空人的事迹,我与学生一起对教材规定的活动程序进行了重新设计、整合:创设情境(录像播放“神舟五号”顺利发射并成功返回的片断及杨利伟同志训练的场面)问题讨论(假如你是杨利伟,你会怎样?)超级链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困

8、难、“不良诱惑”等,你会怎么做?)反省提高(制定意志锻炼计划并在班上交流)。通过学生自己参与设计的活动课教学,他们对意志有了理性的认识,深深体会到能否完成学习、生活中的各项任务,意志起着决定作用,而学习、生活中的各项任务的完成过程,也是磨砺意志的过程。让学生参与设计活动程序,有利于提高活动课教学的效果,更具有教育性和实用性。2强调全体学生参与,防止活动课成为少数学生的表演课现代教育研究证明,现代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活动课教学方案和教学中,要照顾到每个学生,使活动课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和表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自觉意识与能动作用的支配下进行学习,使学习成为一种愉悦

9、的活动。学生的全员参与是活动课成功的关键。进行活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角色,在突出主角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个性,防止出现少数学生在表演、多数学生当看客的现象。比如,在认识自我力求准确、全面一课教学中,我让学生用小品的形式表演人才招聘会,让学生进行介绍自己的即席演说,从而让学生在介绍自己的同时正确认识自己。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又设计了“大家眼中的我”活动,不仅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教学之中,而且通过互评、他评,更能全面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3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避免学生视觉疲劳近年来蓬勃发展的网络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更

10、方便、更快捷和更丰富的信息来源,也成为思想品德教学的新资源。但是,有很多教师在“活动课”上播放视频、动画和音乐,数量太多,时间太长。这样,学生在视觉上非常疲劳,耳朵也备受煎熬,不能与所表达的内容产生共鸣。因此,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扩展教学的空间,拓宽教学资源的范围,提高教学资源的可利用性,同时也可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促使学生更加关注社会现实。比如,在七年级第6课网络诱惑把握尺度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沉迷游戏的危害性认识,我在课堂上适时播放了焦点访谈要命的网吧片段,这段视频材料的播放,给学生以强大的视觉冲击,也震撼了学生的心灵。根据课堂观察我发现,学生观看时神情专注,注意力高度集中,看完后

11、反响强烈,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之后,我再适当点拨总结,从而深化了主题教育。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社会生活,唤起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为学生接触社会提供机会,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学生树立起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三、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思想品德“活动课”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活动设计必须坚持“教师指导,学生主导”的教学理念,无论是活动准备还是活动过程,教师都应该明确自己的角色,不能越俎代庖。同时,“活动课”也是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供广阔的天地。1设计问题要适度,要充分考虑学生心理

12、,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教师在设计“活动课”问题时要适度。设计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面向大多数学生;既要考虑到优等生,又要考虑到中下层学生。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既不能过于简单,又不能太难。过于简单,每个学生都会,那就失去了问题的意义;难度太大,学生无从下手,最终也不利于教学。比如,在讲授首师大版八年级第3课正视逆反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你有逆反心理吗?逆反心理在你身上有哪些表现?你认为逆反心理有哪些危害?为什么会产生逆反心理?这些问题既可以满足中下层学生表现自己的愿望,在一定程度上又能够考查优等生继续探究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活动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设计好问题。教师在活动课

13、上应是一个指导者,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解释疑难,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应启发学生的思维、介绍方法、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教师引导学生想说、敢说、多说。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对问题的正确指导,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尽量让学生想说、敢说、多说。特别是从材料中悟出的道理,学生个人的经历、看法、想法等,可以尽量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感悟,自己说。学生多说离不开教师问题的正确启发,没有启发,有的学生就不知道该如何说了。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2.教师提出问题时应预设时间和空间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应预设时间和空间。一种情况是老师提出问题马上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因没有一

14、个“缓冲”的时间和空间,课堂要么冷场,要么东拉西扯,往往成了空热闹,假正经。另一种情况是在活动时,学生们往往“各自为政”。有的学生搞“一言堂”,其他学生一言不发,故作沉默状;有的“你争我夺”,谁也不听谁,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还有的干脆天南海北高谈阔论,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偏离主题。这热闹的课堂背后是只“作”不“合”、只“议”不“思”、只“说”不“听”。因此,教师设计问题时,一定要给学生“缓冲”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深入的独立思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才能有话可说,有观点可讲,才会有心灵的交汇、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融,才会有新知识、新观点的不断涌现和迸发。总之,活动教学必须坚持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化的统一。一方面,设计实践探究、表演体验、谈话辩论、写作总结等种种活动进行教学,为实现内容活动化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平台;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夯实、扩展,提升经过学生思考、体验、感悟形成的理性认识,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导之以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