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1307617 上传时间:2023-12-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1月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0年1月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0年1月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0年1月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0年1月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1月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1月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1月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 考 生 须 知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号。 2本试卷共8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50小题(共50分);第二部分非 选择题8小题(共5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3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第一部分必须用28铅笔作答, 第二部分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4考试结束后,考生将试卷和答题卡按要求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0小题,每小题l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太阳黑子出现于 A太阳内部 B光球层 C色球层D日冕层

2、 2目前,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主要依靠 A理论建模 B地质钻探 C地层和化石D地震波 读右图,回答34题。3图中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4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形成其特殊性的基本条件有 充足的水分 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适宜的温度范围 A B C D 5下列岩石中具有层理结构并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A侵入岩 B沉积岩 C喷出岩 D变质岩 6“牵一发而动全身”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综合性 D区域性 200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北京时间10点整(东八区),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开始检阅三

3、军。这次阅兵展现了我们祖国的强盛,树立了我们的民族自信。据此回答7题。 7当阅兵式开始时,美国旧金山(西八区)的时间为 A10月1日18时 B9月30日18时 C10月1日12时 D9月30日12时 2009年8月9日,台风莫拉克袭击了台湾地区,使台湾同胞的生命和财产遭受了重大损失(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特殊形式)。据材料回答810题。 8下列四幅图中,形成莫拉克台风的天气系统是(气压单位:百帕)9台风灾害属于 A地质地貌灾害 B气象灾害 C海洋灾害 D生物灾害10监测这次台风移动路径和灾情所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

4、海遥远,气候干旱,荒漠化程度日益严重。据此回答11l2题。1 1西北地区的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 A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 C风化和风蚀D水的溶蚀12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地势较高,降水稀少 B过度樵采、过度放牧和过度农垦 C环境污染加剧 D农业集约化经营13“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所反映的自然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主要是A水分 B地形 C土壤 D热量读右图,回答l415题。14从成因上看,该山地属于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C断层形成的断块山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15下列山地中,成因与图示相同的是 A阿尔卑斯山 B喜马拉雅山 C落基山 D华山读兰州市略图。回答16

5、l7题。16兰州整个城市呈东西向带状分布,形成这种城市布局特点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A矿产资源分布状况B政治经济的发展C交通运输的需要D地形和河流的分布17根据图中信息,推断兰州城区主要干道的走向可能是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C环形放射式 D环形 18一般来说,对洪涝灾害的发生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植被 D土壤 192010年1月ll日黑龙江省正在举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哈尔滨市下列日期的昼长与这一天的昼长大致相等的是 A2009年9月23日 B2009年12月2日 C2010年1月31日 D2010年1月1日读图,完成2021题。20右图中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

6、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ABCD21国最可能分布在 A欧洲 B亚洲 C非洲D南美洲22商业区靠近市中心布局的原因主要是市中心 A地租最高 B环境较好 c便于商业职员上、下班 D可以接近最大的消费群体 23中国科学院发布报告,主张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并以此作为人口控制的最终警戒线。这主要反映出环境人口容量的 A临界性 B相对性 C警戒性 D均衡性 24下列所示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25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A多施化肥提高单产 B分类回收垃圾 C大量使用塑料袋 D常使用一次性产品26限制东北平原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土壤 C水源 D热量分析下表,

7、回答2728题。地区 城市人口(万人) 乡村人口(万人)地区人口总数(万人) 田 35 65 100 乙 65 35 100 丙 80 20 100 丁 90 10 10027表格中的四个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8具有甲地区城市化状况特征的国家多分布在 A非洲 B欧洲 c北美洲 D大洋洲地理第3页(共8页)29下列产业活动中,主导区位条件为科学技术的是 A石油开采 B微电子生产C面包制作 D普通服装生产30如果你是一个特大城市的市长,那么你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方面拟采取的措施有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建设立体交通道路系统 把对环境有污染的工厂全部清除出本市规划建设大量高档

8、次住宅A B C D 312009年中国大蒜市场价格暴涨,许多农民打算在2010年扩大大蒜种植面积。由此可见,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因素是 A气候 B政策 C地形 D市场 32欧洲空客公司研制的最新客机A380最大载客量超过500人,这说明当代交通发展的特点之一是 A高速化 8大型化 C网络化 D全方位 332010年1月5日,哈尔滨市一年一度的“冰雪节”正式开幕,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来到冰城,这种人口空间移动方式属于 A人口流动 B国际人口迁移 C国内人口迁移 D区际人口迁移34工业集聚的积极意义不包括 A提高资源利用率 B降低能源消耗 c节约运输成本 D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35可持续

9、发展所追求的目标是 A只追求经济增长 B工农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 c既要发展,又不能危害环境 D停止使用能源、资源36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农村到农村 B农村到城市c城市到城市D城市到农村37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是区域经济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世界政治多极化 地缘合作与冲突并存A B C D38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美国 热带雨林 三江平原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A B C D读“美国主要农业带分布示意图”,回答3940题。39图中农业带的名称是 A玉米带 B小麦带 c棉花带 D乳畜带 40影响农业带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是 A地形 B市场 C交通 D科技 41处方农业就是根据农业技

10、术人员开出的“处方”,农场主按处方购买一定数量的化肥、农药,它杜绝了化肥、农药的滥用。发展“处方”农业的主要目的是A节省投资 B减少化肥、农药残留C减轻水土流失 D提高单位面积产量42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治理的核心是 A产业结构调整 B退耕还林还草 c招商引资 D水资源的综合开发读“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示意图”,完成4344题。43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主要是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社会经济发展速度 C社会经济发展潜力 D人口多少44导致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社会经济原因主要是 产业结构的差异 资源分布的差异 距海洋远近的差异 对外开放程度的差异 A B c D 45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处

11、于区域发展阶段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是 A高科技 B劳动力 c资源 D能源 46德国鲁尔区发展钢铁工业的铁矿石主要来自于邻近国家,下列国家不属于鲁尔区铁矿石来源国的是 A法国 B瑞典 C中国 D俄罗斯 47无论是在汽车上或飞机上,还是在野外旅行时,只要你拥有手机大小的GPS接收机,就能随时知道自己所在地的 A天气 B气候 C地理坐标 D季节 48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下列地理事物不属于湿地的是 A河流 B湖泊 C稻田 D雪山 49下列关于区域空间分布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农业表现为面状 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 城市和工业表现为岛状 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点状 A B c D 50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景观和人文活动与我国北方地区相符的是 A小桥流水人家,一派迷人的水乡风光 B高亢的秦腔响起在荒凉无际的高原上 C多水田、鱼塘,以种植水稻为主,作物生长期短 D高大整齐的椰子树、棕榈树成为人行道两旁的景观树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综合探究题(本题共8小题,5153题、57题每小题6分,54题、58题每小题5分,55题7分。56题9分。共50分)51读“地球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问题。(6分)(1)此图所示日期是 (写出月、日)前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