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温和雾的类型.docx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1307195 上传时间:2024-02-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逆温和雾的类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逆温和雾的类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逆温和雾的类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逆温和雾的类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逆温和雾的类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逆温和雾的类型.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逆温现象(Temperatureinversion)对流层中出现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逆温是对流层中气温垂直分布的一种特殊现象。理论模型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即是说在数千米以下,总是低层大气温度高,高层大气温度低,显得“头重脚轻”。这种大气层结容易发生上下翻滚即“对流”运动,可将近地面层的污染物向高空乃至远方输散,从而使城市空气污染程度减轻。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头轻脚重”从而导致大气层结(层次结构)稳定,气家学家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它像一层厚厚的被

2、子罩在我们城乡上空,上下层空气减少了流动,近地面层大气污染物“无路可走”,只好原地不动,越积越多,空气污染势必加重。导致“逆温”现象的原因有多种。对于我国冬季来说,主要是地面辐射冷却作用而导致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当寒流袭击过后,地面受冷气团控制,天晴风小气温低,特别到了晚上,地面热量大量地向高空散发(辐射),使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而上层大气温度下降较慢,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所谓“逆温”“现象”。有时,白天日照不足,地面增温缓慢,还会使“逆温”长期维持,大气污染日趋加剧。主要原因1.地面辐射冷却: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很快辐射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

3、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远,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一般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也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2.空气下沉:常发生在山地。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这样的逆温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又称为地形逆温。如美国的洛杉矶因周围三面环山,每年有200多天出现逆温现象。具体列举:1、辐射逆温,是地面长波辐射冷却而形成的。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地

4、面大气迅速冷却,上层大气降温较慢,形成逆温。一天中逆温层在黎明时最厚。逆温层冬厚夏薄。易出现于中高纬地区,是最常见的逆温类型。2、平流逆温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较少,于是产生逆温。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冷地表面的温差决定。3、锋面逆温,是暖空气运移到冷空气之上,形成冷暖相交的锋面,如果锋面上下暖冷空气的温度差较大,则形成逆温。4、地形逆温,是局部地形条件引起的。在山谷和盆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晚上较重的冷空气,沿山坡流动,聚集在山谷底部,由此形成下部是冷气层、上部是暖气层。5、水库的水面温差原因,也会产生逆温

5、,如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的三峡水库,会产生逆温现象,使库区的气温夏天降低、冬天升高各约2C,对库区的工业排放污染物产生一定的影响。危害冬天里“逆温”现象时有发生,在“逆温”造成大雾茫茫或污染严重时,人们应减少晨练及室外活动时间,尽力避免“逆温”带来的危害。历史上也有因为逆温天气而造成的灾害。比如1952年12月5-8日发生的伦敦烟雾事件的罪魁祸首就是伦敦上空出现的异常的逆温层,它就像一个大锅盖一样,深深地盖着这座西方文化名城。它所造成的巨大灾难,也使伦敦烟雾事件成为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一般情况下,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6、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5/100米。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1952年12月5日9日,英国发生了震惊全球的伦敦烟雾事件,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浓烟之中,酿成了10000多人死亡的“世纪悲剧”。1955年美国的洛杉矶发生了严重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当地65岁以上的老人近400人因污染造成心肺衰竭死亡科学家发现,这些重大污染事件的发生,除因污染严重外,还与一个重要现象逆温有关。在对流层,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表现为上冷下暖。但是,在有些时候、某些地区、在某种条件下会出现大气温度上暖下冷的反常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此时,大气的对流

7、运动大大减弱,并非常稳定,这样会使得一些大气污染严重的地区污染物不能扩散,而大量聚集在对流层底部,大大加剧了大气污染的程度,危及人们的健康。例如,美国洛杉矶20世纪以来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的原因,就是由于其地形、气候、洋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该地区每年有200多天会出现逆温现象,当地日益增多的汽车排放的尾气又难以扩散,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事件。大气逆温与健康通常情况下9-10公里以下的低层大气中,空气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逐渐降低,高山顶上的空气要比高山脚下的冷。气温的垂直分布是下层气温高,上层气温低。低层空气热量主要来源两个方面:一是太阳直接照射,加热大气,但被大气直接吸收的很少,绝大部分是“透过”大

8、气到达地面;二是地面在阳光的照耀下,吸收的热量增多温度上升,地面和大气之间存在温差。地面将部分热量辐射出来加热了低层大气,这样离地面愈近的大气获得地面的热量愈多,温度也愈高。相反离地面愈远则温度愈低。有时候,低层空气也会出现与此相反的情形,即下层气温低,上层气温高。这种气温随高度递增的现象在气象学上称为逆温,出现逆温的大气有一定的厚度,这层大气称为逆温层。逆温形成的因素很多,根据其成因可分为辐射逆温、平流逆温、下沉逆温和锋面逆温等。但是常见的是辐射逆温和平流逆温。例如:辐射逆温常发生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地面不断向外放出辐射能量而冷却,贴近地面的空气层也随之降温。由于愈靠近地面的空气受到地表

9、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远降温愈少。从而形成了自地面向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逆温现象。这种辐射逆温的厚度一般在几十米到几百米,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以冬季最强。日出后,地面的温度渐渐上升,逆温层也将消失。逆温层的存在使空气处于稳定状态,空气中的垂直运动受到抑制。工厂里烟煤燃烧排放的烟尘、汽车尾气和地面上扬起的尘埃等有害气体聚集在空中不易向上扩散和稀释,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有逆温存在时空气质量差,晨炼的朋友要特别注意避开这段时间,以免不清洁的污染物吸体内,没有达到锻炼的目的,反而影响身体健康。辐射雾(Radiation fog):地面白昼因受太阳辐射影响,不断吸收热力,在日

10、落后地面的热力通过长波幅射释出,使近地面空气的温度逐步下降,令空气里的水汽凝结,形成无数悬浮于空气里的小水点,这便是辐射雾。辐射雾多出现于晴朗而风力微弱的秋冬晚上或清晨,在日出后不久或风速加快后便会自然消散。 平流雾(Advection fog):当暖湿空气平流流经较冷水面或陆地时,暖湿气流遇冷绝热冷却凝结成雾。这种现象通常在冬天发生,持续较长时间,有时甚至可达数百米厚度。平流雾出现时间不定,往往可持续较长时间,除非风向转变或停止,平流雾才会消散,通常发生于春季夜间。 蒸气雾:这通常在冷空气流过较暖的水面时形成。水蒸气会很快便经由蒸发作用而进入大气层并且逐渐降至露点以下而冷凝,最后形成蒸气雾。

11、蒸气雾通常会在极地发生,并且最常见于晚秋及早冬时的大型湖泊旁。它与大湖降雪效应及大湖降雨效应有密切关系,并且通常会生成冻雾或白霜。 锋面雾:锋面附近的空气里的水滴或雪等降水粒子向下降至云层以下,并使水点蒸发为水蒸气,当水蒸气在露点凝固后发生冷凝现象而生成锋面雾,气温下降而导致空气饱和时亦会生成。 上坡雾:当风将空气吹向山坡时,使其向上流动,再因绝热膨胀而冷凝时产生上坡雾。 谷雾:这个通常发生在冬天的山谷里。当较重的冷空气移至山谷里,暖空气同时亦在山顶经过时产生了温度逆增现象,结果生成了谷雾,而且可以持续数天。 冰雾:当任何类型的雾气里的水点被冷凝为冰片时便会生成冰雾。通常需要温度低于凝点时亦会生成,所以常见于南北极。 冻雾:当雾里的水点在物体表面凝固时生成白霜,这时的雾景被称为冻雾,常见于云层底部的山顶。 低雾:当雾掩盖天空的范围不及60%时,称为低雾。 所有雾均是在相对湿度达100%及空气温度降至露点以下时生成,这是水蒸气在这种环境会受压而冷凝的关系。在理论上,所有类型的雾均会在受到日照后逐渐消散。而雾一般会在清晨时份出现,下午时份最少出现,这是因为日照猛烈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